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平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特色社會的深入發展,物質文明極大地豐富,日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人活著,是要有點精神的!對于富了口袋的人們,精神文明顯得尤為重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好比社會主義的兩翼,只有相輔相成,協調共振,才能沿著既定的方向健康向前發展。否則,偏離了方向的、單一強調物質文明發展的社會主義成果有可能付諸東流,使社會主義大廈面臨將傾的危險。
關鍵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小康社會;復興;素質;協調發展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黨的建設、思想政治領域,多次被提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刻不容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本人單位是事業性質,隸屬于湖南省地勘局。我作為一名工會干部,六七年來,專門從事黨群工作,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十八大以來,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一些變化。下面淺談幾點關于兩個文明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趕超德國、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與此同時,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誠然,客觀地說,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仍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與物質文明不相適應;二是精神文明建設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國民文明素質、公共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科學素養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兩個文明相輔相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和諧發展,是“十三五”時期落實綠色、共享、協調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幾十年來,雖然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極大豐富,教育、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但小康社會不只包括物質文明,只有物質文明的社會不是小康社會。實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和諧發展,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就是說在進一步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協調發展是未來五年的重中之重。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要求。人類自從有了文字以來,標志著文明的誕生和世界共同的進步。物質文明喂養軀體,精神文明塑造靈魂。沒有物質文明的民族是侏儒癥,沒有精神文明的民族是思想的矮子,當兩個文明和諧發展,同步共振時,才能使中華民族這條巨龍真正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進入人類民族先進之林。沒有精神文明,就沒有靈魂,中華民族無法贏得世界的擁戴,更談不上長足的進步。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落實協調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發展才是硬道理。協調發展理念的提出,旨在正確處理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促進社會發展中不平衡問題的解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發展的差距或不平衡就是其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進步的一體兩翼,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中華民族身心發展的共同體。在促進生產力發展,加快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精神沒文明建設而過于強調物質精神文明,認為物質文明是第一性的東西,精神文明是可有可的補充;物質文明建設能看到真槍實彈,填飽肚子,而精神文明建設口中有而不見其形,顯示程度低;物質文明建設首當其沖,精神文明建設可以放一放、緩一緩,從而施力不均,發展速度快慢不一,一手硬一手軟。我們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推動雙文明協調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規劃、自主發展的過程。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必要條件,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的充分保證。那種認為物質文明搞好了、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生的想法是有失偏頗的。于是,人們常常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其實不然,“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道出的是“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基礎,即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必要條件,但并非充分條件。當人們無暇顧及禮儀廉恥,有了“倉廩實衣食足”就會有“知禮節知榮辱”的要求;并不意味著倉廩實必然知禮節,衣食足必然知榮辱。社會上存在的炫富、“土豪”等現象就是例證。因此,我們要因勢利導,把這種要求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利條件,自覺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提高全民道德素養、文化素養、科學素養、法律素養和網絡素養,大力建設文明的道德文化、法律文化、科學文化和網絡文化。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德文化。加強普法教育,參加普法考試,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形成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法律文化。加強全民科學素養的培育,首倡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常識,反對封建迷信,形成堅持真理的品德習慣。提升全民網絡素養,加強思想文化領域建設,實施文明上網、文明網評,凈化網絡空間環境,發展健康、有序的網絡文化。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高度融合,加快數字化、大數據、云建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弘揚正能量的傳媒文化,遠離負能量。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國民文明素質是一個國家精神面貌的名片,世界上常常從國民日常的個人行為和群體行為判斷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文明旅游,文明乘車,文明網購,是我們生活中反復提倡的行為。但我國游客在國內外屢遭“告示”、“警告”或驅逐出境,吃了閉門羹,暴露了我國國民文明素質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國家旅游行政部門和中國旅游協會等單位聯合發出倡議,倡導游客文明旅游。要贏得世界的尊重,就要大力加強國民文明素質的培育,努力提高國民素質水平。
“十三五”時期,我們既要大力加強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極大促進精神文明發展,讓兩個文明相輔相成,和諧發展。在新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共建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