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 黃思慶
【摘 要】為提高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將PBL-LBL雙軌教學法應用于有機化學教學中,本文從教師理念,課程體系的構建,教案書寫,教學評價等方面對PBL-LBL雙軌教學法應用于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探討,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PBL-LBL教學法;有機化學教學;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O65-4;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8-012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55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rganic chemistry,PBL-LBL Teaching Mode was intended to be used. Feasibility of New teaching idea,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Writing lesson plans and evaluation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research aims to enchanc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dependently.
【Key words】PBL-LBL teaching mode;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Learning ability independently
有機化學是大學里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它知識點多,系統性強,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PBL教學法是以教師的啟發、引導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以增強課堂教學質量為宗旨的教學法。為了解決傳統教學法LBL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PBL教學法的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有機化學的教學,本研究采用PBL-LBL雙軌教學法應用于教學中,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將問題作為學習的核心,通過問題將授課內容互相聯系起來,教師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分組討論,積極參與到相關問題中的一學習過程,學生分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PBL法耗時較長,而且學生缺乏對知識系統性、邏輯性的學習,因此課程全程采用PBL教學法是不可能的。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是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課程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但不注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LBL和PBL教學法相互結合可以使這兩種教學方法優勢互補,有利于本項目的順利實施。
有機化學是我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它是后續課程的基礎。我校全年有五十多個班級開設此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在學習無機化學的基礎上進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科基礎,但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內容截然不同,有機化學內容涉及面廣,多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在有機化學中化學反應復雜,機理難于掌握,學生在面對解決實際問題時缺乏有效的方法與途徑,學習難度較大。除此之外,有機化學還是化學學科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其課程教學內容新知識的劇增與有限的學時之間的矛盾日益顯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LBL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體,滿堂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接受知識,教師教學生聽,學生很難有機會去思考和體會。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實相距甚遠。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實社會需要,尤其是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這種教學模式更是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怎樣從傳統的“傳授型”教學逐漸向“互動型”教學模式轉變,怎樣實現教師“指導性”地教授和學生“研究性”地學習,怎樣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束縛中解脫出來,已經是當今有機化學教學方法研究中急需解決的迫切問題。教師是學生潛能的挖掘者,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水平及需求,設計、組織、安排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不應只是作為旁觀者,而是應作為參與者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學生需要時給予啟迪、幫助和指導。在現代大學教育領域中,能將新技術、新成果與傳統的教育理念相互結合,不斷地對當代大學教育互動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和實踐,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學教育中多種形式并存的新局面,探索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大學教育模式,這對于大學教育工作者而言,尤其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影響。
純粹的傳統教學與純粹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雖然對于增加課程內容的信息量是十分有益的,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于一體,直觀形象地將抽象、繁雜的有機化學內容展示給學生。但在多媒體教學中,授課信息量大、節奏快、主線不明顯等問題仍然存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國傳統的大學教育多采用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當今社會發展已進入訊息萬變的信息時代,LBL教學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由于純粹的傳統教學LBL教學法與純粹的多媒體教學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嘗試著將傳統的教學模式LBL教學法與PBL教學法相結合,進行取長補短,將PBL-LBL雙軌教學法應用于有機化學的教學中。這一教學法已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理想的新的有機化學教學模式。
PBL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種互動式教學方式的優勢在于它構建了良好的師生之間、構建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平臺。在當今大學教學中,形成一個理想的教育模式的關鍵是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平臺。只有建立在如此互動的教學平臺上,教師才能時時刻刻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不斷地了解和調整教學的進程;學生才能準確地領悟老師教授的知識點,行之有效地思考每個知識環節,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準確地把握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建立互動平臺,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其次,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研究式等等教學方式。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巧妙地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可以在有機化學的某個知識環節中有意設置“誤區”,使學生對老師的講授產生疑問并設問,然后由師生共同解開這個謎團;老師在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得出正解;有時也可以采用教學主客體位置互換的形式,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換位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更易形成良好的師生之間的互動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達成師生之間的高級互動關系,更加有利于教學。
針對有機化學課程,我們對現有的有機化學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探索與創新,采用PBL-LBL雙軌教學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教學內容改革、授課模式改革、教學模式的質量保證和評價體系的改革等。改革目標:建立科學可行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機化學課程體系;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的質量保證和評價體系。具體實施方案、實施方法:
(1)本課題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轉變思想觀念,教學觀念。
轉變思想觀念,教學觀念,既包括與教師有關的教的觀念,也包括與學生有關的學的觀念。
(2)教師要積極參加PBL教學法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3)精心設計運用PBL-LBL雙軌教學法的有機化學的課程內容,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
(4)設計出能順利實施PBL-LBL雙軌教學法的有機化學課程教案,緊扣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目標。
(5)建立新的教學模式PBL-LBL雙軌教學法的質量保證和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