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陶鈞 王愛明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2017年下半年上海市郊某區大規模的水環境治理前后,該區域內某鎮的河道水質變化。方法:將2017年一月至七月與2018年一月至七月,每個月,各條河道所測得的水質指標進行比較。結果:2018年水質綜合評價較2017年有明顯好轉。2018年消除河道黑臭。各項具體水質指標pH值、溶解氧(mg/L)、高錳酸鹽指數(mg/L)、氨氮(mg/L)、總磷(mg/L)、透明度等2018年較2017年明顯好轉。結論:通過上述持續污染源的治理,以及持續改善河道水環境等手段,使得該區域內的水質有了明顯的提升。
【關鍵詞】水環境;水質;綜合治理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8-026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124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water quality changes of a certain town in a certain area of Shanghai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7 before and after the large-scale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in a suburb of Shanghai.Method: From January to July 2017 and January to July 2018,each month,th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measured by each river channel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in 2018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2017.Eliminate the black smell of the river in 2018.The specific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such as pH value, dissolved oxygen(mg/L),permanganate index(mg/L),ammonia nitrogen(mg/L),total phosphorus(mg/L),transparency,etc.are more obvious than in 2017.Better.Conclusion: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treatment of continuous pollution source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iver water environment,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are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Water quality;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近年來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熱點,其中水環境保護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而水質,作為水環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被各方所重視[1]。2017年下半年上海市郊某區開始了大規模的水環境治理工程。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河道底泥清淤疏浚,因河制宜建設生態護岸等手段推進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建設,改善水環境,改善水質,逐步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2]。本文將水環境治理前后,該區域內某鎮的河道水質變化做一分析研究。
1 研究內容
該鎮轄區內24條主要河道2017年一月至七月、2018年一月至七月的水質情況,包括pH值、溶解氧(mg/L)、高錳酸鹽指數(mg/L)、氨氮(mg/L)、總磷(mg/L)、透明度、水質總體評價、黑臭等項目。
2 研究方法
將2017年一月至七月與2018年一月至七月,每個月,各條河道所測得的水質指標進行比較。將所得數據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
3 研究結果
3.1 水質綜合評價比較
2017年一月至七月24條河道共檢測128次,2018年一月至七月共條河道累計檢測167次。水質綜合評價2017年測得Ⅲ類2次、Ⅳ類3次、Ⅴ類15次、劣Ⅴ類103次占80.47%。2018年測得Ⅲ類7次、Ⅳ類23次、Ⅴ類17次、劣Ⅴ類110次占65.87%。2017年測得黑臭73次,2018年未測得黑臭。2018年水質綜合評價較2017年有明顯好轉。見表一。
3.2 各項水質指標比較
將測得的水質指標pH值、溶解氧(mg/L)、高錳酸鹽指數(mg/L)、氨氮(mg/L)、總磷(mg/L)、透明度等分為2017、2018兩組,做t檢驗比較。2018年監測發現水中溶解氧、透明度等指標較2017年明顯上升,而氨氮、總磷等污染指標明顯下降,其中氨氮數值下降一半,也就是說2018年水質指標較2017年明顯好轉。
4 討論分析
4.1 影響河道水質的因素
影響河道水質因素有很多,例如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工廠企業廢水排放增加,同時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生活污水排放增加,很多未經處理的廢水、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嚴重影響了水質[3]。河道長期得不到疏通,河道淤積,違法搭建侵占河道,出現“斷頭浜”現象,水流緩慢,水體自凈能力下降,也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4]。
4.2 改善水質的方法
制度上,推行河長制,明確具體責任。按照“黨政同責”和“一崗多責”要求,結合鄉鎮工作實際,進一步細化各項工作職責,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建立鎮、社區、村(居)河長體系,強化工作措施,協調各方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技術上,以污染源治理和持續改善河道水環境為核心改善水質[5]。
首先開展河道周邊環境治理。結合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將河道兩岸控制區域納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區域,實施專項整治。2017年完成整治地塊近20.5平方公里環境綜合整治。其次加大河道周邊企事業、沿河商鋪的整治力度。對河道周邊排污狀況開展排查并實施整改。通過截污納管、調整關閉等方式消除直排污染源。三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以河道周邊3公里范圍為重點,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按照“一場一方案”逐一排出退養計劃,2017年完成市、區、鎮公布的黑臭河道周邊不規范畜禽養殖場退養任務。四是溝通水系實施斷頭河治理。通過拆壩建橋、疏通箱涵、實地開河等措施,溝通河道水系,增強水體流動能力。五是開展河道生態修復工程。在前期對河道進行底泥清淤疏浚的整治基礎上,因河制宜建設生態護岸。通過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濕地、生態浮島和配置水生植物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工程和生物措施[6],改善水質,逐步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
5 總結
通過上述持續污染源的治理,以及持續改善河道水環境等手段,使得該區域內的水質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水環境的治理是個長效的過程,保持水質的持續改善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朱敏.金匯港2006年以來水質狀況評價及變化趨勢研究.環境與發展.2018(06):180-181+183.
[2]朱敏.奉賢區中小河道治理跟蹤研究和問題探討.科技視界.2018(14):193-194+192.
[3]陳恒,錢亮,顧帆,任紫春.上海市奉賢區河道富營養化問題的分析與對策.生物技術世界.2012(02):85-86.
[4]王雅鈺,劉成剛,吳瑋.從河道自凈角度談影響河道水質凈化的因素.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03):35-40.
[5]陸佩莉.閔行區黑臭河道整治水質變化分析.上海水務. 2005(03):35-36.
[6]劉靜森,黃毅華,黃春霞.淺淡生物技術在上海市河道水質修復中的應用.上海水務.2005(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