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遠
[摘要]《心理罪》《暗黑者》等網絡刑偵劇的出現(xiàn),將久違的刑事題材電視劇重新拉回到大眾視野。較少的投資,以及每季過5億的點擊量,帶來了超高回報,讓這個題材的網絡劇蜂擁而至。本文將從形成與發(fā)展、分類和特點等角度出發(fā),探討網絡刑偵劇的長處與缺點。
[關鍵詞]網絡;刑偵劇
一、網絡刑偵劇的形成與發(fā)展
“偵探片中表達的主要信念和情感是人類對科學、理陛的崇拜,是人類在大科學時代對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法治機構的一種自信。”刑偵劇滿足了人們的安全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在刑偵劇中,無論罪犯多么聰明、犯罪技巧多么高超,終究難逃被警察抓捕的命運,因此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安全感。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香港刑偵題材電視劇活躍于電視熒屏,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內地諸如《重案六組》《火線追兇》等刑偵劇也相繼推出。近幾年來,隨著電視劇審查制度越來越嚴格,刑偵劇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2014年,由周浩暉的《死亡通知書》改編的網絡劇《暗黑者》,重新將刑偵題材劇帶回到了大眾的視野中,成為當年網絡視頻平臺上點擊量最高的電視劇,以這部劇為起點,眾多網絡刑偵劇紛至沓來。
總的來說,現(xiàn)在的刑偵類網劇多為跨類型劇,很少有純刑偵類的網劇存在,大都是采取了刑偵+x的模式,如刑偵+推理、刑偵+搞笑、刑偵+愛情以及刑偵+黑幫等,跨類型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觀眾的需求,吸引了更多的觀眾觀劇。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海量點擊量的背后,有些刑偵類網劇粗制濫造,博了關注失了口碑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二、網絡刑偵劇的分類
(一)輕松明快型。在這個大類下又分為兩個小類,第一類是懸愛型,“懸愛”二字可以拆開來看,“懸”字說的是懸疑,為了營造懸念,編劇在劇情中設置了多個阻礙點,防止觀眾猜到最終的結局。但是在這種類型的刑偵劇中,如何解謎并不是受眾關注的重點,因為其受眾多為女性,這種類型的作品無論是小說本身還是由小說改編的網劇,都將重點放在了“愛”字上,所以無論是犯罪者犯罪的動機,還是犯罪的手法和抓捕的過程,都更為夸張,缺乏嚴謹性,邏輯是否清晰合理被相對弱化掉了。
第二類是搞笑型,代表作是《名偵探狄仁杰》,作品將懸疑元素和搞笑元素創(chuàng)新融合在了一起,緊張懸疑的破案過程和突如其來的搞笑手段,在一張一弛之間帶給受眾輕松愉快的觀影體驗。不過單純的搞笑是沒有辦法支撐起整部劇的,與懸愛型刑偵劇的受眾群體不同,搞笑型刑偵劇的受眾群體男女比例差不多,甚至男性受眾更多,所以這類作品在故事內容新穎的同時,也做到了結構嚴密、結局出人意料。
以上兩種類型,無論是在探案的過程中莫名其妙橫亙出來的煽情片段,還是腦洞大開的搞笑手段,其實都是對傳統(tǒng)刑偵劇的解構。
(二)嚴謹專業(yè)型。與輕松明快型的刑偵劇相比,這種類型的刑偵網劇是傳統(tǒng)刑偵劇的延續(xù)。總的來說有三個特點,一是與社會上關注的焦點問題聯(lián)系較大。網劇《暗黑者》與其說是改編自小說《死亡通知單》,不如說是“借殼上市”,除了幾個核心人物源自書中之外,整體故事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此劇的每個小案件幾乎都源于現(xiàn)實,如校長猥褻女學生、富二代撞人逃逸、拐賣兒童問題等,與現(xiàn)實緊密結合,能夠讓觀眾的參與感、真實感都更加強烈。
二是沒有感情線,或是感情線為輔線。刑偵和愛情并沒有處在對立面,只是這種類型的網劇受眾多為男性,過多的感情線容易讓人分不清主次,破壞了影片原本想表達的主題。因此在此類劇中,感情線似有若無,只是作為錦上添花的點綴而存在。如在《心理罪》中,男主角呈現(xiàn)出為愛瘋狂、為愛頹廢的極端狀態(tài),但是真正描寫男女主角愛情的橋段并不多,劇中多是采用閃回的方式對兩人的愛情介紹一二,影片的主旋律還是破案。
三是邏輯嚴密,結構完整。刑偵片對于故事的完整性要求非常高,故事往往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迭生,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設置不合理都會使整個故事破綻百出,讓觀眾失去繼續(xù)觀看下去的興趣,因此這種類型的網絡刑偵劇大都邏輯嚴密,少有明顯的漏洞。
三、網絡刑偵劇的特點
(一)雙重拯救。故事想要展開,總是需要沖突存在,在刑偵劇中也有著兩組固定的沖突,一組是道德與欲望的沖突;另一組是正義與罪惡的沖突,刑偵劇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因為這兩者的激烈碰撞而產生的。同時,故事中也隱含了雙重的拯救,第一重是通過抓捕犯罪者從而拯救更多的受害者;另一重則是在抓捕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救贖。因此,網絡刑偵劇往往有兩個敘事序列,一個從正邪的對抗出發(fā);另一個則是從主角自己的故事出發(fā),這種雙重敘事序列的設計使故事整體更為豐滿,可以確定的是,無論過程如何艱辛,最終犯罪者必然被繩之以法,這種結果也帶給了觀眾愉晚的觀影體驗。所以本雅明認為,“影像與其說它是對夢幻世界的表現(xiàn),不如說它是對集體夢幻的制造。”
(二)低齡化。我國的偵探文學并不發(fā)達,缺乏良好的改編基礎。為了彌補作品質量的不足、吸引更多的觀眾,網絡刑偵劇不得不采取別出心裁的方式獲取關注。總的來說,手段有兩種,第一種是打造“CP”,在現(xiàn)在的網絡世界中,除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活動之外,為了制造話題,不少的網絡刑偵劇在女主角缺乏的情況下,推出了雙男主的模式,通過“基情”四射的男男互動,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第二種是偶像作品,從《暗黑者》到《法醫(yī)秦明》,可以發(fā)現(xiàn),男女主角的人選從資深的演技派演員逐漸變成了當紅的“小鮮肉”,“粉絲”經濟大行其道。所以,即便《法醫(yī)秦明》拍攝風格極其血腥、敘事手法無限接近線性敘事,但該劇的點擊量還是穩(wěn)居某視頻網站第一位。作品質量不高卻可以通過宣傳、噱頭獲得關注,長此以往,作品將越來越低齡化。
目前,在我國的網絡刑偵劇中很少看到高智商犯罪,也很難看到不是自身性格扭曲、心理變態(tài)的犯罪者,最終能夠得以破案也多為推理、科學分析和運氣相結合。
(三)分眾化。分眾化是網劇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網絡文學IP種類五花八門,每一種類型都有著較為固定的讀者類型,以大數(shù)據(jù)分析為背景,不同的網絡刑偵劇也有著不同的產業(yè)設計,網劇的受眾有著年輕化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作者們對題材進行了細分,每一部網絡刑偵劇側重的受眾群體都不同,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喜好,影片的整體風格也做了相應調整,也正因為有了這些調整才有了上述所提到了分類。
(四)互動性強。過去視頻網站充當?shù)氖侵薪榈淖饔茫鼈冊谟耙暪举徺I版權,再將影視產品拿到自己的平臺上播放,通過插播的廣告、吸收會員獲得收益。如今的視頻網站在購買版權的同時,也開始自己制劇,少了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收益也可以實現(xiàn)最大化。不同于傳統(tǒng)電視劇的先拍后播,部分網劇采取了分季模式,或是邊拍邊播模式,網絡刑偵劇更是如此,這樣的好處有三點,其一,編劇可以及時根據(jù)觀眾的意見對拍攝的內容進行調整,劇情走向將更加符合觀眾的期待;其二,避免了制作周期長導致觀眾流失;其三,如果點擊量不如預期,可以及時停止拍攝,避免虧損。
綜上所述,我國的網絡刑偵劇在近幾年呈井噴之勢,且已經有了跨越式的發(fā)展,目前呈現(xiàn)出了分眾化、高互動性等特點,仍有著低齡化、改編基礎先天不足等缺點,我們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同時扎實做好劇本的創(chuàng)作工作,才能讓這種題材的作品繼續(xù)煥發(fā)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