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 歐陽靜
摘 要:目的:探究新疆中醫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采集2018年1月新疆某中醫醫院300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通過隨機抽樣與整群抽樣,對比分析不同臨床科室、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滿意度情況。結果:不同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的總體工作滿意度存在差異(P<0.05),不同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在6個維度的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的總體工作滿意度存在差異(P<0.05);不同職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在工作本身等4個維度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職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在工作回報和中醫醫護評估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同科室與不同專業臨床科室醫、護人員滿意度之間具有顯著差異,但總體滿意度處于一般水平,醫院應加強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管理及教育,以提高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
關鍵詞: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
工作滿意度是從業者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從業人員心理及生理對職業各層面的反映[1]。近年來我國醫療資源相對緊張,作為醫院最為重要的人力資源,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是保障醫療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2]。因此,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是提高醫護人員管理質量的核心要素。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
本研究于2018年1月在新疆某中醫醫院開展,對該醫院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總體對象是新疆某中醫醫院1800多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調查對象為新疆某中醫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300名。研究對象的選取主要采用按科室分配,以工作年限分層抽樣,從醫師、護理人員中抽取。
(二)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通過隨機抽樣與整群抽樣,在醫院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96份;本次問卷調查回收率為100%,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8.7%。
(三)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296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19.0軟件予以對比分析,不同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及不同專業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社會滿意度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對比差異性較高(P<0.05),本研究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新疆某中醫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的一般情況
1.職業構成:醫師有192人,占64.9%;護士有104人,占35.1%。
2.專業構成:臨床醫學95人,占32.1%;中醫專業97, 占32.8%;護理專業104人,占35.1%。
3.科室構成:內科105人,占35.5%;外科112人,占37.8%;婦科19人,占6.4%;急重癥科40人,占13.5%;兒科20人,占6.8%。
4.性別構成:男性116人,占39.2%;女性,180名,占60.8%。
5.年齡構成:29歲以下的有28人,占9.5%;30歲~39歲的有170人,占57.4%;40歲~49歲的有80人,占27.0%;50歲~59歲的有18人,占6.1%。
6.婚姻構成:未婚的有37人,占12.5%;已婚的有251人,占84.8%,離異的有8人,占2.7%。
7.家庭人數構成:1個人的有6人,占2%;2個人的有39人,占13.2%;3個人的有181人,占61.1%;4個人以上的有70人,占23.6%。
8.學歷構成:中專及以下有3人,占1%;大專有50人,占16.9%;本科有98人,占33.1%;碩士研究生有137人,占,46.3%;博士研究生有8人,占2.7%。
9.職稱構成:初級有142人,占48%;中級有78人,占26.4%;副高有55人,占18.6%;正高有21人,占7.1%。
10.職務構成:有職務的59人,占19.9%;無職務的237人,占80.1%。
11.工齡構成:0-5年的有54人,占18.2%;6~10年的有92人,占,31.1%;11~20年的有94人,占31.8%;21~30年的有45人,占15.2%;30年以上的有11人,占3.7%。
12.用工形式構成:在編員工有154人,占52%;聘用員工有142人,占48%。
13.實際收入情況:5千以下的有15人,占5.1%;5千~1萬的有120人,占40.5%;1萬~2萬的有119人,占40.2%;2萬~3萬的有23人,占7.8%;3萬以上的有19人,占6.4%。
14.工作時間情況:40小時以內的有7人,占2.4%;41~48小時的有57人,占19.3%;48小時以上的有232人,占78.3%。
(二)不同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社會滿意度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的總體社會滿意度存在差異(P<0.05),外科醫、護人員的總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內科和兒科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急重癥科和婦科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最低;不同臨床科室的醫、護人員在工作本身、工作內部環境、工作回報、醫院管理、執業環境、醫護評估等6個維度的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各維度中外科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均高于其他科室醫、護人員滿意度,婦科、急重癥科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在不同維度上處于較低水平。詳見表1。
(三)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社會滿意度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的總體社會滿意度存在差異(P<0.05),護理專業的總滿意度高于中醫專業和西醫專業;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在工作本身、工作內部環境、醫院管理、執業環境等4個維度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各維度護理專業的滿意度均高于中醫和西醫專業;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在工作回報和中醫醫護評估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三、討論
經過對新疆某中醫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處于一般水平,因此,研究如何加強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十分必要,是保障醫務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方式[3]。對此,筆者總結提升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對策如下:其一,完善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制度是保障醫院發展與穩定運行的關鍵措施,以往考核多按照職稱與工齡予以計算,其科學性及完善性乏善可陳,具有一定的落后性[4]。鑒于此,應加強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績效考核制度,根據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情況制定獎罰分明的制度,同時,鼓勵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創新及自我提升,針對考核結果較好的人員,可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在崗位晉升時予以優先考慮;如考核結果較差,需根據其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培訓教育機制,從而全面提升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能力及滿意度。其二,提高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個人發展空間,醫療工作對從業人員技能水平的要求較高,因此,醫院應完善學習及培訓機制,幫助臨床科室醫、護人員不斷提升其個人職業發展空間,采用培訓、進修、學術交流等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5]。另外,加快全科醫師培養進程,結合衛生部門制定的新全科醫師相關審查機制,并予以全科醫師崗前培訓,從而改善目前醫療人力資源短缺的現狀。其三,優化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就目前來看,我國各級醫院人力資源相對缺失,因此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強度較大,是導致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及積極性下降的主要方式。針對該問題,醫院需完善當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管理制度,采用剛性制度與人文管理相結合的形式,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規范化管理流程,增強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注重管理工作中人文理念的運用,實施人性化管理措施,提高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6]。
綜上所述,本文就新疆某中醫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情況予以分析,并針對當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現狀予以總結,簡要介紹提高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的對策,通過完善醫院臨床科室醫、護人員績效考核制度,提高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個人發展空間,優化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提升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與積極性,建立優秀、專業、高效的臨床醫務人才隊伍,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通訊作者:歐陽靜)
參考文獻:
[1]汪慧,錢宇,王小合,等.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測評量表的研制及驗證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7,37(3):14-17.
[2]溫鑫,郗瑞,余琦嫻,等.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33(12):892-895.
[3]劉衛云,項薇薇,張愛東,等.新醫改背景下基層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J].河北醫學,2016,22(3):519-522.
[4]張秀秀,靳偉,靳娟,等.不同職業緊張模式與社區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21):3278-3281.
[5]郝晉,王力紅,李小瑩,等.某三甲醫院主診醫師負責制實施前后醫生工作滿意度比較研究[J].醫學教育管理,2016,2(2):469-474.
[6]曹陽,宋雨佳.基于結構方程的基層醫生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