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實
一、志愿者服務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長效育人
志愿者服務的開展是充滿社會責任感的行為,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在平時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恰當的方法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人生價值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大學生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建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建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提供的條件基礎上,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高職院校要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崇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志愿服務中積淀出“工匠精神”。學生通過志愿服務更好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進而激發責任感和使命感。參加志愿服務的學生,不僅能更好地接觸社會,也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目標、思想政治價值的選擇和追求,帶動了身邊的朋友,學生們在這種思想政治氛圍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也能夠自覺地加入到志愿服務中去。這樣的志愿服務滲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為學生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建立提供了渠道。保證志愿服務的同時,建立了長效育人的機制,營造了崇尚勞動和追求“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
二、和鐵路行業文化融合,形成了特色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要凸顯職業特性。作為高職鐵路院校,要在校園文化中滲透行業文化,實現校企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可以將志愿者服務內容與行業文化緊密結合,讓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他人服務。強化青年志愿者活動在行業里的公眾力,提高公眾對青年志愿者活動的評價和認知,將志愿者服務的寶貴經驗積累下來,并運用到以后工作中去,形成特色的校園文化。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為例,每年寒暑假學院都會組織志愿者在吉林火車站和長春火車站進行志愿服務,凸顯專業優勢,將志愿服務工作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彰顯鐵路行業特色,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志愿服務工作相結合,發揮好我校在鐵路安全、服務和禮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在志愿工作中形成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并逐步形成我校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的校園文化精神。
三、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形成素質教育
志愿者服務不僅是一種新的教育內容和活動方式,還為職業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新的途徑,旨在讓學生全面發展。高職院校不僅要在培養目標上充分體現高職特色,還要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職業修養。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給志愿者一個展示自我、發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了解未來的工作環境和所需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志愿者服務與職業素質相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社會適應能力,開展體驗式職業素質教育。以我校鐵道運輸學院為例,大三期間高鐵乘務專業的學生回去客運段進行志愿實習,實際接觸將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培養綜合素質。因此,我校珍惜志愿服務活動這一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著眼于職業素質教育,將志愿服務與高職學生成才密切結合。同時,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學習人際交往能力,體驗并且強化工作技能、工作責任和團隊協作的職業意識。
高職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動應結合自身專長,開拓思路,積極通過各種途徑來解決經費的來源。將志愿者活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對高職院校志愿者活動進行激勵,激勵志愿者的價值認同,為學生構建精神保障。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志愿服務,例如對口服務、關愛幫扶、尋訪革命足跡、考察農村改革、文藝匯演、圖片展示等,發揮好志愿者活動,將其引入思想政治研究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國家、為學校爭光。
參考文獻:
[1]李文靜.關于高職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62-63.
[2]杭金菊.高職院志愿者活動現狀分析及對策[J].南方論刊,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