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麗
摘 要:旗袍之美,在于盤扣。盤扣的細節更是向你闡釋中國美的真正內涵。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旗袍的翻譯,尤其是盤扣,沒有統一的譯名提出,鮮有相關的譯文資料,這不利于旗袍文化的傳播,也不利于講好中國故事。本文將分成五個部分,先介紹盤扣及譯名現狀,然后結合相關的資料提出盤扣的英文譯名 frog button、Pankou& Pan Kou并逐一分析。進而對合理譯名分析,最后提出盤扣最合理的譯名。
關鍵詞:旗袍;盤扣;英譯名;音譯
旗袍之美,在于盤扣。作為古老中國結的一種,盤扣自漢代已有之。這種結合盤、縫、包、纏等多種工藝,結合配色、拼接等多種技巧于一身的小小扣子,成為一種鮮明的華夏文化傳統符號,于細微處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前,關于盤扣的研究不勝枚舉,但對盤扣的系統翻譯,譯名五花八門,并無統一,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相悖。因此,學界譯者應重視盤扣翻譯,統一盤扣譯名。
一、盤扣文化
盤扣也稱盤紐,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服裝中獨特的手工技藝。盤扣起源于“結繩記事”,隨著服裝文化的變遷,它不僅具有固定衣襟的作用,同時也是穿著者身分的一種象征性裝飾。
目前,對于盤扣的研究較多,中國知網上以“盤扣”為關鍵詞就有1136條記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盤扣的藝術特色及在現代設計中。而關于盤扣翻譯則為0記錄。百度學術上關于“盤扣”有有565條記錄,關于盤扣的翻譯則有2條記錄。萬方學術搜索上關于“盤扣”有875條記錄,而關于盤扣翻譯則為0條記錄。僅從學術網站看,關于盤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藝術藝術設計、文化內涵及設計應用上,對盤扣的翻譯研究鮮有。且在僅有的兩篇盤扣翻譯論文中,對于盤扣的譯名并不統一。
相關的書籍數量較少,基本是在關于旗袍的書中寥寥提到幾筆,或是一些關于盤扣的手工藝術書。翻閱相關的書刊,可見目前盤扣的譯名并不統一。《漢英服裝分類詞匯》(2005)中,盤扣的譯名也有類似的表達:盤花扣(frog; Chinese frog; fancy mandarin button)。在《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中》有花結扣,盤花扣(fancy mandarin button; Chinese button; frog)。China Daily Website上關于盤扣的譯名也未統一,frog fastening、frog button和Pankou均有出現。盤扣譯名的不統一、不規范現象,對于傳播中國文華,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障礙。因此,本文基于此,將對盤扣譯名的選擇及合理性進行探討。
二、盤扣譯名分析
目前,盤扣譯名并未約定俗成,急需查閱相關資料,對較為常見的幾個譯名逐一分析并給出合適的譯名。
(一)frog button
一般“button”可涵蓋各類扣子,包括旗袍中用種類各異的盤扣,如:一字扣、雙野葫蘆裝飾扣、千頭菊扣、攀云裝飾扣、鳳丹朝陽裝飾扣等。很多翻譯軟件對“盤扣”給出的譯名為“button”。但直接用“button”表示盤扣則顯得不恰當,“button”在服裝英語里應該是屬于指別。
在“button”下,盤扣常見的表達為“fog button”。從在國內較權威的China Daily看,其刊登的文章中“frog button”的使用頻率較高。2016年1月25刊登的文章Redoing Western Classics with Local Flavors中,關于盤扣的描寫是用“frog button”: “ Many of them are complemented with a Chinese-style collar, some have frog buttons while others are embroidered with flower patterns. ”2015年1月25日刊登的文章Shoe Show Draws Inspiration from Silk Road 中,有一段描寫是盤扣:“..Beijing. Now the brand has a best-selling array of designs that is influenced by Chinese motifs like peony and the frog button.” 2012年8月13日刊登的文章Qipao2.0中,關于盤扣的描寫是:“...sweetheart necklines.Sometimes its ubiquitous skirt slit is nowhere to be found, and its customary front overlap and loop frog buttons do not actually come undone。”綜上所述,可見“frog button”使用頻率較高,且在較新的新聞報道中有所出現,是較為可取的譯法。
(二) Pankou & Pan Kou
目前,漢語中的許多文化特色詞都無法在英語中找到與之匹配的說法,此常采用音譯法處理。一開始也許并不為大眾理解,可加注解釋,隨著出現的頻率增加,久而久之便會接受。張育全(2008)指出,因為語言符號的開放性和文化的包容性,一定條件下的音譯對譯語和原語來說是互利的。對于中國特色詞,如果勉強翻譯成外文,既不能把漢語的民族特色、文化內涵表現出來,在傳播上也無疑是一個損失。的確,具有中國特色事物詞語,多有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國外沒有相應的事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漢語拼音拼寫。音譯能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民族經濟及文化自信,并且有利于保留原語的神秘色彩和異國情調。
目前,盤扣采用音譯法已被大多數人所認可,但在書寫方式上并未規范,Pan kou 和Pankou使用亂象常見。Pan Kou與Pankou的區別在于兩個音節之間無分割,前者當然也屬于漢語拼音音譯,該譯名的出現有兩種原因。第一是為了強調。前者將“盤”和“扣”分開呈現,“盤”指制作技藝,“扣”指扣子,強調了盤扣的制作技藝,后者只用來解釋“盤扣”為何物。第二是由于關系緊密的專有名詞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翻譯,首字母大寫,中間不空格。而盤扣一般是作為一個整體,翻譯時中間無需強調或加空格,取“Pankou”更為合適。
三、合理譯名分析
譯名之難,莫過于嚴復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躕”。為旗袍盤扣定譯名即為其“正名”,才可“言順”。鑒于此,盤扣的譯名可結合上述的不同譯名,考慮的譯名的受眾的理解和認可力,受眾的思維習慣以及譯名的傳播和交流,選擇較為合適的譯名。音譯法提出的Pankou更加符合現在倡導的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要有中國元素,才能傳遞中華文化之精髓。
四、結語
中國旗袍文化博大精深,越來越為人所關注。電影《阮玲玉》中的海派旗袍精致迷人,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禮儀穿著的青花瓷旗袍廣受好評,第一夫人彭麗媛的“旗袍外交”更顯優雅。旗袍,不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民族文化與女性優雅的代名詞。而講好旗袍故事,要傳遞其細節之美,則必先“正名”。對于盤扣及其他細節的譯名,都必須加以規范。
參考文獻:
[1]陳曉鵬,李克兢,胡洛燕. 英漢雙解服飾圖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6):155-162.
[2]付馨馨,陳淑聰.盤扣元素在現代女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絲綢,2015(3).
[3]劉公法.組織機構漢英譯名統一的“名從源主”論[J].外語與外語教育,2009(12).
[4]李丹.盤扣文化[J].國際紡織導報, 2015(10).
[5]彭朝忠,饒萍.旗袍英譯名考辨.絲綢[J], 2016(10).
[6]王英姿.譯名研究[D].上海:對外漢語教學,2009.
[7]張景華.論清末明初的譯名同一及其學術意義[J].上海翻譯,2014(1).
[8]熊欣.音譯理論及音譯產生的背景[J].中國科技翻譯,2014(1).
[9]張小良.實用服裝專業英語[M].浙江: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
[10]張育全.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特色詞語.語言文字應用,2008(03) : 29-30.
[11]周叔安.漢英-英漢服裝分類詞匯[Z].浙江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12]陳靜. On Yiming and Its Consistency: Exemplified by the Yim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龍”[D].湖南:南華大學, 2012.
[13]Sun Yuanqing. Redoing Western classics with local flavors[Z]. http://usa.chinadaily.com.cn/epaper/2016-01/25/content_23236119.htm, 2016-01-25.
[14]Sun Yuanqing. Shoe show draws inspiration from Silk Road[Z].http://usa.chinadaily.com.cn/epaper/2015-11/16/content_22466570.htm, 2015-11-16.
[15]Tiffany Tan. Qipao 2.0[Z].http://usa.chinadaily.com.cn/culture/2012-08/13/content_15671805.htm, 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