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泰松 胡斌
【摘 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創新創業帶來了巨大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對創新創業教育及產業的驅動。從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能夠不斷深入地對現有的產業現狀、消費需求、消費傾向等領域進行分析,獲取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等各領域創新的數據依據,從而為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對創業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機遇,但同時,對于高校創業者如何獲取有效數據并加以分析及應用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和思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如何更好地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也是高校管理者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大數據;創新創業;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 F27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8-014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66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tremendous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specially the driv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dustry. On the one hand,through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we can continuously analyze the existing industry status,consumer demand,consumption trends and other fields,and obtain innov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industrial innovation,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and product innovation.Data base,which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is undoubtedly a huge opportunity for entrepreneurs,but at the same time,it poses a huge challenge for college entrepreneurs to obtain effective data and analyze and apply it.On the other han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use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thinking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nagement.How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lso a challenge for college administrators.
【Key words】Big data;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Opportunity;Challenge
1 高校創新創業發展現狀
1.1 創業空間受限
2015年,我國拉開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的創新創業新局面。在國家“互聯網+”戰略指引下,全國各行各業都紛紛加入了創新創業大軍中。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同年6月16日又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教育部在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精神上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方案和細則,我國高校迎來了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期,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適合本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之路。但對于高校而言,由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是以就業為導向,缺乏系統的創業意識培養,也缺乏師資、創業實踐平臺等資源,短時期內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縱觀近幾年來,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平臺里出現一些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高校大部分創新創業實踐基本都停留在低水平、重復的商業計劃書和商業創意路演上,并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創新及創業。
1.2 創新不足、創業有限
國家大力度支持創新創業,鼓勵高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這是有別于傳統的創業政策,這里的“創新創業”強調的是在“創新”的基礎上進行“創業”,把“創新”當做“創業”的技術前提,以“創新”帶動“創業”,而不是簡單的販售產品式的創業模式。而縱觀當前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中,大部分還停留在基于對市場的假想上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技術等“創新”,“創新”與市場極不對稱,甚至很多“創新”是處于當前市場邊緣化、淘汰的技術、產品等。同學們在創新創業活動過程中缺乏實際的行動,對市場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不了解,無法形成有效的創新,更缺乏將創新帶入到創業實踐中去。
1.3 創業政策落實不到位
在創新創業發展的浪潮下,面對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要求,一方面高校管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會制定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政策,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會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虛設,特別是民辦高校更加突出。造成民辦高校這種局面有很多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創新創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民辦高校沒有專項撥款,其經費完全要從其他預算中擠壓出來,預算有限;再有就是校領導對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不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教學質量評估中,創新創業比重不高,使得一部分高校仍以傳統的思維邏輯進行管理。
1.4 創業導師緊缺
創業導師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起模范帶頭作用。但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開展的深度有限,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特別是高校的專職教師由于職業特性的原因,形成了一個相對閉環的知識體系,缺乏實際的企業生產、管理、研發、創作等方面的技能,僅從理論層面為學生在創新創業提供指導,或者外聘部分企業導師擔任學校的創新創業導師賴臨時解決導師問題。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學校必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導師,但短時間內很難做到。
2 大數據對于高校創新創業的價值
當前我們正處于大數據高速發展階段。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發揮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大的價值,通過對大數據的整理分析,可以形成對各領域發展的客觀認知,掌握發展變化趨勢,為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精準營銷、新產品研發等很多創業就來自于對大數據的應用。對于高校而言,大數據在創新創業中可以發揮大價值。大數據時代對高校創業教育蘊含著廣泛的價值影響,主要包括三方面:
1)思維方式的轉變。互聯網時代對傳統社會經濟的變革甚至是顛覆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互聯網思維也開始逐漸盛行起來。大數據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一方面。大數據具有發散、無邊界、網絡化等特征,因此大數據思維主要是要讓學生形成對問題分析的多角度、深層次性。通過大數據思維讓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將變得智慧起來,并從數據中尋找商機,從數據體驗中發現新的機會。
2)學習方法的改變。大數據使得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維度無限擴散,大大開闊了知識視野,從而也激發了更多的興趣點,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3)管理方式的轉變。傳統社會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來管理下屬,并利用信息不對稱樹立自己的權威。在大數據時代,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得海量的信息,在快速迭代發展的今天,在很多領域學生甚至比高校老師和管理者都“權威”,因此,高校管理思維必須更加開放、包容,這樣才能順應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的發展。
3 大數據在高校創新創業的應用思路
3.1 打造形式多樣的大數據平臺。高校是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它的主要角色是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搭建多樣化的平臺,鼓勵大學生利用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實踐。在校內,高校應積極整合并開放創新創業數據資料,讓同學們能通過這部分“大數據”了解并掌握學校已經開展的創新創業項目及實施情況,一方面可以避免項目的重復性,另一方面可以借鑒經驗,不斷豐富創新創業成果;在校外,學校要積極為學生構建數據來源,可以積極與企業合作,與大數據平臺合作,為學生獲取大數據提供有利的渠道。
3.2 打造體驗良好的智慧校園。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改造校園,使學生處在信息鏈的有利站位,時時刻刻體會到數據帶來的便利,把數據和學習生活融為一體,形成數據驅動學習、數據促進創新、創新帶動創業的良好局面。
3.3 打造開放共享的普惠高校。高校以在線教育平臺為基礎,各高校要分享其創業經驗、創業課程等創新創業教育大數據,提升教育資源的價值。與此同時,高校應該引進一些適合大眾創業的項目,如電商創業,高校通過校企合作,利用大數據平臺,借助數據挖掘技術等技術,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科學的指導。
4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要發揮數據的價值,積極構建開放的大數據平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大數據,形成利用大數據驅動創新帶動創業的良好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趙強.我國創新創業環境現狀及對策研究.時代金融. 2017(12):207-208
[2]大數據實驗室.塊數據: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志[M].北京:中信出社,2015.
[3]林敏,謝曉默,張宗榜.大數據在高校創新創業中的價值及其應用.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