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一、實施服務式教育、服務式管理,創造健康快樂的軟環境
1.更新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近年來,我們逐步改變傳統的行政命令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推行服務式管理、服務式教育。我們通過兩周一次的班主任例會和每周一次的科務例會,總結部署工作,以案釋理,不斷地統一思想、強化意識、提高標準,有效落實了“服務式”的工作理念,從單純的“工作責任”向“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使命感”轉變。這些“轉變”平和了教育者的心態,也使學生在心理上、情感上也更信賴教師了。“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良性的教育溝通互動。
2.優化職能科室運行機制
學生部門是學生工作的職能科室,面對日益繁雜的工作,原有的分工使學生在對班級及班主任的管理指導中,因管理梯度過小、寬度過大,導致工作中有重復和交叉、責任不明確,不利于管理。我們按“任務分解、權力下放、責任到人”的原則,嘗試了年級管理制度,即將全校各班級劃分為三個年級組,學生科下設三個年級管理辦公室,配備年級主任和年級管理輔導員,負責各年級內班主任的考核指導及學生日常管理。
3.提升教育管理的整體合力
學生工作無小事,考慮不周、注意不到、處理不當都容易導致事態的惡化、事故的發生。按“重復工作有程序,重要工作有預案”的思路,我們完善了以學期、學年、學制為單位的中長期的工作程序;細化了以每天、每周、每月為單位的日常工作程序;優化了專項工作程序;修訂了定期疏散演練、傳染病防控等安全工作程序;等等。通過程序化管理,使工作系統化、規范化、精細化,也實現了知識和經驗的共享,提升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和業務能力,提高了效率和層次。
二、注重內因激發、內涵管理,拓展健康快樂的新渠道
1.把脈學生心理,校準工作的策略
在學生教育管理中,我們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孝敬父母、珍愛自己、感恩他人、熱愛學校、回饋社會”為主線,構建了學生德育工作循序漸進的內容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我們以評比檢查(對班級)和操行考核(對學生個人)為基本手段,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自信心和團隊意識為目的,常態化地開展了“潔、齊、美”綠色教室創建活動、“我愛我家”文明寢室創建活動、“6S”管理優秀班級評比活動等。通過以評促改,有效促進了學生思想意識的轉變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標準,也增強了工作信心和熱情。
2.創新工作載體,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平臺
為實現教育管理由剛性灌輸向柔性熏陶地轉變,給師生、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搭建一個寬松的平臺,促進彼此感情的融洽,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從而進一步促進班級建設和德育工作的開展。例如,舉辦“連心餃子”活動,利用下午自習課、自命題班會時間或下午放學后時間,以班級為單位,師生齊動手,一起包餃子,在包餃子、吃餃子的輕松環境氛圍中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了學校家一般的溫暖。
3.調整評價思路,開展“校園之星”評選活動
為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們堅定“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信念,構建起助推學生“全面發展、人人成才、盡展其才”的評價體系,培育、激發和傳遞學子正能量,我們開展了“校園之星”評選活動,設立了涵蓋德育內容的勤奮好學之星、文明自律之星、專業技能之星、自強進取之星、突出進步之星、勤勞節約之星、文體才藝之星、敬長孝親之星、友善互助之星、愛校如家之星。校園之星的評選,讓每名學生都看到了展示的平臺、進取的希望,充分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正能量。
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逐步引領學生實現了“樹立正確價值取向,體驗明智的快樂;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享受進步的喜悅;提高職業能力素養,品味收獲的幸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侯學芳.師愛,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
[2]張卓春.讓師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一個鄉村教師的教育手記[J].吉林教育,2016(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