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逸(上海)

在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放松和政策力度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歲末年初的房地產市場持續保持穩定,房價整體穩中有降。在新的一年,隨著政府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制定房地產長效機制,房價還將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房價下降是利大還是弊大,一直是眾說紛紜。從當前中國經濟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盡管房地產業仍然占國民經濟一定比重,但隨著新型產業的蓬勃發展,房地產業對整體經濟的推動作用已經明顯減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兩年前已提出經濟發展要減少對房地產依賴,事實表明,上海的持續發展不只是房地產業“一枝獨秀”,而是靠改革創新、轉型發展創造顯著效益。因此,不必對房地產市場遇冷或房價下降看得太重。
房價是房地產業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房價過快上漲形成的泡沫一旦破裂,首當其沖的是信托行業和銀行,其次是股市和制造業,這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有先例、有教訓了。而在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良好的情況下,通過調控促使房價下降的趨勢是,房價不可能“大降”,也不會“速降”,而是“穩中有降”,這是因為房地產購買市場的需求剛性以及房地產供應市場的成本剛性這兩個關鍵因素,決定了房價即使下降,也會經歷一個平穩回落的過程,這樣的房價下降不會沖擊經濟。
中國房價下降是利大于弊的,不僅促使資金流向制造業,有利于加快建設實體經濟,還有利于改善民生。房價下跌會使投機性需求消于無形,從而降低購房總需求,導致房價進一步下降,使房價越來越接近民眾的購買力水平,讓更多的民眾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