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 陳英杰
【摘 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數字化工地建設解決施工現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將規范的管理流程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融合到信息系統中。本文結合烏魯木齊實際,從施工現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強化安全管理、數字化工地構架及其效果等方面進行闡述,通過數字化工地建設,提高了監管效能。
【關鍵詞】安全管理;數字化工地;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714;TU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8-006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30
1 建筑施工現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關鍵崗位人員不履職,人員管理不到位。烏魯木齊市建筑市場較為開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在建項目60%以上由江蘇、浙江等外省企業承建,外省進疆企業普遍存在著高資質、低管理的現象,安全生產責任制形同虛設,項目管理人員長期不到崗履責,企業資質和安全管理嚴重脫節。
(2)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教育培訓不到位。部分施工、監理企業安全生產意識淡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生產投入不足,項目負責人履職和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不到位,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加之部分企業迫于工期壓力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常常使其對外來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流于形式,大量招聘臨時工、“飛機工”,有一些甚至招來即用,難以有效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3)安全監管能力建設亟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區縣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安全生產執法能力不強,大部分區(縣)至今尚未理清和明確建設行業主管部門的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執法權限,安全監督機構在履行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開展監督執法檢查工作中,從未開展過行政處罰,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有效懲處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2 推進數字化工地建設,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監管
面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關鍵崗位不到位履職、安全教育培訓流于形式等諸多問題和政府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的矛盾,在完善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方面的需求迫在眉睫。2014年以來,烏魯木齊市先后發布了《烏魯木齊市建筑施工現場數字化工地建設推進實施方案》等三份規范性文件,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采集、傳輸、處理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對施工技術、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等管理進行動態的、實時的監控,在此基礎上對各個管理對象的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存檔,以此促進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平臺,將規范的管理流程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融合到信息系統中,實現了“政府監管+主體責任落實”深度信息化應用融合,使得信息化監管能夠承載業務,輔助監管,提升效率,實現盡職免責,節省行政資源,進而提升行業監管機構的業務水平和服務形象,推進行業自律管理。
(1)工程建設過程視頻監控提升了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的同時,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得到加強,相關管理部門及負責人可以通過網絡用電腦、手機隨時隨地的實時監控建筑施工現場情況,及時有效地掌握現場施工動態,提升了隱患排查的效率和手段。
(2)視頻監控裝置猶如“電子眼”,相當于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的“電子警察”,安全監管人員長了一雙“千里眼、智能眼”,可以全過程、多方位地對施工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對于現場作業人員而言,也無形之中增加了制約,規范了行為,進而提高了安全責任意識。
(3)通過利用網絡及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相關技術,發現監控畫面中的異常情況,并能夠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發出報警信息,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協助安全管理人員處理危機,同時將相關圖像進行存儲,確保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以便突發事件時的調查取證。
3 數字化工地建設功能概述
3.1 基礎數據庫及建設框架
(1)企業庫,主要包括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安拆、檢驗檢測單位的基本信息;
(2)人員庫,主要包括專家庫、注冊人員、施工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及施工現場勞務作業人員的考勤、教育培訓記錄等信息;
(3)項目庫,主要包括烏魯木齊市轄區所有在建項目基本信息;
(4)信用庫,主要包括企業、項目及人員的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信息。
(5)建設框架
3.2 工程項目管理系統及其主要功能
(1)工程機械備案管理系統,主要解決工程機械(塔機、施工升降機、施工爬架等)從產權備案、安裝告知、使用登記、頂升加節、維護保養、拆除告知以及安監站審核的遠程電子化管理平臺。
(2)視頻監控管理系統,主要實現工地遠程視頻監控的功能,顯示工地現場狀態。
(3)工程機械運行監測管理系統,主要解決塔機、升降機運行過程的安全監測,防止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規范施工機械的管理。
(4)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主要實現對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平安卡、特種作業人員(包括工程機械安裝拆除作業人員、工程機械駕駛人員、安裝檢測人員等)的考勤管理、特種作業資格證登記備案管理和操作使用過程進行監管、評估,避免關鍵人員無故脫崗、無證上崗、不按時上崗、違規操作等現象的發生,從源頭減少安全事故隱患。
(5)工程企業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實現對本區域內的設計、施工、監理、審核、安裝、檢測企業在實際項目過程中的操作規范性、企業人員管理規范性等進行監管和評估,提升區內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3.3 系統實現的目標
(1)通過多種科技手段實現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資源。
(2)通過多種科技手段并舉實現建筑工地安全監測信息數字化、可視化,實現安全監督管理盡職免責。
(3)結合國家與自治區的建筑信息化要求,建筑管理手段信息化,實現“政府監管+主體責任落實”深度信息化應用融合。
(4)通過多種科技手段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4 數字化工地建設成效
(1)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實現了建筑工程監管模式的創新。通過數字化工地建設中視頻監控系統,使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方式由過去傳統的現場監督逐步轉變為視頻遠程監控;通過互聯網,又可以十分便捷地實現移動監督,即監管人員可以在國內任何地方通過連接互聯網,實現對納入監管的建筑工程進行實時監控,提高了對建筑工程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監管效能。
(2)通過推進行業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采集了行業從業人員的身份證信息及所在單位、所屬項目、從事崗位、教育培訓、勞動考勤、工資支付等信息,建立了個人信息檔案,并在數字化監管平臺實時共享,實現了持證上崗和精細化服務、不斷提升作業人員素質和技能。同時,有效強化了施工現場關鍵崗位人員的在崗履職,保障了勞務作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有效杜絕了惡意討薪行為。
(3)加強了建筑工地的安全保衛,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通過數字化工地建設,施工現場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90%以上,尤其是建筑物周邊、出入口等重點部位,視頻監控100%覆蓋,施工現場作業人員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完整的記錄下來,監控人員可根據需要對錄像進行回放和查看,一旦發生盜竊或犯罪份子活動,可以通過錄像進行調查取證或提前預警。
5 結語
烏魯木齊市建筑工程數字化工地建設是一套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視頻監控技術、遙感遙控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和互聯技術等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的有效抓手,實現了對建筑施工現場的遠程、全方位、全時段、全天候管理。雖然視頻監控、實名制管理等還有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期望很快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葉紹宏.談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J].江西建材,2016(4):282-283.
[2]周霞.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究[J].四川水泥,2017(12):189.
[3]李剛.淺談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質量控制,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2).
[4]孟小梅.淺談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質量的關系,山西建 筑, 2010 (35).
[5]張松.施工現場數字化無線視屏監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