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目標。而裝備制造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其競爭力的提升對于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影響沈陽市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因素很多,而自2016年5月1日起開始推行的“營改增”政策作為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息息相關的政府行為,對于企業的生產運作起到了重大的影響作用。
一、沈陽市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當前,學術界對于裝備制造業尚無明確的概念和界定,通常認為裝備制造業是為社會化大生產提供生產技術裝備的產業,即“生產機器的機器制造業”。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沈陽市各級相關部門及制造企業,加大了對裝備制造業的投入力度,改進了生產工藝,提高了經濟效益。截止到2017年第二季度,裝備制造業產值已占沈陽工業總產值的65%,其中以機器人、航空航天、數控機床、高性能醫療器械、IC裝備等產業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同時,沈陽正在規劃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規劃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特區。截止到2017年第二季度,已有64個智能升級改造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列入計劃,預計到2018年底,將累計實施100個智能升級改造項目。當前,國有企業仍是沈陽裝備制造業的骨干,資產規模大、技術集成高、對經濟周期敏感,而產業鏈的開放度還不夠,競爭性的配套體系尚未形成。由于受到遼寧省2015年以來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目前沈陽裝備制造業依然處于調整發展階段。
二、沈陽市裝備制造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融資渠道相對單一,企業發展資金不足。裝備制造業的一個典型特點是資金投入量大、投資回報期長。裝備制造業在研發過程中,需要有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當前沈陽市裝備制造業以國企為主,融資方式多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政府專項資金扶持等渠道,對民間資本以及相關金融工具的利用程度不夠,民間參與程度還不高,因此資金來源單一,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后勁。
第二,大而不強特征明顯,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當前沈陽市的裝備制造業如沈陽鼓風機廠,這類企業規模已達到國內行業先進水準,但整體的創新能力尤其是高端產品的競爭力不足,部分關鍵性核心零部件技術依然掌握在少數跨國巨頭中。
第三,企業間協調能力差,產業整體實力不足。當前沈陽市裝備制造企業眾多,但是各企業間、產業上下游之間協作能力差,制約著裝備制造業整體產業水平的發展。
三、促進沈陽市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首先,要抓住“營改增”減稅讓利機遇,跨越服務化困境。要以“營改增”試點以促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跨越服務化困境。具體來說,在實施裝備制造業全面升級戰略時,面對人工、土地、商務、管理等投資成本的快速上升等外部挑戰,通過專注于核心技術及其相關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依靠核心技術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定制服務,從而增強企業對客戶的快速響應能力,進而形成核心競爭力。
其次,引導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并做好稅收籌劃。合理的納稅籌劃可以最大化享受國家稅制改革的紅利,促進本企業技術創新向更高層次延伸。需要引導企業加強對稅制改革和相關政策的研究,為納稅籌劃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同時要引導企業采取針對性措施,補充完善生產經營中各個環節利于增值稅籌劃的制度,重點防控財務會計核算風險。
最后,要強化對沈陽市裝備制造業企業的輔導以提高其盈利能力。改革后企業可能無法及時把控政策的變化,掌握營改增的要點,并且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會計核算難度增加,這都提升了其財務風險。稅務部門應及時提供輔導,以解答企業高管及財務人員的相關問題,使之盡快適應改革后的稅制,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幫助企業順利度過改革銜接期。
參考文獻:
[1]陳 琛.營改增對武漢財政經濟的影響與建議[J].決策與信息,2017(7):75-83.
[2]李 海.制造業稅收指標與相關經濟指標的計量關系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