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
對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政治素養的主要方式,同時有助于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且這對社會進步來說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斷進行改革,并在教學中將大學生需求現狀作為導向,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及時進行教育模式改革,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穩定發展。
一、現階段大學生需求現狀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為了能夠全面掌握現階段大學生需求現狀以及主要特征,高校教師采取了問卷調查方式,就現階段大學生在心理、職業等方面的需求情況對一些高校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1.注重自我全面發展
問卷調查活動結束后,高校教師對心理需求最強烈的前五個大學生進行了分析,最終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現在:自我發展需求、學習技能需求、求知需求這三個方面。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社會,我國大學生更加注重自我全面發展,關注自身的德、智、體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依照素質教育改革模式,教會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注重對大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培養,這樣做才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2.具有功利性傾向
為了充分了解大學生需求現狀及其主要特征,一些高校重點對大學生需求結構做出了科學、深入的探討。在研究中發現,求知需求成為現階段大學生心理需求的重要體現;職業需求成為大學階段最強烈的心理需求。目前大學生主要考慮的是自身的知識能否為自己帶來一份理想工作,這種想法較為強烈,由于過于重視眼前利益,從而在選課環節出現了重視專業課,不重視人文基礎課的情況,因此呈現出功利性傾向。
二、大學生需求現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徑
1.更多了解大學生心理需求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了解大學生心理需求,幫助大學生及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促進大學生心理成熟和人格的有效完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這與大學生心理需求強度以及需求的滿意程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高校教師要密切關注大學生心理動向,注重對大學生行為健康發展的正確引導,只有這樣做才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采用因材施教方式進行思政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需求差異,同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在滿足大學生心理需求的同時,充分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根據大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采用非集體教育的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另外,要根據大學生學習目標、學習動力、接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制訂具有針對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此過程中需要將大學生需求現狀作為導向,為不同學生設定不同教育重點,強調素質教育和行為健康教育。
3.注重情感教育
構建和諧、友好的高校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及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強化情感教育,促使大學生心理、人格的不斷完善。同時還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將大學生需求作為出發點,鼓勵學生了解更多的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內容,通過采用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方式,積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將大學生心理需求作為導向,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并在教育工作進行前及時制訂合理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計劃,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此同時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金艾裙,李 震.基于大學生需求現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究[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4):103-105.
[2]呂云超.多元化需求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 10(3):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