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萍
甘肅省臨洮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甘肅定西 730500
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且病情較為復雜,屬于并發癥,靜脈血栓脫落后會部分或者全部隨著血流到達患者肺部且誘發急性肺栓塞,可導致臨床猝死[1],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需要給予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準確診斷以及及時防治,促使剖宮產手術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顯著性降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3]。該組探究中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間共計選取12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及防治對策,現報道如下。
對該院自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120例剖宮產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該組探究中,患者年齡在22~42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29.6±5.2)歲,體質量在 65~95 kg 不等且中位體質量是(75.14±5.24)kg,術前,合并妊高癥、胎盤早剝的患者例數分別是4例、1例。術前,給予所有患者術前常規檢查,結果顯示:血小板正常、凝血功能正常。麻醉方法包括:腰麻、連續硬膜外麻醉,術后,給予所有患者鎮痛泵鎮痛治療以及靜脈滴注止血藥。臨床表現包括:下肢疼痛、下肢腫脹、皮膚溫度低、皮膚蒼白等。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該次探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1 診斷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及靜脈血管造影以及臨床征象診斷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靜脈管腔內無血流信號、無頻譜信號[2],壓迫患處時利用超聲探頭并檢查壓縮性,對于不能完全壓縮患者而言,則表示血栓存在。
1.2.2 治療方法 指導所有患者臥床休息并將患肢抬高,在起床活動時,給予患者穿戴彈力襪或者帶彈力繃帶,熱敷時,利用硫酸鎂,給予患者實施抗生素防治感染,給予患者肝素治療,肝素用藥劑量是60~80 IU/ug[3],將其混合500 mL生理鹽水,給予患者靜脈滴注。對患者凝血酶進行監測,監測時間不超過30 s。給予患者尿激酶治療,用藥劑量是20萬U,將其混合5%葡萄糖溶液后實施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10 d。給予患者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6 mL復方丹參注射液,給予患者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時間是10~15 d,給予患者實施潘生丁,50 mg/次,用藥途徑是口服,3次/d。給予患者腸溶阿司匹林治療,50 mg/次,用藥途徑是口服,3 次/d。
該組探究中,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例數是5例,占比4.16%。經過治療后,治愈例數是5例,詳情參見表1。

表1 診斷結果以及治療結果[n(%)]
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且病情較為復雜,病理生理基礎是血液滯緩、血液高凝、靜脈壁損傷,其中,妊娠期各種生理改變為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妊娠期增加的因子包括血液凝固因子以及血漿纖維蛋白原[4],當孕產婦處于過于高凝以及抗凝功能削弱狀態時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
據相關性文獻報道[5],手術損傷可誘發血小板反應性改變且形成高凝,減少了蛋白C,抗凝作用削弱。使用腰麻加硬膜外聯合麻醉以及長時間臥床等均可擴張麻醉平面以下的靜脈血管病促使血液流速減慢,促使靜脈血栓形成風險性顯著性增加。基于此,臨床上提出了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的準確診斷征象以及預防和治療對策。
進行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時,需要根據患者疾病史以及臨床表現,同時可利用肺通氣/灌注(V/Q)顯像、下肢靜脈造影、超聲技術、磁共振成像、D-二聚體等輔助辦法確定患者病情。
3.2.1 避免血液凝固性增加、避免血管損傷 在手術操作中,動作需要確保輕柔且避免對術野中暴露血管實施捻摸操作,術中,及時糾正患者的脫水狀態并保持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術中盡可能減少患者出血量以及有效預防患者出現術后感染。
3.2.2 避免患者血流速度緩慢 術后,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并需要保證12~15次/h,臨床目的是增加橫膈肌運動以及減少胸腔壓力,進一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鼓勵患者多進行床上翻身活動,多進行床上屈伸膝活動、屈伸關節活動等,鼓勵患者多進行早期下床活動并避免長時間保持半臥位,不放置膝墊但是必要時需要熱敷。
3.2.3 利用藥物治療預防血液高凝狀態發生 藥物選擇: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復方丹參液、潘生丁等。
3.2.4 治療方法 臥床休息時間一般在10 d左右且在此期間需要將患者患肢抬高距離心臟平面20~30 cm,將患者膝關節擺放至5~10°微屈曲位。可給予患者抗凝療法,可通過延長凝血時間來預防血栓,促進患者早期血栓自體消溶,首選抗凝劑是肝素,臨床作用是滅活凝血酶以及抑制凝固因子、抑制纖維蛋白原形成,可顯著性改善血流。給予患者溶栓療法,尿激酶以及鏈激酶作為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激活劑可促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酶,可溶解血栓,鏈激酶常見過敏反應且尿激酶適合臨床應用。
該組探究中,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例數是5例,占比4.16%。
綜上所述,可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以及靜脈血管造影等給予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準確診斷,臨床征象是患者剖宮產后突然出現一側或者兩側下肢疼痛、活動受限、腫脹以及Homans征象,防治對策是利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以及抬高患肢、硫酸鎂熱敷等方法進行干預,療效確切,值得將其作為有效防治對策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