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德琴 黎成雪 許錫娟 陳秋先 貴州省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檢驗中心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
民以食為天,食品與人民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的高低息息相關。而讀懂產品標示,就有助于提高生活的品質。本文通過對食品標簽標示的解讀為消費者選購商品提供指導、維護合法權益。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食品在銷售流通,也有數不清的三無產品、不合規產品、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中流通,這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降低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食品標簽作為判斷食品質量合格與否第一道大門,是消費者了解食品質量優劣的首要途徑,是食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者如何讀懂食品標簽上的種種“玄機”,在購買食品的時候,養成看食品標簽的好習慣,拒絕使用和購買標簽不規范的食品,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好“入口關”。本文主要對預包裝食品的標簽進行簡單的解讀,希望可以幫助消費者學習和了解一些有關食品標簽的常識。
商家根據需要在一定限量范圍內將食品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并且具有統一的質量或體積標識。
向消費者提供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內容。消費者購買的預包裝食品應標示有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及其他需要標示的內容。
食品名稱除了需要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還得符合國家、行業、地方對食品的相關規定,當國家、行業、地方無規定名稱時,應使用不使消費者誤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稱或通俗名稱。例如:小吃香脆雞塊實際是面食品,像這種易使消費者誤解的食品名稱是不符合規定的,應當標注產品類別來使消費者知曉食品的真實屬性。例如:加多寶與加夕寶這種易使消費者混淆的名稱也不合法的。還有商家為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常使用“新創名稱”“奇特名稱”“音譯名稱”“牌號名稱”“地區俚語名稱”或“商標名稱”等易使人誤解食品屬性的文字或術語(詞語),此類商品都應標明產品類型或者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凡是一切不合規定,易使消費者誤解或混淆食品名稱都不合法的。
配料表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入的所有成分的原料,在商品上一般標注為“配料”或“配料表”。像酒、醬油、食醋等發酵食品在生產工藝中所用的原料會轉化為新的物質,常用“原料”或“原料與輔料”代替“配料”“配料表”,且標示原材料、輔料和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如酒曲這些是不需要標示的。各種配料排列順序一般以產品中的含量由多到少來排列;含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根據配料表消費者可以看出商品是否是原生態產品,如果加入了其他不知道的未知物,消費者可以百度該未知物屬于那一類別,根據類別大家可以在食品伙伴網查詢相關國家標準來了解對該物質的相關規定。例如:添加了添加劑,可以查詢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根據添加劑名稱和產品類別,就可以看到該添加劑的使用限量。
凈含量是單件產品定量包裝時實際產品的含量。產品是否足量嚴重關系著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得到公正的對待,所以消費者如果對凈含量有異議的,可以要求商家提供檢驗報告或者根據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總局令第75號)的相關規定來查看產品是否足量,如果存在短缺可以提出駁議,要求商家補償。
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標注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消費者權益能否得到的保障。如果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的標示錯誤,會直接導致權益沒法追溯。所以如果預包裝食品未標注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肯定是假冒偽劣產品,千萬不可購買。
生產日期是食品經過加工生產、出廠檢驗、定量包裝等形成最終銷售單元的日期。保質期是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有效保障食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商品能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產品完全適于銷售。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規定能有效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能提高生活質量。
貯存條件是在該保存條件下能在保質期內有效保證產品的質量不受影響,食用對人體的健康無危害。過期腐壞的食品對人體的傷害十分大,所以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注意產品的貯存條件和保質期。
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相當于一個廠家的“身份證”,只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企業才可以進行食品生產。消費者可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上根據SC號或者QC號查詢企業是否有生產該類產品的資質。如果沒有查到相關企業信息,還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共系統查詢企業的相關信息,如果都查不到相關信息,那購買該產品需慎重。
產品標準代號是產品的執行標準,標準對產品的類別、生產工藝、感官要求、理化指標、真菌毒素、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等一系列都做了相應的規定。當消費者覺得自己購買的產品有問題時,可以在食品伙伴網查詢產品標準代號結合產品檢驗報告來判斷產品是否合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不同的產品類型必須標識的內容有所差別。①輻照食品:經電離輻射線或電離能量處理過的配料或者食品,應在配料表或者食品附近標示“輻照配料”或者“輻照食品”。②轉基因食品:應在商品明顯位置標注轉基因食品。③營養標簽:特殊膳食類食品、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類食品,都應當標示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嬰幼兒作為祖國的未來花朵,能否健康成長與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是否恰當密不可分,在千差萬別的嬰幼兒食品中選擇一款合格的適合的產品猶如大海撈針一樣困難,大家可以根據營養標簽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體質的產品。要讀懂營養標簽,消費者可以查詢產品標準號,根據里面的標準值、產品標示值、檢驗報告三樣結合來看這個產品的營養元素是否合格。其他預包裝產品標識了營養標簽的,可以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來看營養標簽是否正確。④質量(品質)等級:根據產品的標準號,對質量等級又做規定的產品都需要標準質量等級。例如:油、茶葉、鹽等一系列商品。物美價廉是廣大消費者的追求,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消費時代,很多消費者選擇用價格來衡量產品的質量。要快速有效地辨別商品的好壞,質量等級可以作為大家選購商品的一個入口。一般商品有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這樣的標注。等級越高產品的質量也就相對越好。⑤功能性標注:食品并非保健品,不得在包裝上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預防、治療疾病作用等內容。凡是看到某個商品具有某某預防、治療疾病的功能都不應購買,還可以打電話給監管部門投訴要求整改。
食品標簽既是食品生產企業向社會明示產品信息的載體,也是消費者直接獲取產品信息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所標示的內容也是消費者判斷是否購買該食品的重要參考依據。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實施以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與它的基本原則相違背。對此,人們應該立足根本,規范企業行為,減少宣傳誤導,普及食品標簽知識,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