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走進“學園”后的MEGA2:對MEGA2編輯現狀的考察

2018-01-17 06:25:42李乾坤
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文本

李乾坤

(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蘇東劇變之后,歷史考證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本文簡稱MEGA2)的編輯工作經受了重大歷史考驗。最終,在國際各方積極斡旋之下,以國際馬恩基金會為新的編輯組織機構,在通過了新的編輯原則之后,MEGA2的生命得以延續。對MEGA2的基本情況以及它經歷劫難并得到拯救的這段歷史,我國學界早已不再陌生。實際上,以1993年新MEGA2編輯原則為標志,MEGA2已經產生了斷裂,我們可以按照出版機構的不同,將這之前的MEGA2稱作“狄茨版MEGA2”(由東德馬列主義文獻權威性出版社Dietz Verlag出版),而將在這之后的稱之為“學園版MEGA2”(由德國專業性學術出版社Akademie Verlag出版)。*這一區分及命名最早由學者夏凡提出。參見《學園版MEGA與西方馬克思學的滲透》,《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10期。在某種意義上,更改MEGA2的出版機構本身也是一件極具隱喻性的事情。1998年以來,遵循新的編輯原則,由新的編輯委員會組織的MEGA2的編輯出版也已經歷了18年,這已經超過了“狄茨版MEGA2”的編輯時間跨度。在這些年來,MEGA2的編輯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在編輯過程中發生了哪些具體變化,在這些變化之中體現出了哪些問題,卻是一個迄今為止還沒有被深入挖掘過的課題。本文嘗試對1998年之后的“學園版”MEGA2的編輯工作進行一個盡可能全面的考察。

一、學園版MEGA2編輯組織架構分析

對于《馬克思恩格斯歷史考證版全集》這一思想界的宏大出版工程來說,編輯委員會的組織構架無疑對于其出版的方式、原則、效率具有決定性作用。一直以來,我們對MEGA2的編輯出版工作更多停留在了成文的書卷之上,而極少關注其背后的編輯出版組織是如何運行的。這里,我們以1975年的MEGA2第一部分第一卷的編委構架為例,首先來考察一下“狄茨版”MEGA2的編輯組織(見圖1):

圖1 狄茨版MEGA2編委會(MEGA2/I/1),1975

在狄茨版的MEGA2編輯總委員會之下,全集的四個部分各有專門的編輯分委員會,每一單獨卷次則有各自的編輯團隊。我們可以看到狄茨版MEGA2的編輯委員會組織的整體構架具有鮮明的前蘇東科層制的色彩,這一特征在編輯工作中所體現的優點就是層次分明、分工明確。這一編輯委員會的任務,就是堅定地貫徹民主德國和蘇聯黨的中央既定的編輯原則,因而編輯和出版效率很高,自1975年至1993年,狄茨版的MEGA2出版了41卷之多。這一編委會從國籍來看,正如我們所知完全由民主德國和蘇聯學者構成。但最為關鍵的是,這一編輯隊伍并非僅僅是執行黨的意志的非專業工作人員,而幾乎全部是相關專業領域的經過良好訓練的學者,其專業化程度非常高,幾乎所有的編輯人員均為專職工作人員,并且均接受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人運動史、政治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學習。*就這一說法筆者求證于德國MEGA編輯促進會的羅爾夫·黑克教授以及MEGA2編輯專家福爾格拉夫博士,他們強調狄茨版MEGA2編輯人員都具有相關專業的學術訓練。

MEGA2新的編輯原則通過后,成立了一個由國際化的、多學科背景的學者構成的編輯委員會,這無疑與以往MEGA2科層制的行政化的編輯體系有著重大的不同。以往的編輯組織方式有利于貫徹落實理論核心的編輯原則和理念,而新的編輯委員會則是為了編輯一套“科學的、中立的、非政治化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而開展“民主的”探討與研究。這樣一個編輯委員會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從新的編輯委員會隊伍來看,在蘇東劇變之后,和兩德合并后聯邦德國對前東德的科研人員的“收編改造”一樣,前東德的MEGA2編輯機構被徹底解散,柏林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以及東德各個大學的絕大多數編輯人員在很短時間里告別了MEGA2的編輯工作,而莫斯科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也同樣陷于瓦解*兩德合并之后,參與MEGA2編輯的專職工作人員由130多人裁撤到7人。參見[德]赫爾弗里德·明克勒:《從柱頂圣人到經典作家——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的回顧和前瞻》,《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5期;[德]尤根·羅揚:《1989年后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版情況:MEGA的命運》,《創新》2015年第2期。。當阿姆斯特丹的國際工人運動史研究所和特里爾的馬克思故居出手拯救MEGA2編輯時,他們提出了兩個基本條件:第一,MEGA2應該作為純粹的學術編輯工作而繼續,即編輯工作不應受到任何政治黨派利益和需要的影響;第二,MEGA2要在更廣泛的國際框架中繼續,也就是說,應該讓有能力的任何組織或個人參與到MEGA2工作中來。*[德]尤根·羅揚:《1989年后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版情況:MEGA的命運》,《創新》2015年第2期。這樣兩個要求的在編輯委員會組成上的具體體現就是清除蘇東遺留的影響,重新組建編輯委員會。因此學園版MEGA2在編輯組織工作上幾乎是重新開始,經歷了一次大換血。在經過一系列重新調整之后,“學園版”MEGA2的編輯委員會發生了質的變化(見圖2和表1)。

圖2 學園版MEGA2編委會(MEGA2/II/4.3)2008

國籍/人數出生年代/人數從事專業/人數(約)前西德15人1910-1920:2人哲學:7人前東德7人1920-1930:4人政治學:7人俄羅斯5人1930-1940:12人經濟學:5人荷蘭:3人1940-1950:13人歷史學:10人日本:2人1950-1960:9人其他:3人中國:2人1960-1970:2人其中專門從事馬恩文獻相關研究的學者:10人其他:5人

通過以上圖表,我們可以將學園版MEGA2編輯委員會及科學顧問人員的構成特征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成長于前西德的學者開始主導MEGA2的編輯工作。通過數據我們看到,有前東德學緣背景的學者僅剩寥寥2人;其次,編輯委員會“去核心化”,呈現多中心的扁平化特征。編輯委員會的國際化程度大為提高,日、英、法、荷等國的學者加入到MEGA2編輯工作中,在世界范圍內成立了多個編輯小組。再次,編輯委員會的構成整體上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這個統計的樣本是四年前的編輯委員會,但自2012年以來,情況并沒有大的改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其中,本應作為中堅力量的“五零后”、“六零后”所占比例過低。這誠然與參與MEGA2編輯工作需要長期的學術訓練和學術積累有關,但即便是在幾年前,也幾乎是由一群退休人員在主導編輯委員會,長此以往前景很讓人揪心。最后,編委會專家的專業背景也更為多元,特別是一些持有鮮明“馬克思學”理論立場和主張的西方文獻專家和學者參與到MEGA2編輯工作之中,如特里爾·卡弗,他本人就堅持恩格斯對馬克思思想形象的塑造不具合法性的觀點。這些改變都直接對MEGA2編輯方針造成了影響。

而在全新的編輯組織構架之下的學園版MEGA2的出版效率是怎樣的呢?有這樣兩個數據是重要的:狄茨版MEGA2自1975年到1992年的17年間,共出版了41卷次。而自1998學園版MEGA2啟動至今的18年,共出版了23卷次。單從卷次數量上看,顯然學園版MEGA2的出版速度大大降低。綜合來看,編輯出版速度大幅下降的原因是:首先,缺乏強有力的核心領導以及有力的組織支持,與狄茨時期的編輯委員會相比,學園時期的編輯工作并無絕對核心的領導。其次,國際化、多中心的編輯方式,多個國家眾多編輯小組的參與,一方面使得編輯工作具有多個支點,從而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編輯質量,但另一方面,無疑也大大分散了編輯的力量。最后,不得不說的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編輯難度較大的文獻留在了后面,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的編輯。對這一文本的編輯前后經過多次討論、刊行試編稿等等,卻遲遲拿不出能為多數人信服的方案。當然,也有學者指出,相對于參與編輯工作的人員數量而言,MEGA2編輯出版的“效率”其實是大大提高的。*[德]赫爾弗里德·明克勒:《從柱頂圣人到經典作家——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的回顧和前瞻》,《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5期。然而不得不承認,單從效果上看,從對于學界非常重要的成文卷次來說,這樣的速度顯然已經很慢,并似乎還有更慢的趨勢。原計劃1990年左右完成編輯的MEGA2,已經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推遲了二十多年,而我們可以想見,其最終完成或許將會遙遙無期。

二、關于新的編輯標準的爭論

以往我們對MEGA2編輯原則的關注,更多地將目光集中在1994年通過的新編輯原則上,而很少回過頭去看MEGA2誕生之初東德和蘇聯啟動這個巨大的理論工程時的初衷。在1975年出版的第一部分第一卷也是全部MEGA2的首卷前言里,開宗明義,十分清楚地論述了蘇東編輯出版MEGA2的意識形態目的:

“人們對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長,許多資產階級思想家正在這方面進行投機。他們頻頻公布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原文,并有傾向地予以選擇出版,或者加上反馬克思主義的前言和評注。一些人偽造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青年時代的著作同馬克思成熟時期的著作對立起來,或者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同列寧的思想對立起來。另一些人則虛構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學說同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的對立,或者宣傳馬克思主義是‘多元論’的錯誤觀點……資產階級思想家……想要達到的目的,無非是要把馬克思偽造成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性質的抽象人道主義,以此抽掉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質……照原稿語句出版一部科學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將為進一步地透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歷史,為所有國家以各種語言出版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著作的其他版本提供一個堅實基礎。”*《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出版前言》,燕宏遠譯,《哲學譯叢》1978年第5期。

從上面這段話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MEGA2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有著明確理論目的的事件。*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梁贊諾夫主持的MEGA1,其產生也恰恰有重要的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斗爭的背景。關于這一問題我國學者已有涉及。參孫樂強:《在學術性和意識形態性之間:MEGA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影響及價值評估》,《江海學刊》2012年第3期。聯系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別是西方馬克思學的理論活動,我們就知道,MEGA2的編輯出版就是為了反駁西方理論界對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濫用,為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提供堅實有力的文獻基礎。因此,MEGA2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政治需要和意識形態斗爭需要的產物。這個前言,似乎給整個狄茨版MEGA2插上了一個“可疑”的標簽。那么,這是否與MEGA2本身提供的科學的中立的文本基礎相矛盾呢?我們先不急于找到一個答案。

蘇東劇變后,各國學者為拯救MEGA2的編輯出版事業而奔走。1990年國際馬恩基金會成立后,組建了由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顧問組成的新的編輯委員會,并在1993年前后出版了新版MEGA2的編輯原則。這份長達兩百多頁的編輯原則最主要的內容其實是,圍繞MEGA2編輯的具體技術操作(如結構劃分)對每個部分的定義等進行詳細界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或許是這樣一條最重要的基本原則:“MEGA2應該作為純粹學術性的版本得到推進,不應受到任何黨派的利益和需要的影響。”*Die neuen Editionsrichtlinien der Marx-Engels-Gesammtausgabe(MEGA), mit einer Vorbemerkung von Jacques Grandjonc, MEGA-Studien, 1994.1, S.33. 這條原則實際上寫在格蘭德容克的前言里。顯然,新編輯標準的制定就是針對著過去那種被政治影響和政黨意識形態所主導的編輯方式。但是我們不由得要問,在這樣一個學術文獻的編輯中,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內容會體現在哪里,又應該如何排除其影響呢?在這里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提示,這一提示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來思考狄茨版和學園版MEGA2的“意識形態性”與“科學中立性”的關系。MEGA2編委會學術顧問、德國政治學家吉爾·蓋爾森在回顧MEGA2的工作時曾明確指出:新的編輯原則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上的意義,而在內容上影響很小。確立“排除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的原則,僅僅是在形式上區別于以往由官方所編輯的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給公眾留下的印象。*Gerl Gellesen, MEGA2. Stand und Perspektiven der Arbeiten an der zweiten Marx-Engels-Gesamtausgabe, Sozial.Geschichte Online 4 (2010), S.168. https://duepublico.uni-duisburg-essen.de/servlets/DerivateServlet/Derivate-25676/12_Callesen_MEGA.pdf,2016年3月14日。英國學者丹尼爾·布蘭克更為尖銳地指出,在編輯原則上高度強調“非政治非意識形態”,更多反映的是東德參與MEGA2編輯的學者一種自保的策略。*Terell Caver, Danieal Blank,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Editions of Marx and Engels’s “German Ideology Manuscrips” , New York, 2014. PP.101-103而且,另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在西德接管MEGA2編輯工作之初,在對其進行學術評估時就已經認為這是一個符合歷史考證版要求的全集了。*[德]赫爾弗里德·明克勒:《從柱頂圣人到經典作家——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的回顧和前瞻》,《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5期。所以就文本內容的技術操作來說,狄茨版和學園版并無實質區別。換句話講,狄茨版MEGA2就文本內容來說并沒有多少地方受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而學園版MEGA2的祛意識形態的主張其實也就是一種姿態。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在客觀的文本之上,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意識形態可爭奪的空間,那么為我國一些學者時常強調的“意識形態性”的東西究竟在哪里呢?

回顧一下學園版MEGA2的誕生歷程我們就可以知道,早在1993年制定新版編輯原則之后,對新版編輯原則的討論就非常激烈,這其中不乏激進的甚至解構性的觀點。其中,尤以德國學者巴克豪斯和萊希爾特的主張最為激進。他們質疑自梁贊諾夫起就奠定的將馬克思和恩格斯放在一起編輯全集的原則,他們認為,正是恩格斯對馬克思思想的辯證唯物主義的重新闡釋,給馬克思思想的科學性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將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放在一部全集之中進行編輯的做法,本身就是需要被克服的所謂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Hans-Georg Backhaus und Helmut Reichelt: Der politisch-ideologische Grundcharakter der Marx-Engels-Gesamtausgabe: eine Kritik der Editionsrichtlinien der IMES. MEGA-Studien 1994.2, S.101-102他們主張應當在編輯之中做出一定的注釋,強調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區別。當然,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差異的關注絕非新鮮,但當這一爭論體現在MEGA2編輯原則之中時,情況就變得有趣起來。同樣,學者卡爾-埃里希·福爾格拉夫(Carl-Erich Vollgraf)和于爾根·容尼克爾(Jürgen Jungnickel)在當時也質疑恩格斯對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所進行的編輯,懷疑恩格斯的編輯是否體現了馬克思思想的本意。*Carl-Erich Vollgraf und Jürgen Jungnickel:“Marx in Marx’ Wort?” Zu Engels’ Edition des Hauptmanuskripts zum dritten Buch des Kapital, MEGA-Studien 1994.2, S.3-6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一些觀點,已經具有非常明顯的解構“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學”的色彩了。

盡管如此,在剛剛通過新版編輯原則的九十年代,上述觀點都還僅僅體現在論證的層次之,尚還沒有直接體現在MEGA2的具體編輯工作之中。其實,如果我們對MEGA2有所了解就會知道,真正在MEGA2之上被直接賦予了意識形態功能的恰恰是在文本本身之外、由編輯人員所撰寫的導言和引言。下面我們將要繼續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從狄茨版MEGA2的Einleitung(導言)到學園版MEGA2的Einführung(引言)的變化。

三、新的意識形態?全集引言中出現的新變化

在蘇東體系的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編輯傳統中,不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全集,還是馬克思恩格斯歷史考證版全集,均會在每一卷開篇撰寫一篇導言(Einleitung),作為對該卷內容的介紹。這樣的一份導言往往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包括了對文獻的形成歷史與傳播歷史的客觀陳述,此外其實更重要的,還是對每部文獻闡發了馬克思主義哪些原理、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中的歷史地位等問題作出一個基本判斷,因而顯然有很強的理論宣傳目的與論戰目的。可以說,單論文獻本身,可供探討的空間只在文獻的編排順序以及認定標準等等,這其中的主觀判斷的空間并不大,因此,作為對文獻的一種整體價值判斷和思想把握的導言就至關重要。這類導言在狄茨版全集中貫穿始終。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學者詬病MEGA2狄茨版的非學術中立性主要就是因為這樣的導言。因此,在新版的編輯原則中取消了導言這一結構劃分,而重新確立在每個卷次的副卷(Apparat)之中做一個“引言”(Einführung)。而這一引言的體例,按照新版編輯原則有如下基本規定:“如有需要對某一卷(或某一組卷)撰寫一個引言的話,其說明和闡釋包括如下幾點:卷次的構成、其劃分以及和其他卷次的關系和它內部的劃分;選擇和排除某些文獻的理由;材料的順序,與文本特殊特征相應的文本考證分析;在文本考證的結果中涉及的編輯決定(例如確定作者、日期、文本再現方式、文本修訂、異文標注以及其他編輯上的特殊性)”*Die neuen Editionsrichtlinien der Marx-Engels-Gesammtausgabe(MEGA), mit einer Vorbemerkung von Jacques Grandjonc, MEGA-Studien, 1994.1, S.48.從這一規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代替“導言”的“引言”其實是一個完全立足于編輯學的“科學中立”的編輯情況說明,它顯然區別于狄茨版MEGA2里的帶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導言”。

然而,恰恰在確立了新版編輯原則、學園版MEGA2開始出版幾年之后的2004年,在當年出版的MEGA2第二部分第15卷(即《資本論》第三卷1894年版)副卷的引言里,發生了與新版編輯原則完全背道而馳的事情。這篇引言由法蘭克福大學的經濟學家貝特拉姆·舍福爾德(Bertram Schefold)撰寫,它首先在形式上完全不符合新版編輯原則對引言撰寫體例的規定,它是洋洋灑灑數十頁的一篇學術論文。其次,在這篇論文樣式的引言中,舍福爾德詳細具體地批判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關于價值理論的觀點。他講到: “我們想要在這份引言中再次探討一下價值和價格理論的基本問題,并闡述一下它的教條化的歷史。”*MEGA2,AbteilungII, Band15,Apparat, S.873.舍福爾德的這篇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三卷,來源與影響”、“轉型問題”以及“信用和危機理論”。特別是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大量援引了著名意大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斯拉法的價值理論觀點,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進行了系統的批判。在引言最后,舍福爾德得出結論道:

“馬克思的價值理論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在馬克思全部工作中的啟示性力量和綜合的功能,使得這些問題在馬克思“巨著”的框架里也只有在未來才能夠研究。今天首先與斯拉法的名字綁定在一起的理論要素在馬克思和新古典主義之外可以被證明為是獨立的第三種力量,還是它只是服務于對馬克思理論要素的分析性重建以及對新古典主義的特別批判之上,在目前看是有待解答的。數十年以來由斯拉法和凱恩斯所追求的綜合,一經開始去超越馬克思,就還是既未被完成,也不能被舍棄的。”*Ebd.S.910.

可以判定,這樣一份“引言”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完全背棄了MEGA2編輯原則中所標榜的“科學性、中立性”原則,而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色彩。在這里我們暫且將這一事件稱作“舍福爾德事件”。這一事件也引發了一部分學者的不滿,有學者便明確認為這是對MEGA2的一種傷害。*在筆者就此問題詢問德國著名《資本論》研究專家米夏埃爾·海因里希教授時,他表達了這一觀點。而MEGA2編委會方面則對這一“引言”的發表保持了曖昧的沉默態度。對馬克思的批判當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也絕非因為有人對馬克思進行批判,身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我們,便要對批判者進行某種消極的價值判斷。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西方曾經激烈批判狄茨版MEGA2的“強烈的意識形態意味”,到后來的學園版MEGA2的“舍福爾德事件”;從以前的馬克思主義的“導言”,到如今以“科學的、中立的”姿態的“引言”對馬克思進行批判,這中間發生了非常微妙的過渡。或許這一事件只是學園版MEGA2編輯過程中的一個偶然,但它顯然昭示了MEGA編輯工作背后的某些看不見的新動向。

四、MEGA2第二部分《資本論》及其手稿的完成及相關問題

《資本論》是馬克思最為重要的著作,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構成了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此,MEGA2從編輯之初便確立將《資本論》及其手稿作為獨立的一個部分進行編輯處理。然而在馬克思生前僅僅由他本人整理出版了第一卷,因此對這一部分的編輯也極具挑戰性,同時也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2012年,隨著《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手稿,即MEGA2II/4.3卷次的出版,標志著MEGA2第二部分“《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編輯完成,這是MEGA2四個部分中最先完成的一個部分,因而也是MEGA2編輯歷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這一部分的構成:馬克思的全部經濟學手稿,其中有《資本論》的主要手稿,這部分被編輯為八卷首次出版;首先由馬克思編輯后由恩格斯編輯的全部《資本論》第一版的印刷稿;恩格斯的編輯手稿以兩卷首次出版;恩格斯編輯的《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印刷稿。在由國際馬恩基金會2014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年鑒2012/13》中,以MEGA2編委會人員為主,刊發文章專題介紹、探討了這一進展。可以這樣說,對MEGA2第二部分的探討,集中展現了MEGA2編輯工作的思想路向,是我們分析MEGA2編輯現狀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這其中的探討,可以大體總結為兩個主題:

一方面,如何判斷恩格斯對《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編輯問題。這一問題涉及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中最為關鍵的馬恩關系問題,在全部《資本論》及其手稿發表后,許多問題得到了澄清,然而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同的觀點。例如,海因茨·D.庫爾茨(Heinz D.Kurz)依據馬克思的經濟學手稿認為,馬克思對自己的一些經濟學判斷,在其長期的具體的研究中并非沒有產生過自我懷疑,然而恩格斯的編輯工作使得這樣一些思考過程被掩蓋起來了。*Heinz D. Kurz, Das Problem der nichtintendierten Konsequenzen zur Politischen ?konomie von Karl Marx, Marx-Engels-Jahrbuch 2012/2013.S.77蕾吉娜·羅特(Regina Roth)的文章則集中分析了恩格斯對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編輯。她概括了恩格斯本人表述的對馬克思《資本論》手稿的處理辦法,以及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的修改,認為恩格斯實際上在盡可能貼近馬克思的方向上,即按照馬克思留下的形式來進行編輯,這種編輯是嚴謹的。因此并不能在馬克思的寫作和恩格斯的編輯上看到根本的差別,然而與此同時恩格斯的編輯也留下了很多斷裂處,在這些斷裂處實際上馬克思的手稿表達得更為明確。日本學者大村泉代表仙臺編輯小組認為,恩格斯的編輯工作盡可能忠實地展現了馬克思的理論工作,并完整和清晰地展現了文本的樣態。我們知道,恰恰是在二十年前,相當一些學者還對恩格斯的編輯持有懷疑的態度。而如今隨著全部手稿的發表,這些懷疑基本上被澄清了。

另一方面,如何判斷《資本論》及其手稿的定位。隨著這部分文本的全部發表,多數學者認為,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一個開放的理論研究過程。格拉爾德·胡布曼(Gerald Hubmann)和羅特的文章回顧了MEGA2第二部分的編輯過程,描述了其完成狀態的特征。學園版MEGA2對《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編輯理念,區別于蘇東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為服務于建構一個完整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而將其作為一部完成了的著作和理論體系的觀點,MEGA2第二部分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形成的過程。“第二部分最終重建出來的,并非如最初計劃的是一部‘著作’或者一個最終的理論,而是記錄了一個開放性的研究過程。”*Gerald Hubmann, Regina Roth, Die “Kapital”-Abteilung der MEGA. Einleitung und überblick, Marx-Engels-Jahrbuch 2012/2013, S.66.而一系列第一次發表出來的馬克思手稿也證明了,馬克思直到最后仍在探尋著新的研究對象,尋找著新的研究方法。在這一探索過程中,馬克思在其文本中提出的不同的選擇,有些與他早期的思想相一致,有些并不一致。因而,胡布曼和羅特指出,《資本論》及其手稿為我們提供了相對于以往教條式的研究的新的起點和新的材料基礎。*Ebend.S.66-67.這一觀點也被其他學者普遍接受,海爾福里德·明克勒(Herfried Münkler)也指出,這一部分文本清楚表明了《資本論》不是一個封閉的著作,而更多是一個未完成的理論工程。*Herfried Münkler, Zum Abschluss der Kaptital-Edition in der MEGA, Marx-Engels-Jahrbuch 2012/2013, S.71.而弗格拉夫的題為《〈資本論〉——一部直到最后都處于生成中的著作》論文中,更是通過對馬克思經濟學手稿中的數學運用的具體分析,明確表達了這一觀點。弗格拉夫認為,MEGA2第二部分為我們將馬克思經濟著作放在一個過程性和差異性的語境中進行分析提供了根據。*Carl-Erich Vollgraf, Das Kapital - bis zuletzt ein Werk im Werden, Marx-Engels-Jahrbuch 2012/2013,S.113.

將《資本論》及其手稿視作一個開放的、生成中的理論過程,將其中馬克思所進行的理論探索解讀為即便馬克思本人也始終處于思想實驗之中,處于自我懷疑之中,這樣也就以巧妙的方式化解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的如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學說以及資本主義危機理論等等學說,這些學說都在這種相對論的語境中軟化掉了。在這里,我們聯想到對《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的編輯處理方式,因為在陶伯特所提供的試編稿中,也是采取這樣的方式將這份文本化解為一堆分散的手稿。

五、結語

MEGA2的編輯工作無疑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項銘記史冊的重要理論工程。縱觀所有思想家的遺著編輯,從沒有哪個思想家像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這樣備受波折,又備受世人關注。通過對MEGA2編輯現狀的考察,與其說在這里做出了一些結論,不如說是提出了一些問題:第一,如何審視MEGA2的文本內容和意識形態屬性的問題。通過我們的考察已經知道了,實際上在狄茨版MEGA2的具體文本內容編輯上并無值得注意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滲入。這樣,聯想到以往國內一些學者對待MEGA2的態度,我們不得不提出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文本和閱讀文本的人之間的關系問題。文本不會說話,說話的是解讀文本的人,正如丹尼爾·布蘭克向我們強調的,要探尋編輯背后的人的因素。*Terell Caver, Danieal Blank,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Editions of Marx and Engels’s “German Ideology Manuscrips” , New York, 2014. P.2.然而面對同樣的文本,人們卻可以解讀出完全不同的東西。第二,如何看待“科學的、中立的、非意識形態的”學術研究。政治力量的主導的確是一種操控,然而以平等交換為根本邏輯的科學、中立、非意識形態的學術市場化是否能夠真正做到一種“無罪的閱讀”呢?在MEGA2的編輯工作中始終強調的一種“非意識形態”化,實際上恰恰以一種“反意識形態”的姿態展現出來,而在某種意義上,反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只是同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而已。在這個意義上,“舍福爾德事件”或許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第三,如何看待馬克思恩格斯文獻的性質問題。作為資本主義批判和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文本,馬恩的文獻是否可以被隔絕于一切政治的意識形態的環境,而被放置在思想史的動物園中,作為無害的觀賞對象展出呢?在蘇東社會主義體系早已成為歷史的情況下,一再強調非政治、非意識形態的編輯主張,是否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最尖銳的鋒芒的去勢呢?這樣一種號稱“純粹學術化研究”的“馬克思學”路徑,難道不正是一種隱性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么?最終,問題還是要落到我們中國學者應當如何看待MEGA2的問題上來。近年來中國學者對待MEGA2的態度日益理性化,不再盲從輕信。MEGA2無疑是一項偉大的出版工程和思想工程,幾代學者嘔心瀝血為這一人類思想史豐碑做出的貢獻必將銘記史冊。利用MEGA2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是我國學者的最終目的。然而在這一研究過程之中,我們中國學者尤其應當對保持理性的態度,對西方主導的MEGA2編輯中的一些動向以及做出的一些解讀保持警醒。目前來看,中國學者直接參與編輯工作,在國際舞臺更多參與相關文本編輯的討論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大概還需時日,希望這一天的到來并不遙遠。

猜你喜歡
馬克思文本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性色一区| 国产正在播放| 综合网天天| 久草视频精品| 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无限乱码|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国产综合网站|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中国精品久久| 久一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中文一级毛片|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迷奸在线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欧美伦理一区|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人人干|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午夜a视频| 亚洲性影院|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在线五月婷婷|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成人毛片| 亚洲天堂网2014|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1人妻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网址|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国产a网站|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激情在线网| 国产成人三级| 久久黄色视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