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發
1984年4月30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訪滬,除了在復旦大學大禮堂發表演說,還安排了聽課并與師生代表見面的內容。
陸谷孫做“陪練”
當時有關方面特地選擇曾兩度訪美的外文系副教授陸谷孫,由他4月30日給120名學生講一個小時的課。這120個學生,由有關方面從各系遴選抽調來的,包括國際政治系60名,外文系30名,電子工程系30名。
安排了提問的學生總共三四人,在陸老師聽來,他們英語都說得很準確且流利。可是上面傳下話來,說是里根總統有些耳背,被選擇到提問的學生必須嗓音要洪亮,咬字要清晰。于是由陸老師和眾多輪不到提問的學生充當陪練,就聽那三四位一遍又一遍不住地從頭來起:“總統先生……”4月28日“彩排”那天,謝希德校長還親自來檢查了一次。
4月30日那天,陸老師身穿自己調侃為在一堆西裝革履中顯得極為不合時宜的滌卡中山裝,來到了當時復旦最好的教室3108教室。他選擇講的是“關于莎士比亞的五個疑問”。30名美國記者在上課開始之前就已經在教室后排做好準備。
15時25分許,里根總統與謝希德校長以及中國文化部部長朱穆之、上海市長汪道涵在密集的閃光燈中踏進了教室。陸谷孫老師上前與里根總統握手之后,便讓出了講臺。由于當時謝希德校長腿腳不便,里根還親自攙扶她走上講臺。“我和復旦有一種家庭關系”
在熱烈的掌聲中,里根先講了一段開場白:“我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待在這里,因為我已經告訴過謝校長,我覺得我和復旦大學有一種家庭關系。你們看,謝校長和我的妻子南希,都在美國史密斯學院拿到了學位。”為了拉近與在座復旦學生的距離,里根又補充說道,“作為一個狂熱的體育迷和曾經的體育播音員,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來表達我對復旦大學男子和女子排球隊在錦標賽獲得團體冠軍的祝賀。”接著,里根總統對在場的莘莘學子說:“我的大學生涯已經過去大約50年了。50年來,科學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你們每一個人都站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人民有技巧,有才智,還有豐富的遺產。你們這些有機會在這所大學里學習的同學,將幫助你們的國家走向新的繁榮。”
此時,課堂上氣氛立刻活躍起來。根據事先安排的程序,學生開始提問。學生共提了六個問題,涉及里根個人的大學生活、復旦與美國進一步的學術交流、中美關系走向、大學在美國科技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訪華之旅中對中國的印象。
其中當被問及訪華期間什么事情印象最深、回國后將把什么見聞告訴美國年輕人時,里根總統詼諧地說:“我還正在琢磨呢。”首要的一點,他說,“是中國人民的熱情,這是到這里之后最為溫暖人心的經歷。我們將永久地牢記。”(熱烈的掌聲)接著,他說,給他的深刻印象是朝氣,是這里發生著的變化,是現代化進程的本身,是實現它的勇氣以及正在成功的事情。還有,就是那偉大的文明遺產,很久以前就開始的文明,較之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早。他描繪了他在長城上的心情,在登上那陡峭的階梯之后,他對自己說,幾千年前,人們還扛著石頭爬山呢。他又說,前一天在西安,他站在兵馬俑旁邊——八百多個之中,沒有兩個是相同的——他感到他們好像在對他說話。最后,里根總統以“我們已經開始了兩個偉大民族之間的友誼”結束了他的回答。
講笑話救場
預定問題問完后,行程中計劃的十五分鐘的學生對話座談尚有少許空余時間。里根問:大家還有問題要問嗎?教室內外那么多學生居然鴉雀無聲。美方的一個隨從又問了一遍,還是鴉雀無聲:操練過的問題就那么幾個,可以開腔的學生也就那么幾個。
意外的冷場令中方有點尷尬,美方隨從也有點意外。而里根畢竟曾是電影演員和政壇老手,他掃了一眼教室內外一言不發又不肯離開的學生,然后講起了自己因不會法語而在會見法國總統密特朗及其夫人時遭遇尷尬的笑話。
笑話說完,里根環顧四周,那么多學生還是滿臉茫然,沒反應過來該如何應對:笑話?隱喻?中美?美法?中法關系?誰也不敢在電視鏡頭前造次,只有美方人員發出笑聲。里根見狀,又對大家說了一句:“You can laugh!(你們可以笑的呀)。”
至此,中方的幾個老師忽然反應過來,便帶頭鼓掌,在場所有人起立,報以更熱烈的掌聲。里根總統與謝希德校長、中美官員在掌聲中離開教室,乘車前往大禮堂。
后來,里根對別人說:“中國學生的幽默很獨特,他們聽了笑話,不是大笑而是鼓掌。”
(摘自《檔案春秋》)
剃須刀讓德軍導彈失靈
文純
1943年下半年,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在無線電指令的控制下能自動調整飛行方向的空投武器,這種武器在轟炸機飛行員遙控下,能準確地操控導彈擊中任何目標,命中率在試驗期間高達百分之百,襲擊位于北大西洋東北部的盟軍時也是屢試不爽。德國人因此更加趾高氣揚,對盟軍所在地進行“狂轟濫炸”,盟軍損失慘重。
為找出這種神秘武器的破綻,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派一支搭載科學家的小型艦隊進入受襲的比斯開灣,引誘德國人再次攻擊,以便科學家研究出干擾飛機和炸彈之間制導信號的方法。
英國艦隊剛進入比斯開灣,德國人就像餓狼發現食物一樣,一連發起了12次攻擊。但隨行的科學家們就差拆了艦船,以研究是否自帶與導彈相吸的引力,也還是沒有研究出為何此武器如此逆天。
但科學家們還是一再堅持。終于,在第3天,德國轟炸機發射的兩枚導彈在即將射入盟軍艦隊時,卻踉蹌著偏離了正確方向,遠遠地落入水中。導彈的失誤讓科學家欣喜若狂。但究竟是什么導致這些導彈迷失了方向?科學家們紛紛推斷原因。有的說只是德軍操控員的失誤:有的說或許因遭受多次轟炸,大氣成分被改變了性質;有的說或許是大氣中電子的影響……
領頭的隊長在大家紛紛展開推斷討論時卻一言不發。別人問及他的意見時,他說:“推斷出來的原因,應該有根有據。讓導彈方向發生偏移的,不應該是無線電波之類的嗎?這不會更趨于現實嗎?”于是他要求調查炸彈扔下來時艦隊的水兵們是不是在使用什么電子器件。
一查,得知另一艦隊的一名軍官剛用一把電動剃須刀刮胡子。這一消息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趕忙投身研究實驗中——冒死靠近德軍艦隊,引來德軍的再一次轟炸,并發動盟軍中僅有的4把電動剃須刀的力量。實驗結果證明,讓導彈迷失方向的,就是那不起眼的電動剃須刀。
原來是電動剃須刀的電磁波波長碰巧與導彈的無線電波波長相似,以致影響了這無敵武器的方向判斷。最后他們用無線電成功地干擾了德國發射的導彈。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