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安吉
摘 要:城市的公共空間如同一面鏡子,彰顯著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科學發展水平,公共空間還是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當代裝置藝術融合科技和地方特色文化,以藝術性的形式應用到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規劃,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性高度。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裝置藝術將會朝著智能化、人性化、藝術化的形式繼續發展。文章主要闡述了當代裝置藝術應用的必要性以及應用在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策略,旨在促進當代裝置藝術和城市公共空間更好地融合,從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滿足廣大居民的藝術性需求。
關鍵詞:裝置藝術;城市公共空間;藝術性;互動性;策略
當今,人們的欣賞水平在逐漸提高,更加傾向于創新性和互動性的藝術作品。當代裝置藝術的運用符合人們的欣賞水平,以創新的形式應用到城市的公共空間建設,讓其面貌煥然一新。當代裝置藝術的應用使大眾在情感上增加了對城市的認同感,讓大眾積極參與到城市文化建設中。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應該以人為本,使其能夠體現當代藝術的親和力和服務能力。要積極發揮城市公共空間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提升人們與城市公共空間的互動性,將反饋建議傳遞給設計師。
一、裝置藝術概述
裝置藝術是一門綜合性展示藝術,裝置藝術具有動態性和時代性,藝術家通常情況下會結合時代的物質文化以及群體的精神文化用藝術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在裝置藝術成立之初,也有人將其稱為環境藝術,現如今裝置藝術已經成為一項獨立的具有特色的藝術形式。大眾受到裝置藝術的感染,能夠感覺到身臨其境。首先,裝置藝術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增強感染力是裝置藝術的獨有特質和魅力,在這種特有魅力的情況下,能夠讓廣大欣賞者由被動欣賞轉化為主動感受。其次,裝置藝術能夠讓欣賞者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觀眾首先通過肢體語言參與裝置藝術的欣賞,進而在肢體語言的帶動下能夠讓欣賞者產生對裝置藝術的向往感讓其藝術具有持續的可變性。最后,裝置藝術不存在完整與缺陷的評價標準,裝置藝術家可以在展覽期間對裝飾品進行隨意的組合調整,也可以對裝飾作品進行有意的增添和刪減,裝飾作品的每一次變動,都能給廣大欣賞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思維體驗。
二、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作用
(一)當代裝置藝術與人們情感交流的增加
傳統的裝置藝術和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主要差別在于傳統的裝置藝術缺乏與廣大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傳統的裝置藝術通常情況下是以雕塑的形式出現在城市的公共空間,這種裝飾藝術只能給大眾帶來單方向的情感體驗。裝置藝術和觀眾之間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系,在情感交流的需要方面,傳統裝置藝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觀念需求。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提高,當代裝置藝術,彌補了傳統裝置藝術這一缺陷,增加了與大眾之間的情感交流,能夠滿足現代人個性化的審美需求,給廣大欣賞者帶來雙向的體驗形式。
(二)當代裝置藝術的應用給予城市空間新鮮的藝術活力
現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技術運用到裝置藝術中。例如,藝術設計師將人工智能技術和生物技術運用到裝置藝術從而實現了裝置藝術與廣大欣賞者的互動性。各種科學技術在當代裝置藝術中得到了實際應用,各種創新型技術在裝置藝術的使用也讓裝置藝術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呈現出來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使裝置藝術體現出了多層次的美感,也帶給城市空間新鮮的活力。
(三)當代裝置藝術滿足了人們豐富的審美需求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我們可以知道當人們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便會追求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傳統的裝置藝術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人們的審美需求,人們更加傾向于有創新精神、富有藝術性和時代性的當代裝置技術。正是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以及需求的多樣化,催促了我國當代裝置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今人們普遍追求個性,想要實現自我,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審美觀念主要受到個人的情感支配,而當代裝置技術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在應用中充分做好市場調查工作,了解廣大人民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水平,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審美需求。
(四)當代裝置藝術的應用提升城市的綜合形象
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每個城市的公共空間如同城市的一面鏡子彰顯著城市的文化內涵,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座城市的科技發展水平。當代裝置技術的應用對城市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其次,當代裝置藝術是構建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許多城市存在著錯綜雜亂的規劃布局。通過構建同種基調的視覺識別系統,能夠有效調整城市結構布局,給人們帶來規整有序的感覺。同時,當代裝置藝術應用到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能夠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有利于促進當地的旅游行業發展,更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有利于增強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凝聚力。當代裝置藝術在公共空間的應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當地居民的滿意程度,從而增強對于該城市的認同感。
三、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策略
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發揮了城市公共空間與廣大居民的交互式作用,為城市的建設規劃與居民意愿展現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同時,這種藝術表達形式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內涵,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具有藝術氣息的場所,從而在這個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的社會里,減輕了人們的壓力。
(一)當代裝置藝術的應用要與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相協調
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是城市建設規劃的一部分,要與當地的經濟文化相符合。城市公共空間的最終目的不僅為了美化城市建設,而更重要的目的是滿足廣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保持相應的協調統一性。當代裝置藝術依托前沿的科學技術,裝置技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相比,要具備一定的超前性,決不能落后于城市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水平。
首先,做好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規劃準備工作對于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具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規劃一旦確定就意味著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建設的主體方向已經確定。因此,要做好規劃工作,就要提前做好市場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要確定城市公共空間的功能位置,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城市公共空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其次,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應用規劃過程中,一定要凸顯出城市的文化特色,注重主體工程的便捷性并且要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設計過程中,還要不斷關注時事新聞和政府的指導性文件,避免出現建筑工程與政府文件精神不統一的現象。設計作品完成后,要做好廣大市民的意見反饋工作,積極聽取廣大市民建議,給裝置藝術家提供參考,并將其作為在此之后的建設項目中的重要參考標準。最后,裝置藝術應用到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一定要把相關理念融入其中,拓寬創新路徑。endprint
(二)城市中的優秀文化資源對當地藝術文化建設的影響
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是規劃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城市的文化內涵以及特色,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地的優秀文化,是彰顯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徑。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必定會積淀豐厚的地方文化,規劃者可以做好地方文化的發掘工作,將地方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公共空間建設中。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一定是悠久的傳統習俗,可以是當地的獨特的自然風光,也可以是該城市的名人事跡。建設規劃過程中確定城市文化主題,并將其有效元素協調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中。地方文化特色在當代裝置藝術的推動下,定會變得更加活躍,這也是對當地的地方文化特色的一種傳承和弘揚方式。
(三)以人為本的當代裝置藝術建設
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不僅要美化城市,更要以人為本給廣大居民帶來便捷,那么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間建設必須貼合群眾。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又要滿足城市公共空間最基本的功能。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規劃時,應該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參與的平臺,面向廣大群眾,向其征求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規劃意見,并對規劃意見進行有效的整合。其次,建筑規劃設計師根據廣大居民的反饋意見,明確大眾的最切實需求。此外,還可以開通微信群眾意見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將廣大居民的意見進行分類整理,要求有專人負責審核廣大群眾的意見。以這樣的形式,在建設規劃過程中就拉近了與廣大群眾之間的關系。
四、結語
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性,滿足了人們日益提升的藝術審美需求。同時,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中,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提升其互動性。這種互動性不再局限于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應用上,將會進一步拓展到城市公共空間建設規劃過程中。城市的公共空間能夠直觀地反映城市形象,彰顯著城市的特色以及文化內涵,在今后建設城市的道路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陽.當代裝置藝術融入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10):83.
[2]張天佐.現當代城市裝置藝術發展的趨勢[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5):77-78.
[3]王梓成,郝健.探析裝置藝術下的當代景觀意象[J].美術教育研究,2014,(07):79.
[4]胡玉多,李昌菊.裝置藝術對當代城市景觀的塑造[J].藝術教育,2013,(03):169.
[5]龐彥.淺談中國當代裝置藝術與環境保護[J].大眾文藝,2010,(21):198-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