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農產品電商發展進入“快車道”。根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總額達到2200億元,農村網民突破2億人,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3.1%,農村快遞網點發展到近9.5萬個,鄉鎮網點覆蓋率超過70%,淘寶村達到1311個。不少農民合作社也開始跟著這股時代潮流“觸網”、開網店銷售農產品,一些合作社還因此獲得了很好的電商銷售效果,不過也有不少合作社在“觸網”過程中遇到了產品保鮮、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問題。為更好幫助革命老區合理應對農業電商的發展趨勢,本文現從農產品,特別是革命老區農產品電商經營中的冷鏈物流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電商;革命老區;農產品;冷鏈物流
一、“互聯網+”下的農產品電商發展概況
(一)農產品電商發展增速
近年來,農村電商成為熱詞。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兩年提及農村電商政策改革,還是業界巨頭和新興創業者業已在鄉村展開的群雄逐鹿,都在推動農村電商駛入一片藍海。基層農村如何與互聯網進行有效融合?這方面,我們緊緊盯住“互聯網+農業”的新業態,用電商市場化手段倒逼農業智慧化、品牌化、標準化和特色化,構建了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新局面,逐步由“種得好”向“銷得好”轉型。
(二)革命老區(廣元)農產品電商的制約因素
部分革命老區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系統中每一項功能的實施,都與物流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水平有關。如果所需的生產資料不能有效地運進來,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有效地銷售出去,即使低廉的勞動成本也彌補不了物流上的巨大浪費。以川陜革命根據地廣元農產品為例,廣元農產品有“七絕”,包括蒼溪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朝天核桃、米倉山茶葉、青川黑木耳、廣元橄欖油、劍門關豆腐,被評為2014年度四川省20個最具影響力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其中蒼溪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在物流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該類農產品的最大缺點是易腐易損,為了保證在運送過程中該類農產品安全與品質不受外部環境損害、減少農產品損耗,我們將研究幾種方式來應對在物流過程中的損耗問題,旨在提高農產品的儲存時間,增加農民的收入,特別是革命老區農民的收入,也正符合了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2018年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的要求以及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
二、革命老區農產品電商物流面臨的問題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求農業功能區域劃分,找準產業發展定位,整合區域產業發展優勢,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連片建設,進一步做大川西蔬菜、川西南名優茶、龍泉山脈特色水果產業帶,加快打造川中檸檬、龍門山脈優質獼猴桃、攀西設施蔬菜等產業集中發展區。培育打造千億蔬菜產業、三百億水果產業和百億茶葉、中藥材、食用菌、蠶桑、花卉產業等優勢主導產業,但是在水果類生鮮產品中也遇到下列問題:
(一)標準化程度不夠。傳統的農產品,不能解決標準化,連定價都很難進行,特別是物流方面都要基于標準化。
(二)產品的類型同質化,很多相同的農產品有很強的相似性,就構成了農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大家都搞爆款獲得流量,營銷策略也有同質化。
(三)決定農產品品質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掌握在企業的執行人員手里,在物流的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運輸方式不當、儲存方式不當、交通工具、道路、包裝等問題,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農產品損耗嚴重。
(四)供應鏈分工協作的機制還沒有很好的形成。
(五)農產品冷鏈的發展滯后,物流在生鮮冷鏈方面還有比較大的挑戰。由于生鮮冷鏈的水平比較低,導致農產品電商在品種方面還是存在嚴重的制約。把優秀的農產品通過全鏈條、冷鏈和實效的提升可以推動農產品的發展。
三、廣元革命老區農產品電商與冷鏈物流融合思路
(一)著力提升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一是做大特色產業規模。分門別類制定全市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路徑和措施,優先全產業鏈發展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朝天核桃等特色產業。
二是做優農特產品質量。大力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強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和推廣,淘汰落后品種,實現產業良種化。以標準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為重點,新建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廣一批標準化生產技術,實現生產標準化。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三是做響優質產品品牌。大力開展“三品一標”建設,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申報認證。強化品牌提升塑造,包裝打造能夠涵蓋我市所有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市級公用品牌,加快構建“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品牌+企業自主品牌”體系。繼續加大我市優質特色農產品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境外農業合作交流,加快廣元農產品“走出去”步伐。
(二)著力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示范基地建設。
圍繞果蔬農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到30%以上,冷藏運輸率分別提高到35%左右,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以下”的發展目標。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使其盡早投入使用。在冷庫建設中應合理安排布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產品結構進行冷庫建設,提高冷庫利用率,避免結構性矛盾。
在蔬果產量大的蒼溪等縣區,建設以專門儲藏蔬果為主保鮮冷庫,規劃的出口農產品基地應建設配套現代化的冷藏保鮮庫,延長蔬果保鮮期。配備冷藏集裝箱或冷藏車,保證產銷渠道通暢。重視產地加工冷庫建設。在有條件的產地鄉村鼓勵經營者建立小型冷庫,及時保鮮儲存果品蔬菜。在政府推進和扶持下盡快建成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的冷鏈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和質量,促進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
(三)著力培育冷鏈物流大龍頭
采取政策傾斜等方式,提供政府補貼、建立專項基金,加快培育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管理理念和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引導這些企業對散小弱差的冷鏈物流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改進技術和管理水平,拓展服務網絡,真正實現龍頭企業自主經營,充分發揮其市場主體作用,建立起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機制,促進冷鏈第三方物流的迅速發展,逐步發揮其輻射作用,帶動全市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四)著力培育冷鏈物流人才
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前景良好,鼓勵更多的勞動者加入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加強人才交流,引進對冷鏈物流發展有全局認識和專業知識的高端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實行校企結合、工學結合,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儲備機制。大力培養冷鏈技術的鄉村推廣人員,宣傳冷鏈在保障生鮮易腐農產品供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導農民建立自己的小型冷鏈系統。
最后,要想農產品在電商中獲得更大的成功,需要與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進行高度融合。同時我們也要清晰的看到中國冷鏈物流還處于初級階段,冷鏈物流水平與發達國家比較還存在很大差距。在前瞻產業研究報告中,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達95%以上,損耗率小于5%,冷鏈利潤率達20%~30%;我國冷鏈物流還是以常溫運輸銷售為主體,綜合冷鏈流通率僅20%左右,且損耗率超過20%,冷鏈利潤率僅8%,低于常溫利潤率兩個百分點,呈現冷鏈流通比重低、損耗大、成本高的尷尬局面,所以我國農產品與冷鏈物流的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將成未來“新風口”https://www.iyiou.com/p/65352
[2]“快遞+”農產品電商面臨五大問題
http://e.cntv.cn/2018/05/26/ARTIPm0otB5P1qSM6UPxtz6q180526.shtml
[3]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狀及發展對策http://www.sohu.com/a/253084935_796374
[4]我市“四措施”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
http://www.gyny.gov.cn/a/xztz/cyjs/2017/0419/45403.html
作者簡介
房官建(1986.10),男,漢族,四川德陽人,教研室主任,中共黨員,講師,學士,主要從事物流倉儲教學工作。
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2018年研究課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四川革命老區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研究》(項目編號:SLQ2018C-0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民辦四川天一學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