付常明+趙云
【內容摘要】隨著世界各國都在逐步重視教育的進步,教育水平的發展也凸顯出來,繼而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與此相適應的是,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充分體出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理念。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然而我們不僅在思考這些問題,一堂好課程究竟需要怎樣的評價指標才能夠體現出來?各方面的權重又應該是多少?所以,設計制定新課程標準下生物課堂教學評價量表這項工作就顯的非常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課堂評價量表
為了更加公平公正的體現教學的課堂效果,在設計評價表時需要具有科學性。這就要求,根據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依據的主要原理倡導的基本理念,從多個緯度設計課堂教學評價量表,既要涉及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學習技巧等),又要涉及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教學角色、教學情景、教學模式、教學工具等),這一量表的設計對高中學生生物教育具有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下面就從傳統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和局限以及新課程要求下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設計方面進行闡釋。
一、傳統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和局限
1.教學目標單一,評價方式亦單一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中,把教師是否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更確切地說是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量,作為一節好課的很重要的指標。的確,完成教學任務量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務。但如果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量,而抹殺學生的主體性,就不能稱之為一節好課,哪怕是一節稱職的課。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造就了評價方式的單一化。其實我們都知道,學生的發展不光是知識方面,還有德、體、美、勞等方面,需要齊頭并進,共同發展,才能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全才,而不是單一的專才。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就無形中扼殺了這一“健康”的發展趨勢,造就了“不良”的評價方式。
2.教學主體模糊
傳統的課程評價標準中,對課程安排的是否合理強調的特別重要,甚至敗在了首位,合理即講求環環相扣、井井有條。當然這樣的“合理安排”在課堂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什么時間開始講課,講授多長時間后開始有問題的出現,給學生多少時間進行回答等等都要 “絲絲入扣”,最終的結果就是將本來的一節好課變成了一節在教師臨場發揮之下的“表演課”,主角是教師,學生則是配角,是觀眾。在這樣的授課模式之下,相信學生們的智慧沒有發揮出來,更加沒有學習的樂趣可言。這是一種失敗。
以上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評價的弊端,那么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設計又該是如何的呢。
二、新課程要求下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設計
新的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講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兩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與學生共同學習,營造學習環境,打造學習氛圍;學生也不僅僅是作為“受眾”而存在,要從學習的知識中主動思考深層次的含義,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營造獨立思考、善于合作的感情世界。
教學評價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效果與達成四個方面設計量表。
1.知識與技能
知識與技能永遠是“先頭部隊”,是學生首先要習得的,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方便于后續任務的開展。所以在設計評價量表時,對知識、技能的設計要特別注意。基本要求,知識目標符合《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具有層次性。技能目標要具有可實施性和實用性。
2. 過程與方法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三部分構成的“開頭-過程-結果”,過程在整個事件當中起著橋梁和樞紐的作用,任何時候不能忽略過程和節省過程。在過程、方法的環節中教師和學生扮演者不同的角色,需要區別對待。對于學生來講,學習方式不僅要多元化,并且要符合教材需要;同時每位學生都要進行充分的獨立思考,學生各盡其智參加學習活動;要善于自由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觀點,群體間能交流協作。對于教師來講,角色把握一定要明確和堅定,作為組織和協調者,在活動中對學生的思維、行為要及時的反饋給他們。同時還要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營造學生學習的氛圍,對學習中碰到的困難提供必要的啟發式的幫助。
3. 情感與態度
人都是感情動物,人際關系也是靠情感來維持的。那么在這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顯得尤為重要,它決定學生學習的態度。在這里教師要基于課程要求適當的加入自己的情感世界,進行適當的引導性學習,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也會迸發出一連串的反應,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態度、意志等情感因素都會得到相應的發展,此時學生的學習心境也是愉快的。
4. 效果與達成
針對于最后的學習結果是需要進行驗證的,此時教師應當設計有及時性反饋練習,并能及時評價、矯正,有適當的激勵措施。必要時,要及時進行階段小結,形成繼續學習的臺階,同時釋放出中信號,反饋給學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當然針對以上的四個方面的評價設計維度來講權重劃分是不一樣的,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進行設計,但是針對“過程與方法”來講,權重要適當的傾斜一些,畢竟沒有完善的過程就得不到好的結果。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新的課程要求下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設計要摒棄傳統評價模式的弊端,充分的從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角度思考問題,注重多維度分析問題,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設計理念方面發展,只有這樣與時俱進,才能夠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加科學化和理性化,不斷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九俊.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67
[2] 萬曉軍.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生物學科評價總表)[J].2013.8
[3] 呂憲軍,王延玲.發展性課程評價的基本特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4(3):51-52.
[4] 李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商城實驗學校;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