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表現為盆腔器官脫垂(POP)以及壓力性尿失禁(SUI)等一系列盆底肌損傷和缺陷[1]。相關研究顯示[2],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肛提肌以及陰部神經機械損傷對PFD的產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產后早期進行盆底康復訓練對預防PFD具有重要意義。該文為了探究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不同分娩方式產婦對其盆底康復的影響,對銅仁市人民醫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產婦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從銅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產婦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50例剖宮產,50例陰道分娩。剖宮產組產婦年齡平均年齡為(26.3±1.4)歲;平均孕周為(3234.04±0.88)周;新生兒出生平均體重為(3.18±0.3)kg;母乳喂養 36 例(72.00%),人工喂養 6例(12.00%),混合喂養8例(16.00%)。陰道產組產婦年齡平均年齡為(26.1±1.3)歲;平均孕周為(3233.04±0.89;新生兒出生平均體重為(3.20±0.3)kg;母乳喂養34例(68.00%),人工喂養 8例(16.00%),混合喂養 8例(16.00%)。兩組產婦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認知功能無障礙;產后傷口愈合良好,無感染現象;自愿接受盆底肌康復訓練。排除標準:生殖泌尿系統發生感染;患有嚴重內科疾病;產后進行重體力活動。該次研究在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的情況進行,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對所有產婦進行盆底肌肉檢測,明確肌肉損傷的程度,采用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儀,依據產婦對電刺激的耐受性來調節強度,刺激的時間控制在15~20 min之內。并指導產婦進行收縮-放松盆底肌肉運動,學習并有意識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確的盆底肌肉收縮的方法。膀胱逼尿肌出現異常收縮時要及時進行干預,指導產婦正確鍛煉盆底肌肉Ⅰ類纖維以及Ⅱ類纖維。治療進行2次/周,5周為1個療程。盆底康復治療依據是生物反饋治療模式,治療初期,訓練采用較輕的盆底康復器,在整個鍛煉過程中,不需要將盆底康復器脫落,1周后再更換較重的康復器,進行3次/周以上的鍛煉,時間控制在12~20 min之內。在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和電刺激當日,無需進行盆底康復器鍛煉。
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采用Phenix盆底治療儀對產婦進行盆底Ⅰ類肌肉纖維的維持時間及持續收縮壓、Ⅱ類肌肉纖維的快速收縮壓和收縮個數檢測,并對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力的靜息壓和盆底收縮壓進行觀察記錄。
將兩組患者的記錄值輸入到Excel表中,并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其展開統計分析,選擇(±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產婦的Ⅰ類肌肉纖維持續收縮壓和持續時間、Ⅱ類肌肉纖維的收縮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剖宮產產婦的Ⅱ類肌肉纖維快速收縮壓比陰道組產婦的高(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產婦的Ⅰ類肌肉纖維持續收縮壓和持續時間、Ⅱ類肌肉纖維的快速收縮壓、收縮個數均比治療前明顯提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治療后兩組產婦的Ⅰ類肌肉纖維持續收縮壓和持續時間、Ⅱ類肌肉纖維的快速收縮壓、收縮個數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 1、表 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產婦盆底Ⅰ類肌肉纖維功能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產婦盆底Ⅰ類肌肉纖維功能比較(±s)
組別 持續收縮壓(cmH2O)治療前 治療后持續時間(s)治療前 治療后剖宮產(n=50)陰道產(n=50)19.22±2.33 19.01±2.11 27.84±3.12 28.04±3.15 5.13±0.41 5.14±0.42 9.46±1.05 9.51±1.06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產婦盆底Ⅱ類肌肉纖維功能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產婦盆底Ⅱ類肌肉纖維功能比較(±s)
組別 快速收縮壓(cmH2O)治療前 治療后收縮個數(s)治療前 治療后剖宮產(n=50)陰道產(n=50)30.33±3.54 21.08±2.47 45.21±4.45 46.09±4.52 1.42±0.21 1.43±0.23 2.78±0.25 2.79±0.24
臨床研究顯示,妊娠和分娩是PFD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3]。妊娠期間子宮增大的重力作用對盆底的慢性牽拉會造成軟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并且妊娠期激素水平的變化會改變盆底結締組織的膠原代謝,致使盆底支持結構減弱,從而增加發生POP的風險;分娩過程中盆底受到胎頭的擠壓,盆底肌肉拉伸延長和擴張,致使盆底發生神經改變和結締組織之間的連接產生分離等[4]。難產以及機械助產極易導致盆底和尿道周圍組織損傷,改變膀胱頸的位置、活動度以及尿道閉合壓下降等,導致SUI的產生。相關研究顯示[5],進行盆底康復訓練能夠有效地促進盆底肌功能的恢復。為了進一步研究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盆底功能康復的影響,該文對銅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剖宮產婦和50例陰道產婦展開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進行早期盆底肌功能鍛煉康復治療均能有效的改善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盆底肌功能,不僅能夠提高產婦的Ⅰ類肌肉纖維持續收縮壓和持續時間,而且還能提高Ⅱ類肌肉纖維的快速收縮壓、收縮個數。結果證明不同分娩方式產婦在生產后進行盆底肌康復治療的盆底康復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盆底肌功能均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作為一種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