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平
一、網絡輿情的無序發展給政府公共危機治理帶來的挑戰
1.網絡輿情的無序推動容易觸發新的潛在的公共危機
一定幾率的公共危機的發生對于各級政府來說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由于網絡輿情的介入和發酵,這種幾率正在加大。許多事情,一開始并非屬于公共危機,只是一般性的矛盾或沖突,但由于政府處理不及時,再加上涉及的事情有較大的可關注性,因此網絡傳播度會增大,最后演變成了一起影響較大的公共事件,從而引發一場公共危機。
2.網絡輿情的無序參與放大了危機的波及面和危害性,增加了政府公共危機處理的難度
網絡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信息來源雜,會造成輿情影響疊加。本來只是涉及特定領域的公共危機事件會進一步演變成影響面更大的事件,從而對社會穩定造成更大的傷害,進而也會引發社會公眾對政府公信力的懷疑,降低公眾對政府的擁護和支持。
二、地方政府公共危機治理中網絡輿情運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1.對網絡輿情在公共危機發生、發酵過程中的負面影響認識不夠
盡管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政府工作人員對互聯網的重視并沒有上升到政府作為一個主體對網絡輿情的重視。這樣一來就導致他們對互聯網時代網民意見,尤其是一些“意見領袖”的意見對于公共危機產生、演變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沒有引起的重視。
2.危機應對過程中對網絡輿情監控、引導、預警做得不夠
一些地方政府主管人員還是習慣于傳統的諸如 “朝陽群眾”式的信息和情報來源,并依托這一類信息構建信息傳遞機制和預警機制,結果導致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斷、傳遞及相應的預警不到位、不及時。
3.針對網絡輿情關注點的信息公開不及時
每當公共危機爆發時,面對海量的輿情信息,社會公眾缺乏辨別力,很容易受網上信息的誤導。此時,政府必須及時站出來,針對網絡輿情的焦點,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公開相關信息。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卻遲遲不在網絡上或通過公開發布的方式公開,以回答社會公眾的疑問,安他們的心。
三、優化地方政府公共危機治理過程中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1.重視網絡輿情對于公共危機治理的影響
政府必須認識到輿情其實也是一柄雙刃劍。引導和利用不好,網絡輿情有可能會影響政府治理實效,而如果引導和利用得好,它也可以服務于政府的危機治理。只有達到這種認識高度,政府才會在預警和應對方面隨時監控網絡輿情的變化,主動打好輿情戰。
2.加強對網絡輿情的引導與管控
各級地方政府要主動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實施對相關網絡輿情的監控、收集和整理工作,并盡快統籌規劃好對網絡輿情的介入和干預工作,強化對網絡不良言論的必要引導與管控。必要時,政府還可動用行政力量和技術手段及時封鎖、刪除那些對事件的擴散和危害面加大的不實信息與觀點,維護信息安全,必要時政府可以要求相關網站關閉一些涉事微博、微信公眾號。
3.加強網絡安全、網絡輿情監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
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實現對網民發布信息的監控與傳播,是互聯網時代各個國家的普遍做法。政府必須借助諸如實名上網等法律手段對網絡進行必要的管控,以減少網絡輿論對公共危機治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之,互聯網以及由此帶來的網絡輿情的迅猛發展給我國現有的政府公共危機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強化和提高各級地方政府公共危機治理過程中的網絡輿情意識和運用網絡輿情的能力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李亞馨,鐘 沖.淺析新媒體對公共領域的重建作用[J].新聞傳播, 2013(9).
[2]龐 亮,吳星晨.移動互聯時代政府公共危機應對研究[J].傳媒,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