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雯
【摘要】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在告別革命、追求新啟蒙主義話語的時代語境之下,海子的神性寫作賦予了現代漢語新詩以新的形式。本課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討海子的神性創作,分析其詩歌中的神性和人性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詩歌進行重新書寫所應具有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海子詩歌;神性:人性:受難
一、神性寫作與海子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征”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在海子寫詩的初期,受朦朧詩人影響很大,海子詩涉及的主題很多,包括愛情、生命等等,其中特別深刻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椎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這些元素的癡迷。在海子的詩里,具有很強的神秘性和超驗性。
二、“象征性”與“神性”
1.海子詩歌中的象征性
動物崇拜、太陽崇拜在海子的詩中大量出現,可以說,都帶有了很強的象征性。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鷹在集合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
秋天深了,王在寫詩
在這個世界上秋天深了
該得到的尚未得到
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鷹作為動物的象征,是神使,是詩人內心的象征,高傲而孤獨,所以詩人在其詩中運用動物的意象來象征著處于詩人自我內心的一種凄涼感和無助感。“鷹”在這首詩中作為富有象征性的一個核心意象,象征著詩人所擁有的一顆脫離凡俗的靈魂。在海子詩歌中,這種動物性的意象還有很多:“草原上的羊群,在水泊上照亮了自己/像象白色溫柔的燈,睡在男人的懷抱中”。(《黃金草原》)羊群,應該說是《圣經》中出現的較多的意象了,在海子的詩中,羊群是溫柔的和恬靜的,象征著海子對詩歌至高無上精神的信仰。
從另一方面來看,太陽崇拜也被海子比較集中的使用。在白然的天空中,“太陽”象征光明正義、真理、希望、力量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海子的詩中,“斷頭流血的是太陽”、“太陽是我的名字,太陽是我的一生/……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太陽代表著詩人的信仰,而詩人也必將成就太陽的一生。
2.海子詩中的神性體認
在海子的詩歌中,對于宗教和神性的自我體認,是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整個時代語境息息相關。海子基于神性自我的表達,恰恰是對感性自我的深刻質詢。
荒涼大地承受著荒涼天空的雷霆
圣書上卷是我的翅膀,無比明亮
有時像一個陰沉沉的今天
圣書下卷骯臟而快樂
當然也是我受傷的翅膀
荒涼大地承受著更加荒涼的天空
我空蕩蕩的大地和天空
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
的圣書,是我又重新劈開的身體
流著雨雪、淚水在二月
這是海子寫于1989年2月的一首詩,詩中,詩人的疼痛和圣書融為了一體,劈開的身體,只有在圣經中才能得以拯救。面對著荒涼的天空和荒涼的大地,海子無限悲傷。在其詩中,大量充斥的宗教性的語詞,明顯受到西方基督教的影響??梢哉f,海子詩歌中出現的宗教性,作為一種成熟的詩歌寫作策略,便嵌入了更深層的生命意識和生命信仰。
三、“神性”與“人性”
1.彌賽亞的擔當
彌賽亞,源于希伯來文,愿意為受膏者。古代猶太人對封立的君王和祭祀者額上敷以膏油而被稱為“受膏者”,意指是上帝所派遣的人。海子,出生于安徽的農村.15歲考入北京大學,便開始了詩歌的受難史。家庭的壓力,戀人的分離,四姐妹沒有一個能帶給他安慰,就像荒涼的山岡上的天空,一無所有。柏樺在《麥子:紀念海子》的詩中寫到:“下一步就是犧牲,下一步不是宴席”。山海關,鐵軌,帶走了四本書,其中一本便是《圣經》。但丁、莎士比亞、歌德、雪萊都安慰不了他?!氨拔⒌墓べY,還得補貼家中的各種費用,家庭的期望及他難以完成的責任,使海子心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窮人只能路過愛情”,現實中的海子,如此卑微、艱難。海子在神性里尋找救贖,想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去受難,去接受現實的種種不幸。“眾神的創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祖國》。1989年3月26日,25歲的海子選擇了臥軌自殺。
2.人的高度
人,是文學的一個永恒的命題。在神性和人性的結合中,人被凸顯,達到生命的深度。海子的《但是水、水》、《傳說》等。黃土,像是一座座蒼涼的遺址,民族的生命成為成千上萬的墓碑,人在懷孕、生殖以及變成骨灰之后親近神圣?!按蠹s在第三天……或者第二十個世紀,死去的山洞或村莊在我的深處開滿了野花”。在長詩《但是水、水》中,神性是安寧的,在一個個孤獨的夜晚中,在東方的兩條河流里,人們的陶器、子孫、肉體孕育了青銅的土地,最終指向了命運。最終,“洪水變成女人痛苦的雙手,河流,男人的孤獨變成愛情,和生育的女兒?!?、“根上,坐著太陽,新鮮如胎兒……但是水、水”(《但是水、水》)。這是生命的謳歌,是對金黃高原上,風沙彌漫下生命的亙古禮贊。人的生命,滔滔不絕,神性寫作徹底深入了生命的內部的生命體驗和精神體驗,是一種潔凈的靈魂話語。
海子試圖超越個人、地域、民族、宗教派系的隔閡,而上升為對整個人類偉大精神的歌唱。如太陽的光芒普照在神性缺失的古老大地上。在詩歌中,海子孤注一擲,懷著孤傲的、憂郁的氣息,死命地奔向象征著最后勝利的“太陽”。海子致力于成為一種人與神溝通的媒介,自身獲得一種詩意的寧靜和靈魂的升華。最終,海子用死亡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對于神的獻祭,真正地拋卻了肉體,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神。
參考文獻:
[1]榮格.人類及其象征[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2]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西川.海子詩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劉小楓.詩化哲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
[5]雅思貝爾斯.時代的精神狀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6]西美爾.現代人與宗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