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靜明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機已經成為當代青年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現如今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已是常態。情境探究法作為較為常用的思政課堂教學法通過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興趣以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在學生更依賴借手機搜索精準信息而非通過聯想——思考——總結來吸納所學知識時的背景下,如何保證教學效果?針對手機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情境探究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手機時代背景下情景探究法仍然適用于高職思政課堂以及將手機作為教學工具運用于情境探究法教學能更好提高教學效果的可能性。
關鍵詞:手機時代;高職思政課;情境探究法
在當前高職校園里,相較于笨重的臺式電腦或昂貴的各類筆記本電腦,手機以其低價高效和輕巧便捷的優勢更受到學生們的青睞。現如今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已是常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過渡依賴手機的現狀不可避免的發生碰撞。如何正確對待手機這把雙刃劍,在降低手機對教學課堂秩序帶來的沖擊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成為高職思政課堂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如何優化教學方式,化被動為主動,將手機作為教學工具創設新型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值得每一位高職思政教師認真思考。
一、手機普及背景之下高職思政課堂面臨的挑戰
(一)手機時代下教學質量受到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手機作為最為便攜的物質載體成為每一位高職學生出門必帶之物。而高職思政課堂作為一門合班授課、學時有限的非專業必修課,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淪為低頭一族數的問題更為明顯。傳統的“一言堂”單向灌輸模式已經無法保證教學的質量。隨著手機使用的普及,如果教師授課形式單一毫無新意,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與厭煩,很難抵御形式多樣、可自控操作的各類手機軟件誘惑。相較于中學緊張的學習氛圍,很多學生進入高職后學習壓力驟減,沒有家長和老師全程督促學習變得松懈,學習態度也發生了偏差,甚至有些同學認為在課堂上無聲玩手機純屬個人行為,既不會打擾到老師教學也不會打擾同學聽課,因此心安理得。以至于教師維持教學秩序的緣由不再是因為學生大聲喧嘩或是小聲聊天,而是學生無法緊跟老師的授課節奏,一味地沉溺于掌中的手機,屏蔽了與老師的互動。
(二)手機時代下教學內容受到的挑戰
高職思政課鑒于其特殊的學科性質,在教學內容上必須采用全國統一編寫的教材,按照脈絡系統的闡述相關理論知識,以便提升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覺悟,教師沒有太多的創新空間。而不少學生在從小便學習了“思想政治”課程的想法之下對于教師系統深入的講解很難保持求知欲和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手機內各類互聯網信息應接不暇,甚至可以智能到按個人的喜好推送。即便是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將手機轉化為游戲機和追劇播放器。在蜂擁而至良莠不齊的信息及游戲轟炸下,學生不再愿意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的觀點,也不愿意緊跟老師思路去分析、思考問題。
(三)手機時代下教師權威受到的挑戰
高職思政課堂作為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在互聯網發展,各類網絡信息紛沓而至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在不斷增大。青年學生本就是手機時代的主要主要接受群體與傳播主體,海量化的信息未經篩紛紛呈現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全世界發生的時政大事可以通過手機轉播,各類型的思想觀念可以通過手機發生碰撞,甚至身邊不經意捕捉到的一言一行都可以通過手機和大家討論。在人手一臺智能手機的思政課堂,老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所闡述的理論知識沒有百度百科專業,列舉的事例沒有網頁新聞頭條的熱門,案列的分析沒有論壇博主的跟帖精彩。小小的手機似乎承載著一個無所不知的世界,近在咫尺的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思想引領者,因此老師的權威性受到嚴重沖擊。
二、情景探究法在高職思政課堂運用的重要性
(一)更新教學模式,扎實學生理論基礎
情景探究式教學作為思政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時,從學生這個主體出發,教師通過設立情景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相關知識、思考相關問題并得出自己的理解。這種自覺主動的探索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充分的掌握事物的起因、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形成牢固的知識框架。在互聯網及智能手機如此普及的狀況下,高職思政教師應擺正心態,積極主動的更新傳統的情景教學模式,從思政課程的特點出發,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的分析講解基本理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素養,讓學生在探究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能力都得到加強。
(二)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求知興趣
《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只有“好之”“樂之”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才是學生能夠以學為樂的重要前提。在理論性較強,操作性又有限的思政課堂只有緊跟新聞時事熱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時代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讓他們帶著好奇心,通過所給與的情景,身臨其境的去體味揣摩基礎概念的運用,這樣的課堂才更加有趣、鮮活。這樣學生才愿意放下手機,緊跟老師的節奏,全程參與到互動中來。
(三)適時引導思路,激發學生深入探索
思考探索總是由發現問題引起的,而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互聯網手機時代信息紛繁復雜,一個熱問題點引發全民關注后各類觀點看法紛沓而至。如何保證學生著眼于正確的思路,公正客觀的去探索有價值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給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老師適時點撥,引導正確方向。既構建了師生平等溝通的互動平臺,又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獲取知識的活躍狀態,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
三、手機時代下情景探究教學法運用的可能性
(一)手機集思廣益,全方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手機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順應時代要求對上課方式進行改革、課堂授課方式進行創新,而將手機作為教具正是基于實際情況下更新課堂結構的體現。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舉手發言或者在私底下各抒己見。這樣的方式造成的弊端是認真聽課的學生積極踴躍,其他同學置身事外;而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安靜的教室必然變得嘈雜,教師也很難在第一時間內得到相應的反饋。而將智能手機有效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可以有效加強師生互動,以便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對于一個概念的解析,有三種不同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立選項投票,學生通過手機來選擇他們更傾向于哪一種。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并且短短幾秒便呈現統計結果,教師再根據占比最高的結果進行分析。不再是傳統的全程掌控,而是適當“放權”讓學生做主,讓學生去思、去想、去探索。遇到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先在群內集思廣益,匯總出幾種可行方案或者占比最大的方案,由教師進行最后的解析。
(二)手機創立情景,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借助手機智能模式創立情景可以說是高職思政課堂更新教學模式的一種嘗試。手機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絕對的自主操作性,不同于被動的接收教師講課內容,利用手機軟件給予學生自主設立項目、選擇討論內容方向,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修養》課程第六章法律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還原一段社會關注度很高的“正當防衛反殺案”現場情景,然后引出與之相關的法律概念讓學生從視頻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很容易激發學生踴躍發言,從多個層面各抒己見。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后能更深刻理解法律中正當防衛的含義,同時也學習到任何時候都應該遵紀守法,不能魯莽行事。
(三)手機更新進展,鞏固拓展知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中靈活變通的實踐因材施教的正確方法,課后也可以利用手機軟件鞏固拓展所學知識,以確保學生能真正做到理解吃透、舉一反三。目前智能手機基本可以替代電腦運行常用的各類教學軟件。以“課堂派”為例,教師根據授課班級設立班級信息群,按上課內容不斷更新教學資料。學生除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手機考勤、參與課堂互動之外,還可以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學時測驗以及相關教學實踐內容。教師也可以結合互聯網上學生感興趣或者熱議的話題選擇了一些有教育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借助手機軟件在話題區討論,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彌補、借鑒、啟發,分享彼此的諸多經驗與體驗,以便更好的鞏固、拓展所學知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手機時代”背景下高職思政教學該如何利用手機作為教具,更新傳統情景探究教學法,以便達到取兩者精華以提高教學質量的可能性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手機時代下,作為高職教育的主力軍,高職思政課堂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改革創新,既不失其自身課程本色,又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性。讓思想政治課程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一門課程,是每一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共同努力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肖淑梅、彭彤.淺談微文化發展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影響. [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
[2]張敏.“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16.
[3]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04.
[4]張華.高職院校與專業相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廣西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