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至今日,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仍然被廣泛地運用在鋼琴教學中。18世紀初至19世紀末是歐洲鋼琴音樂發展的高峰期,出現了大量的杰出作曲家、鋼琴家,鋼琴經典作品更是層出不窮。這段黃金時期所創作的優秀鋼琴作品體裁,不再局限于音樂會作品,同時還創作了大量訓練型的鋼琴練習曲。車爾尼正是練習曲這一體裁創作的優秀作曲家之一,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在我國一直作為鋼琴類教學的教材,發行量巨大。本文就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車爾尼;鋼琴練習曲;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7-0042-02
[收稿日期]2018-03-31
[作者簡介]劉菁菁(1983—),女,黑龍江大慶人,碩士,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大慶163712)車爾尼生于鋼琴創作和演奏的大繁榮時期。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鋼琴家與作曲家并沒有明顯的區域劃分,兩者多混淆為同一人的代名詞,直至19世紀中期,我們所認知的鋼琴教學才逐漸走向規范化、專業化。許多作曲家為了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將大量演奏技巧進行分類歸納,按照相應的指法規則、變奏等彈奏特點進行填寫練習曲,練習曲主要是片段的、短句的格式,然后編輯成冊形成了練習曲集。在19世紀中葉,人們為了提高鋼琴教學效率,作曲家用漸進的邏輯對彈奏技法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形成練習曲集。其中每一首練習曲都有自身特定的鋼琴彈奏技巧,目的明確且邏輯完整。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便是上述特點的充分體現。車爾尼是奧地利著名的鋼琴教育家、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在他眾多體裁的音樂作品中,流傳最廣、持續最長的便是鋼琴練習曲。
一、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藝術性
1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旋律特點
動機作為旋律發展的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時期,至此,練習曲才有了相對較長的旋律和歌唱性,且旋律更帶有主題色彩。到了19世紀,伴隨著社會背景的變化,浪漫主義思想撲面而來,浪漫主義文藝風格也逐漸定型,鋼琴音樂隨之進入創作的高峰期。
在車爾尼的部分鋼琴練習曲中,對浪漫主義元素有著明顯的表現,這些練習曲以流動性、優美感及歌唱性為基本特質。因此,車爾尼主張彈奏要保留作品的豐滿柔美,調整好呼吸在連奏上的處理。車爾尼練習曲的旋律大多運用特色的音型來支撐,以便勾勒出更加逼真的音樂形象,趣味十足。譜例1: Op453 No58
在Op740 No15中,車爾尼運用了大跨度的分解和弦來訓練擴寬指距,達到伸展手掌的效果。在浪漫主義時期開始之前,這種大于八度的分解和弦是很少被采納使用的,而車爾尼卻超前地使用大跨度的分解和弦,并歸納整理形成了自己的練習曲集。他的作品情感熱情洋溢,旋律又不失流暢悠遠,在精致的結構下,通過簡練密集的音樂元素來訴說內心的向上情感。
譜例2: Op740 No15
2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結構特點
結構作為音樂的框架是作品的重要支撐,它由各個音、樂句、樂段和樂章共同搭建而成。音樂結構的含義比較寬泛,廣義上代表音樂中各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音樂存在的式樣。而我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結構,卻是其狹義上的含義,即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和音響層次結構。
車爾尼擺脫了被廣泛使用的流態型旋律寫作框架,而是在練習曲中采用了特有的分段式曲式結構,該曲式結構是以二段體及帶再現的三段體為中心,樂句句法常以二、四、八小節等為結構,不僅包含單純、重復的規整樂段,而且存在非常規的句子。旋律呈現優美動聽的美感,節奏空隙直觀,曲式結構精致完整。
譜例3: Op599 No28
二、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在鋼琴學習中的意義
1培養鋼琴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在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中,主要是以彈奏技法的訓練為根本目的,其間音樂風格和音量都會根據訓練目的而隨時進行調整和改變,可以讓學生在領略不同的音樂風格時,又熟練地掌握了各種彈奏技法。在車爾尼的鋼琴練習曲中,盡管技巧是最突出的因素,但絕不能代表其鋼琴練習曲的內涵貧瘠。在我們初學鋼琴彈奏開始,老師總會根據我們自身的彈奏功底針對性地提供練習曲目,來有目的地訓練我們的演奏技能。隨著我們演奏技巧的不斷提高,我們便逐漸地接觸到一些動聽的、著名的樂曲,以此來提升樂感去彌補鋼琴技法訓練上存在的欠缺。但平時我們只有在演奏、學習樂曲時,才會較多地接觸到音樂如何處理、表現力怎樣展現等內容。漸漸地,我們在很大程度喪失了對練習曲的演奏快感,甚至是我們對音樂的感官體驗缺失。所以,目前大多數的鋼琴練習者都淺顯地認為練習曲只是專項練習技術的曲子,這種有失偏頗的認知,就會導致我們在接觸鋼琴作品時,如果遇到技術要求高超、演奏技巧難度大、旋律性較弱等特點的作品時,便會束手無策,或者一刀切地將它們看作是純粹的技巧練習,這樣的本末倒置,將純粹的技術錯放到最重要的理解表達作品環節,無視了音樂表達在作品中的靈魂位置,這樣我們便很難切實地把握鋼琴音樂作品的真諦,直接影響了我們音樂綜合能力的有力提升。
在學習車爾尼的練習曲中,我們大多都會遇到篇幅較短,重復音型和反復段落較多的練習曲,我們很多時候對類似作品音樂性的理解感到無助,無從下手,如果只是冒失地去查閱相關資料,一般也只會獲取到曲作者及該作品的基本信息,而無法通過這些簡單的信息來獲得音樂處理的方法。我發現,在直觀的、靜止的樂譜中,深入挖掘隱藏其中的感情線是一條捷徑。因此,我們在前期熟讀樂譜的準備過程中,要試著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該作品音樂的感情意圖,設身處地地體會音樂中潛藏的優美旋律,并緊隨旋律的節奏,走入作曲家的創作意境,體會演奏中的飽滿情緒。切記不可以盲目地隨意彈奏,要保證鋼琴演奏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我們今后要嘗試站在作曲家的角度,來審視作品的創作目的、整體基調,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更好地在演奏中掌握整體情緒脈絡,從而飽滿地釋放音樂情感,這便是車爾尼練習曲給予我們的豐富想象和趣味。
2挖掘鋼琴教師的音樂洞察力
目前,在我國實際的鋼琴教學中,總是存在著教學的隨意性和簡化感,部分鋼琴教師并沒有深入地去了解車爾尼練習曲的藝術性,也沒有意識到其練習曲在當今鋼琴教學中的關鍵作用,這是車爾尼鋼琴練習曲教學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學現象。
20世紀至今,鋼琴領域的藝術鑒賞和教育都得到了高速的發展,相適應的,鋼琴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也初步得到了完善。我認為全面、透徹地了解和掌握鋼琴教材,熟知內容和基本框架,是身為鋼琴教師的首要任務,然后再將它們毫無保留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保證練習曲在技術訓練的同時保留其藝術美,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不斷發掘并提升自己的音樂綜合能力、洞察力,適時地調整鋼琴教學方案,在不斷的提升和改變中實現鋼琴教育的提高。
鋼琴教師作為作品與學生之間連接的橋梁,傳遞作品的藝術性是教學的關鍵。對音樂的學習,是在情感體驗中不斷地培養、提升演奏者的審美意識和能力,以達到彈奏作品的情感融入與表達,填充彈奏者的心境畫面和情感走向。而鋼琴教師更是要熟知車爾尼練習曲的特征,無論是技術方面的能力,還是藝術方面的鑒賞,都要精準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此才能完整地發揮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在鋼琴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不僅如此,鋼琴教學還要靈活地把握、針對性地選擇車爾尼練習曲的使用,在借鑒和學習中,調整、推進當下鋼琴教學的內容、方法,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目的,達到開辟鋼琴學習新方向,培養特色鮮明演奏家的目的。
結語
18世紀至19世紀,車爾尼等鋼琴作曲家們,為了針對性的技法訓練,提高鋼琴技巧的彈奏能力,創作了許多技術性與藝術性相融合的鋼琴練習曲,也逐步帶動了鋼琴教學的規范化。車爾尼作為鋼琴練習曲創作者中的關鍵人物,在創作技術練習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畢生所創作的大量技術練習曲的作品,對后世人們在鋼琴技術彈奏和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基礎性作用,其藝術價值和技術價值都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參 考 文 獻]
[1]羅娉.論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藝術性及其在鋼琴學習和教學中的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王秋霞.車爾尼常用鋼琴練習曲中的和聲語言[D].吉林藝術學院,2013.
[3] 張品琪,張一凡.鋼琴練習曲怎樣突出其音樂性[J].北方音樂,2014(04).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