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博锜
摘 要:我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形態多元。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以一種“有形”和“無形”的狀態存在。研究將側重點放在傳統文化的“有形”傳承方面,以我國園林建筑設計為例,研究其中的文化傳承策略,豐富園林建筑設計理念,拓展園林建筑研究領域,從而為園林建筑設計的文化傳承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園林建筑設計;研究領域;理論內涵;文化傳承
一、引言
我國的園林建筑設計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同時期的園林建筑設計都是該時期文化“有形”傳承的結果。豐富的文化內涵,賦予了我國園林建筑設計新的內涵,也成為屹立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值得展開深度研究。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園林建筑設計理論提供一定的豐富效用,拓寬現階段學術領域有關于園林建筑層面的研究層次。
二、我國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的價值
(一)滿足意境構建要求
建筑是賦予園林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建筑設計的核心則是想要迎合使用階層以及使用者本身的喜好,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以江南園林建筑的風格特征為例,該類型的園林建筑側重淡雅素樸,布局自由,以這樣的方式來彰顯出本地區的人杰地靈。江南園林建筑設計的風格明顯有別于北方的建筑,且建筑設計風格多變,以亭榭廊樓居多,建筑風格也以水墨色清新為主。因此,從江南園林建筑設計的特點出發,其能夠將文化內涵在其中得以傳承,達到意境構建的基本要求,完成文化的有效滲透。意蘊是園林建筑設計的靈魂之所在,完成意境創設則等于賦予了整個園林建筑景觀新的生命內涵。然而,也正是文化內涵的存在,從江南園林建筑設計中能夠看到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彰顯建筑體系的內在價值。
(二)優化空間結構設計
傳統的園林建筑設計風格,多講求一種空間結構的優化設計,想要通過空間緊密排列,從而滿足“移步換景”的目標,將園林建筑設計的空間結構賦予藝術性的特性,為觀賞者帶來良好的感官體驗,從而在良好的體驗當中去探究其中的文化內涵,在奇妙體驗當中去解讀文化本身的魅力。以蘇州園林拙政園為例,中部建筑密度達到了16.3%。而早期的拙政園園林建筑多是以單體建筑為主,到在晚清時期發生了重大變化,園林建筑本身趨向于群體建筑組合,庭院空間的變換曲折,做到了“移步換景”的效果。可見,園林景觀設計中有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的影響。
(三)符合造型設計變化
園林建筑,通常是在園林景觀當中供人休息、觀賞園林的建筑物,當然也具有裝飾性效果,用以襯托和彰顯出園林景觀的基本風格特點,是一種添加在自然景觀當中的人工元素。因此,在園林建筑設計中傳承文化,符合造型設計的要求。縱觀我國大多數的園林建筑設計內容,在進行造型設計的過程中多是采取完全對稱和虛幻的結構設計方式,用以表達和詮釋其中的內涵,使得整個園林景觀的內涵得到充分表現,借助造型設計的變化使得觀賞者感受到整個園林的動態性,進一步理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文化的傳承,使得造型設計富于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特征。
(四)完成對細部的渲染
建筑本身在整個園林景觀設計中屬于一種流動性的藝術形態。從外在的整體園林構成來看,建筑是園林設計中的點綴。而從園林建筑的細節著手,則能夠發現其中所展現出的地域特色以及歷史特色。在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到園林建筑設計所表現出的獨特性,借助這些小的裝飾性元素,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地域文化特性。可以說,文化的傳承能夠實現對園林建筑設計細節部分的有效渲染,彰顯時代特色。
三、我國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的現狀
縱觀我國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園林建筑設計與其相伴而生,歷史悠久。從傳統古代的園林建筑設計來看,其不單單要起到一定的綠化功能,還需要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充分展現。而發展至現代,園林建筑設計中融入了新的理念,也伴隨著建筑技術以及設計方式的革新,為文化傳承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但不可忽視,傳統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內涵豐富,值得從中挖掘其價值,用以傳承到現代園林建筑設計,豐富其中的文化內涵。
我國在上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園林建筑設計風格。在文化的相互交融中,當時的西方思潮也對我國的園林建筑設計者的設計思想產生影響,一定程度上導致其陷入到設計誤區當中。由于思想的先進性,導致我國園林建筑設計的風格開始盲目西化,造成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受到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西方文化思想的沖擊,導致園林建筑設計追求形式上的東西,文化內涵逐步喪失。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園林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園林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多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建筑的造型方面,旨在通過西化的方式來展現出設計的獨特性。雖然在這種西方文化的沖擊作用下,園林建筑設計的外觀得到創新發展,但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則出現發展困境。其二,傳統園林建筑設計的照搬。雖然目前我國園林建筑設計較多,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傳統園林建筑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照搬模仿問題,導致很多園林建筑設計趨于同質化,缺乏特色與個性,從而更無法從中看到對于文化本身的傳承與弘揚,創新發展之路受到嚴重影響。反觀現代的園林建筑設計,如果能夠將現代文化內涵融入其中,看到時代的變遷,就標志著自己邁入新時代。
四、我國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策略
園林建筑設計包含多層面的內容,是一個相對復雜和系統的龐大體系。為更全面的對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策略展開分析,分別從設計理念、設計形式、設計空間以及設計色彩等多層面著手,為“有形”的文化傳承提供保障。
(一)園林建筑設計理念的文化傳承
園林建筑設計理念的文化傳承策略,需要革新傳統的設計理念,為文化傳承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具體如下:其一,以人為本。從我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處處能夠看以人為本的先進思想在園林建筑設計中的呈現。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則是西湖景區的蘇堤、白堤,在數百年的傳承當中,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得到傳承。其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園林建筑設計本身是服務于使用者的,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園林建筑設計充分尊重生態環境的發展要求和發展目標,將其中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內容融入到建筑設計理念當中。可以說,這種先進的思想在當代依舊有所呈現,受到現代園林建筑設計師的熱衷。其三,生活化思想。生活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樣也是文化得以傳承與豐富的空間。在園林建筑設計理念當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對于促進園林建筑設計理念的快速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二)園林建筑設計形式的文化傳承
園林建筑設計形式實則是一種建筑風格的具體呈現,不同的設計風格既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產物,也蘊含著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涵以及社會背景。以徽派建筑特色為例,該建筑設計形式以粉墻黛瓦、封火山墻為主,彰顯了當時歷史時期徽州地區對于防火的意識和文明情況,也展現出傳統建筑的審美特點與美學特征。從園林建筑設計形式的文化傳承出發,對現代建筑設計形式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在建筑設計形式層面的優化,不單單是簡單的照搬和模仿,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結果。以茶文化為例,其作為西湖文化內涵中的構成部分,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元素。在現代的園林建筑設計當中,設計者可以充分利用茶文化完成建筑設計,通過古樸的茶坊、茶室,將其融入到現代園林建筑設計當中,與茶文化的內涵有效融合,走出一條現代設計形式中的文化傳承之路。
(三)園林建筑設計空間的文化傳承
從我國現有的經典園林建筑設計中,可以看到其對于空間設計的靈活特性,或單體建筑,或群體建筑,但空間層次鮮明,“移步換景”,能夠給觀賞者能夠帶來全新的體驗,對于園林建筑設計本身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探索其中的文化內涵。但不可否認,靈活地做好園林建筑設計空間的構建,對于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具有積極意義。例如,在進行庭院設計的過程中,園林建筑空間結構的作用顯著,設計者需要充分考慮到園林建筑與現有景觀之間的協調性,滿足文化傳承的目標,走出和摸索出一條自然恬靜的景觀形態,為自然生態景觀的具體表現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園林建筑設計空間的文化傳承,要以自然景觀為前提,以達成心靈層面的共鳴,借助傳統設計風格,彰顯文化特性。
(四)園林建筑設計色彩的文化傳承
園林建筑設計色彩方面的文化傳承,是一種有形的文化傳承模式,這是將傳統園林建筑設計的風格以及色彩變化,進行現代化的演變與處理,雖然色彩表現的技術手段有所差異,但依舊能夠將傳統園林建筑設計中的色彩文化傳承表現出來。園林建筑設計,強調色彩本身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講求的是一種自然的屬性和發展形態,滿足群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特性,從而以加深群眾理解的方式,達到文化傳承的目標。當前,常被應用到園林建筑設計當中的色彩主要是以青色、白色、紅色為主。以西湖園林建筑設計的色彩風格為例,建筑風格主要是以青色和白色為主,呈現出一種淡雅、幽靜的風格特點,使得觀賞者能夠第一時間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園林建筑設計中以色彩的方式來達到文化傳承的要求,效果更加直觀,值得現代園林建筑設計充分借鑒。
參考文獻:
[1]王群星,丁鋼鋒.探究中國園林建筑設計中文化的發揚[J].居舍,2018,(13).
[2]韓邦建.園林建筑設計中文化傳承的體現[J].居舍,2018,(1).
[3]程曉波.文化傳承在園林建筑設計中的體現探究[J].南方農業,2017,(14).
[4]吳慧.從中國現代景觀建筑設計看文化傳承[J].建筑,2017,(3).
[5]劉逸飛.西安及其周邊地區園林建筑文化體系的傳承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6,(14).
[6]侯永勝.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探討[J].山西農經,2015,(8).
[7]王宇,吳明哲.從園林景觀看江南建筑文化的傳承[J].大舞臺,2015,(10).
[8]劉衛偉,玉有欽,陳瑾.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文化傳承在園林建筑設計中的體現分析[J].門窗,2014,(5).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