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強 崔執樹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衛生與健康事業得到快速發展,覆蓋廣大農民的基本醫療體制日趨完善,農村公共衛生與健康服務水平均等化穩步提高,各種突發性疾病防控能力顯著增強,實踐證明中國開辟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農村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其集中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普及農民衛生與健康生活常識;加強社會各方關注城鎮化建設,優化農村衛生與健康基本服務設施;加大國家政策支撐力度,打造以健康產業為重點的宜居農村環境。
關鍵詞:農村;衛生;健康;發展道路
隨著社會經濟轉型的快速深入推進,農民生活環境發生改變,隨之帶來的衛生與健康風險因素增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講話中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前提。農民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積極推動農村走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體現出新時代黨深切的惜民愛民情懷,是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普及農民衛生與健康生活常識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化農村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鄉風宣傳活動,普及農民衛生與健康生活常識。長期以來,在各個崗位上從事農村衛生與健康事業的廣大人員竭誠為農民階級服務[1],無論在面臨重大突發性傳染病威脅,還是在抗擊嚴重自然災害斗爭中,他們胸懷大愛在平凡工作中奉獻了青春韶華,贏得了全社會的普遍真誠贊譽。當前,由于農村城鎮化及人口老齡化等多種客觀因素綜合所致,農村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正在不斷發展變化,一方面廣大農民同胞經濟收益條件和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相伴而來的是農民衛生與健康方面的各種問題凸顯。同時,我國農村仍然還面臨著多重疾病防控威脅及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必然會嚴重影響廣大農民的衛生與健康水平,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潛在不利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以基層為重點不斷擴展服務、提高質量和完善制度,讓廣大農民基本享有公平系統的預防康復服務。政府在基本衛生與健康服務領域要有所為,而在非基本衛生與健康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活力。有效貫徹預防為主、聯防聯控與防治結合,為農民提供生命全程的衛生與健康服務。特別要加強衛生與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普及農民衛生與健康生活常識,提高農民主動防病意識,重視保障婦幼衛生與健康工作,為老年人提供穩健的健康服務和醫療服務。在當前城鎮化背景下,密切關注流動人口的衛生與健康問題,分層次有計劃開展“健康扶貧”工程。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倡導衛生與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移風易俗,不斷提高農民參與移風易俗的知曉率和熱情,利用各鄉的村文化墻、宣傳欄等宣講文明婚喪嫁娶相關法規政策,加強教育引導群眾參與“改陋習、樹新風”活動,使村民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向上的文化熏陶。構建以治病為中心逐步轉變為以保障健康為中心的農村衛生與健康發展體系,包括做好農民心理疾病防治科普工作,規范發展農民心理咨詢及康復治療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引導農民樹立衛生與健康生活理念[2]。常態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各項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目前農村地區各種不健康的傳統習俗依然可見,某些封建迷信思想在農村相當盛行,不少農民依然癡迷于神漢巫婆治病。廣泛開展衛生與健康服務“三下鄉”活動 ,組建由宣傳部門牽頭,文化科技局、司法局、團市婦聯、科協文聯、報業集團電臺等單位共同參加的農村精神文明扶貧工程,集中教育與日常服務、提升科技文化素質與普及衛生與健康常識相結合,幫助農民解決基本衛生與健康問題,扎實有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活動開展期間的各成員單位多元化“送健康”,有針對性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宣傳,通過贈送圖書手冊、咨詢義診、文藝宣傳等多種形式普及農民衛生與健康知識,并適時與相關職能部門對口銜接吸納財政資金補貼助農。定期開展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咨詢為主要內容的衛生與健康科普活動下鄉;不定期舉行系列健康生活常識宣講,以及愛心捐贈圖書、年畫與生活手冊等多種途徑宣傳衛生與健康生活常識。
二、加強社會各方關注城鎮化建設,優化農村衛生與健康基本服務設施
伴隨城鎮化進程的穩步推進,農民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其精神文化狀況并未能同步協調發展,這就需要吸納全社會各方力量聯動關注與支持新農村建設,而優化農村衛生與健康發展服務設施,是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但由于人口流動性加快等因素變化,農民群體的衛生與健康風險日益復雜。健康是生存與發展的首要條件,有重點有計劃在農村地區廣泛設立各級各類衛生與健康防疫檢測站點迫在眉睫。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障農民享有基本的衛生與健康發展惠農政策,農村地區基本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服務的網絡系統,但農村地區衛生與健康防疫工作尚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有待加強。其一,農民享有的基本衛生服務體系尚不夠不健全。本應由政府財政支持的計劃免疫、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著農村基本醫療與公共衛生健康發展。其二,農村衛生防疫力量薄弱,村級衛生防疫人員多數難以獨立承擔防控工作。其三,農民公共衛生與健康意識淡薄,部分農民缺乏投資衛生與健康的長遠眼光,即使患病常常也是能抗就拖,主動接受住院治療的農民微乎其微。同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多數村莊污水隨意排放,垃圾到處亂堆放在房旁河邊,距離村容整潔目標要求實在相差太遠。其四,農村地區各類傳染性疾病不同程度廣泛存在著。少量傳染性疾病有高發趨勢,禽流感、手足口病及少數曾經被控制的傳染病,近年來的發病率呈現有上升趨勢。
做好農村衛生與健康防疫工作是一個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首先是農村疾病防控體系有待完善。而現行體制中的縣級衛生防疫站對鄉村級防疫人員既沒有人事管理權也沒有財務收支權,通常是只負責布置工作但不能擔負經費工資開銷。而且鄉村醫生多數為農閑的農民,難以對其進行工作監督管理。其次是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需要合理化配置。但當前社會各方面對農村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投入明顯不足。再次是農村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亟待加強。即便是縣級防控機構人員應付公共衛生事件水平相當有限。一些專職衛生防疫人員學歷偏低,存在不少未受過專業培訓的招工人員。社會各方需要高度重視保障農民衛生與健康權益,建立健全有效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包括在農村地區修建多種健身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健身強體與預防疾病發生。切實提高農民衛生與健康水平,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
三、加大國家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以健康產業為重點的宜居農村環境
當前由于城鎮化等造成農村生態環境及農民生活方式變化,農村衛生與健康影響因素錯綜復雜,嚴重影響農民群體的生命安全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整個社會和諧穩定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這項重大民心工程擺上重要日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新目標的提出,體現出黨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深刻內涵。為此,各級黨政機關推進農村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立足于提升農村衛生與健康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執業環境與社會地位等,同時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衛生防疫與健康教育投資力度,促進農村公共衛生資源共享,全方位多角度出臺一系列正向激勵政策法規,推動農村衛生與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努力營造全民“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風尚。
推進農村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密切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有針對性破解影響農民健康不利因素,鼓勵把城市衛生與健康優質資源引向農村偏遠地區,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大病保險及醫療救助政策支持力度,以公平公正和農民受益為首要目標把農村醫療制度改革推向縱深發展。重點破除以藥補醫怪圈,深化農村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堅持衛生與健康事業的公益性,分級推進診療制度,提升農民醫療服務水平,關鍵是加大政府衛生資源供給,有步驟放寬農村衛生檢疫人才流動,加快農村基本醫療設備的購置更新,量化加強各級醫療服務工作監管。李克強特別強調指出,引導和支持農村衛生與健康產業發展,要促進養老保險、媒體傳播、健身休閑、食品安全等環節融合貫通,尤其需要加快構建基層偏遠欠發達農村的遠程醫衛服務體系,推動公共健身設施免費向農民開放,從體制機制上催生更多衛生與健康新產業在農村扎根發展,從而才能在政府財政穩健支撐下打造出宜居的農村環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衛生與健康工作的指導方針,促進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的有機銜接,使衛生與健康政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客觀上要求各級政府機構強化責任落實,加強廣大農村衛生與健康組織領導工作,堅持不懈為建設“健康中國”盡職盡責。
參考文獻:
[1]鄢光哲.2017年度十大衛生與健康新聞和健康事件[N].中國青年報. 2018-01-04 (006).
[2]孫韌.樹立“大健康”理念提高衛生與健康工作水平[N].中國人口報. 2016-08-31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