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麗娜
摘 要:紹興是魯迅先生的出生地,其地域因素對魯迅先生精神氣質、文化個性等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體現在作品中社會環境中的社會情態、生活風尚方面,形成了魯迅作品獨有的標記,值得后世創作從中借鑒。
關鍵詞:地域文化;魯迅作品;社會環境
一、問題的提出
紹興是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先生的誕生地,作為曾經的越國古都的紹興,其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特征對魯迅先生的精神氣質、文化個性等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體現在作品中社會環境描寫的部分,烙上了鮮明的地域特質,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特的人文風景,讓讀者在敬佩文學大師藝術創作水平的同時,也激發了對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地域文化的探究心理。
二、對地域因素的闡釋
地域因素通常指地理環境上的各種制約條件。它不僅影響了區域文化傳統的形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保存和鞏固了區域的原生文化。一個地域的飲食、民居、自然環境、交通運輸、民間信仰、方言等往往都呈現了明顯的地域特色。俄國的普列漢諾夫曾說過:“地理環境不但對原始部落有著很大的影響,就是對所謂開化民族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紹興豐富的人文情懷深深地影響了魯迅先生的創作,尤其是他筆下社會環境的描寫成為一個時代民眾生活的縮影。
三、地域因素對魯迅作品中社會環境描寫的影響
社會環境描寫了某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情態、生活風尚、風土人情。魯迅先生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尤為擅長的是通過社會環境的描摹來展示人與環境的矛盾斗爭,進而引起民眾的警醒。
(一)透過社會情態,折射時代悲劇
社會情態體現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往往支配著人們的行動,是一個社會人情態度的寫照。在作品中通過對社會情態的描摹,可以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生活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折射一個時代。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
這段環境描寫是小說《孔乙己》開端,曲尺形的大柜臺、鹽煮筍,茴香豆是當時紹興酒館的常物,短衣幫、長衫客不僅標志著階級地位的差異,還標志著當時各色人物的服飾特征。作者通過看似平淡無奇卻極具生活底蘊的文字,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的清末江南小鎮的世俗畫。主人公孔乙己生存的特定空間是一個貧富懸殊,階級明顯對立,缺少溫暖的地方,他屢遭逼迫和侮辱,無法生存,沒有人同情,最后悲慘地死在人們的笑聲之中,至始至終沒有贏得讀書人的尊嚴,是當時下層社會讀書人命運的再現。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祝福》
這是《祝福》結尾處的環境描寫。祝福系魯鎮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可祥林嫂卻在 “祝福”這樣一個帶有宗法等級和迷信色彩的風俗中,被討厭她的人和可憐她的人一起推向了死亡的深淵。小說中祥林嫂喪夫后曾被搶婚再嫁也是造成她不幸命運的原因之一。當時的紹興搶親不犯法,官府也不做追究,類似于這樣的早婚、買賣婚、搶婚的婚俗,造成了和祥林嫂同等命運的女性悲劇。
(二)展示生活風尚,寫盡各色人生
生活風尚是一定階段社會上流行的有關生活方面的風氣和習慣。在魯迅的筆下,體現生活風尚描寫的無論是富人的衣食住行還是窮人的生活點滴,無不是江浙地域民風的縮影。
那些過年時擺上福禮進行祭祀的祝福,穿行在故鄉水域中的烏篷船,少年英雄閏土的銀項圈,大街上的阿Q們帶著的瓜皮帽和褡褳,這些吳越地域所獨具特色的生活習慣,成了魯迅作品的引人注目的符號。
《社戲》中孩子們水上觀社戲的情節一直讓讀者回味不已。作為一種地方民俗,社戲是舊時紹興城鄉春季和秋季時祭祀社神祈福所演的戲。魯迅先生把在這些經歷了漫長歷史歲月依舊傳承的民風習俗融入作品中,并且以此展開故事, 體現了一種強烈的“鄉土情結”。
總之,魯迅作品中的社會人情百態是區別于其他作家的獨有標記,凝聚了他對浙東水鄉故土深深的眷戀及純樸善良的鄉親的熱愛。
參考文獻:
[1]普利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 第二卷[M].北京.第1版;三聯書店,1961年:第169頁.
[2]反杜林論.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