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養錦
(福建省古田縣國土資源局,福建 古田 352200)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擴張,人類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如何保證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一直以來都是土地開發整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缺乏統一的規劃和部署,土地資源和耕地資源的潛力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給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為了轉變這一現狀,必須采取措施切實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的控制,確保這兩項工作能夠有機聯系到一起,從而為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般來說,土地開發整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對未利用的但具有開發潛力和價值的土地,采用工程等措施,對荒灘、荒地、荒山等土地進行改造成可使用的土地;二是采用一定的工程技術手段,按照相關土地開發整治規劃,對一部分土地進行平整、改良、綜合整治,改良土地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以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而耕地質量管理指的是對耕地環境、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等加以管控,致力于提高農作物產量,給人們提供綠色安全的農產品。耕地資源作為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通過將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相結合,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真正實現土地整理工作目標。古田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隸屬寧德市管轄,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等農業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都”。從古田縣土地利用情況來看,根據2015年年度變更數據顯示,全縣土地總面積237281.9公頃,其中農用地218528.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2.10%;建設用地12463.66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25%;未利用地6289.88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65%。一直以來古田縣專注于對耕地資源的保護,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寧德市都位于前列。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以后,古田縣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上,大幅度增加了耕地和建設用地面積。可是這一平衡在近些年食用菌產業崛起以后被打破,雖然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為古田縣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經濟發展帶動建設用地以及設施農用地的急劇增長,不可避免的占用了寶貴耕地資源,給耕地保護帶來了難題。可以說,解決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已經迫在眉睫。
由于古田縣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塊比較零碎,難于機械化耕作,全縣300畝集中連片耕地11萬畝,僅為全縣耕地的27.41%,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時全縣后備宜開發的荒地、荒灘等未利用地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坡度較大的山坡上,開發利用難度大。另外,早期古田縣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認識上還存在偏差,認為古田縣水資源充沛,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往往忽視對農田水利的建設,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也未能及時對耕作層表土進行剝離保護,開發整理出來的土地出現肥力不足的狀況,往往達不到種植條件,個別地方還出現為應付驗收突擊使用化肥等現象,土地開發整理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全縣現有礦山128個,其中僅有1個礦山年產值超過億元,主要以小型礦山和小礦點為主。隨著礦產資源大量開發,水土流失、植被退化、水源枯竭等生態環境問題逐步顯現,特別是金屬礦采選和石材礦開采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空氣污染和土壤污染現象逐步突出。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占城鄉建設用地的比例為70.86%。村鎮內部雜亂,地域分布較為分散,村落之間距離較遠,基礎配套設施水平低,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較低。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實施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不斷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統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建設,保證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古田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和《寧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要求,結合古田縣土地資源狀況和《古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古田縣不斷強化提高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工作。
為保證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等別的提升,古田縣積極做好每年市政府下達的土地開發整理任務,不斷完善開發整理項目的驗收評估管理體制。在實踐中土地管理部門和農業管理部門通過加強溝通與合作,應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標準,共同參與到耕地驗收評估中,對于弄虛作假、敷衍了事、土壤肥力不夠等達不到種植條件的項目堅決整改到位后才驗收。為讓數量與質量并行,古田縣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規章制度、指標評價體系;同時加強后期的監管,組織定期的監督和檢查,充分利用衛片檢查等時機,及時制止各類違法占用耕地的違法行為,確保新開發整理的耕地資源不被破壞,形成了一套耕地管理的長效機制。
古田縣現有有礦山128個,采礦用地546.19公頃,約占全縣10%的城鎮工礦用地。為推進敖江流域綜合整治,改善流域水環境,福建省政府出臺《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閩政〔2015〕26號),隨著敖江流域礦山的全部關停,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成為古田縣“十三五”期間的工作重點、難點。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堅持科學規劃與自然條件相適應,充分考慮到復墾項目區地理位置及土質等特點,量體裁衣,在水土條件良好的地方,按照“宜耕則耕”的原則,盡量將破壞的土地復耕利用,這樣既改善了礦山生態環境,又實現礦山土地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
在傳統的食用菌產業中,菇農習慣將地面硬化,硬化后土地的土壤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加之復耕保證金又增加了菇農的負擔,可以利用鋪設生態磚等替代傳統的硬化地面做法。同時加強對食用菌產業的引導,利用沙石地、坡地、荒地、廢棄廠房等栽培,盡量少占耕地,并將食用菌下腳料、菌糠等還田培肥土地或加工成有機肥料,充分利用生產食用菌循環經濟,既大大減少燃燒菌糠造成的大氣和土地的污染,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又可大大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古田縣耕地緊張、土壤貧瘠的現狀,對提高土壤等別潛力和意義巨大。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產品產地安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古田縣的農業產業較為發達,土地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為了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古田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制度,加強土地整治規劃建設,妥善解決好耕地占補平衡問題,確保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得以貫徹落實,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