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靜
一、混合教學模式產生的背景
1.教育環境與信息傳播的獲取方式
從教育環境來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高校教育進入大變革與大發展時期,采用合并、擴張等方式,高校的數量以及招生規??焖僭鲩L,導致生源總體素質下降,學生個體差異在擴大,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無法兼顧所有的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相對較好的學生。
從信息的傳播方式看,我們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手機族、低頭族比比皆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校方采取了許多措施。最常見的是在教室掛上手機袋,放上手機盒,然而效果并不樂觀。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如果深入了解現代學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其好奇心,把握好其慣于運用新媒體,及時應用新軟件的特點,將部分教學內容移到網絡,借助手機等移動平臺,探索新形勢下的教學方式,進行管理方式的改革,才能成為必然的選擇。
2.數字資源與在線課程的不足
網絡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有很多優勢,可以利用數字化的資源,彌補傳統教學的短板。網絡教學的資源非常豐富,形式多樣,學習時空次數不受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個性的選擇,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提升,使學習者具有更大的自主空間。但網絡教學也有一些不足,從資源建設現狀看,不少資源的建設目標并不明確,建設理念也不清楚,許多資源成為形象工程,資源建設追求高大上,并不是為教師教學或為學生學習而建。很多教學資源沒有合適地進行更新維護,一些在線課程內容固化,缺少完善的會員管理與考核體系,教師難以按照教學要求合理應用課程資源,無法有效履行課堂教學管理與監督職能。并且學生在信息化學習過程中,學習進度與效果因人而異,學生與教師缺少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如何應用網絡教學的優勢,與傳統教學相互取長補短,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混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二、混合教學的內涵
1.混合教學的基本含義
國內資深教育專家何克抗教授早在2003年就對混合教學的基本含義做了闡述,他提出了混合教學是面對課堂學習與數字化學習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2014年,李迎認為混合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機結合;李響、皇甫大恩進一步指出混合教學需要進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交互方式、教學工具、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評價六個方面的混合。從形式上看,混合教學是傳統的面對面課堂學習與非面對面的在線學習兩者的組合。需要說明的是只有形式的混合不是混合教學,線上線下應該擁有明確、統一的目標。混合教學應有統一的組織管理,從內容、進度、資源、考核等方面進行有機的、系統的組織安排?;旌辖虒W既強調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又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性。教師在混合教學中既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者,又是教學知識、教學技能的傳授者,也是教學過程的管理者。
2.混合教學的三個轉變
(1)教學觀念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是學生被動地學習,雖然也倡導啟發式教學,因材施教,但班級人數較多,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做到,仍然是以“滿堂灌”“填鴨式”為主。而混合教學模式下,將教師主體變為學生主體,將學生在線自學與課堂學習相結合,學習目標不僅是學好課程,同時更注重學會學習,在學好課程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2)課堂教學的改變。傳統教學就是教師設計課程方案,安排教學內容。混合教學模式下雖然課程教學內容與傳統教學基本一致,但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式將會有相應的調整。混合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基于學生在線自學效果反饋安排教學進程,主要采用答疑討論、展示、頭腦風暴等互動教學方式。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有機配合,可以解決在線教學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如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專業的綜合能力培養。
(3)考核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教學也提倡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但因為課堂教學方式、內容、人數、考核工作量等諸多的限制,過程性考核不夠全面、科學。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的混合教學模式下,結合相應的教學平臺,將徹底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將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全部納入考核,還可以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有機結合,全面進行動態的評估。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了解自己在班級的情況,考核更加精細化、透明化、科學化、客觀化。
三、基于云班課平臺的實踐應用
1.課程說明——郵輪實用英語
“郵輪實用英語”是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同時也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十分龐雜,囊括了郵輪乘務工作各個方面,分類精細,不僅需要扎實的語言知識,還要學習他國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習慣。隨著我國郵輪經濟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及相關課程也發展迅速,這就要求郵輪實用英語的教學應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在正式開課之前,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開設班課,邀請學生注冊加入,完成學情調查。提前開設云班課,并通過班級的QQ群發布消息,要求所有同學使用正確的學號、姓名、真實的照片為后期的教學管理做好準備。郵輪乘務班有32名學生,教學對象是一群有差異的個體。我們還設計了一份調查表,包括七個問題,前兩個問題主要是關于上學期學習情況的調查,后五個問題更多的關注于本學期課程,即學習想法和學習安排的調查。利用云班課系統,32位學生積極參與了調查,比例達90%以上,利用云班課的數據統計功能,隨時可以得出調查結果,并進行分析。
2.教學組織——線上線下、協同作業
首先進行教學資源的推送,在視頻資源推送2天后,推送配套習題,作業推送1~2天后,征集本章節相關的難點、疑點。通過頭腦風暴讓大家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當中,主要講解大家的疑點,分析測試的結果,講解錯誤率高的題目,探索錯誤率高的題目背后的原因。根據需要安排課堂測試,討論、展示等課堂活動,總結要點、難點。在課程結束以后,通過系統推送鞏固練習,以及總結資料。endprint
3.課程考核
關于課程考核,主要注重幾個方面,首先是全過程考核:過程性+結果性考核,其中過程性為主;全面考核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學習表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考核,教師、學生全程參加考核,將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互結合。
四、混合教學模式的反思
班課資源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源,但是資源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高端越好。
班課中的資源要基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實施需要精心挑選。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資源品種要盡可能豐富,但一定需要精,確保是學習本環節內容必需的。資源要盡可能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合理的網絡資源。在資源推送時間上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時間安排,否則學生很難有耐心完成所有的資源學習。資源的容量要適度,需要與學生適應能力相一致,以班級中位數學生接受水平為參考。
在注重班課資源的同時也要關注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果。通過課堂教學可以鞏固、優化、檢查、評估,發現并解決在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混合教學下的課堂教學應該與在線學習相互配合,簡單內容可以不講或一帶而過,較難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先線上學習后反饋,通過討論再次進行鞏固提升。課堂教學主要解決在班課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溝通、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職業素養的滲透教育等。
五、結語
混合式式教學關鍵不是平臺的操作,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是對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教學理念的把握,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余勝泉.推進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5):5-14.
[2]袁 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3]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臺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4(5):73-80.
[4]孟彥莉.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大學英語寫作自我效能感培養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5):96-101.
[5]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旬刊)[J].中國電化教育,2004(4).
[6]丁 蕾.基于“互聯網+”的中職物理混合式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16(3):141-145.
[7]祝智庭,郁曉華等.面向“人人通”的學生個人學習空間及其信息模型[J].中國電化教育,2015(8):1-9.
[8]孫建文,張昭理,劉 三,等.基于開源技術的云課堂平臺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9):20-23.
[9]杜世純,傅澤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及其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129-133.
[10]王 .電子雙板在高校課堂中的運用——以大學“音樂課程教學設計”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06-110.
[11]岑健林.“互聯網+”時代微課的定義、特征與應用適應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97-100.
[12]劉 智,張文靜,孫建文,等.云課堂論壇中的學習者互動話語行為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9):95-102.
[13]范福蘭,張 屹,周平紅,等.“以評促學”的信息化教學模型的構建與解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5(12):84-89.
[14]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