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瀚
摘 要:文章介紹了RAD MP2100 PCM的性能特點,常用模塊,以及在雷達傳輸中的數據調試步驟和配置,并對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做了說明。
關鍵詞:MP2100 PCM;雷達傳輸;應用
中圖分類號:TN9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34-0166-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RAD MP2100 PCM, common modules, data debugging steps and configuration in radar transmission, and explains som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Keywords: MP2100 PCM; radar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
引言
雷達業務主要是為了實現民航空管雷達管制和監視,雷達信號引接是指將某一節點的雷達信號傳輸至其它地點。RAD MP2100 PCM是一個靈活的模塊化多路復用器,它為雷達信號的傳輸提供了可靠的接入服務。
1 Megaplex2100設備介紹
1.1 Megaplex2100是一個靈活的模塊化多路復用器,提供模擬/數字話音;低速/高速數據;以太網業務和其他特殊功能
(1)話音支持FXS,FXO,E&M;,傳真,數字中繼(E1)。(2)高速數據支持N×64Kbps(N=1到31)。(3)低速數據(異步/同步),小于等于64Kbps。(4)以太網業務,N×64Kbps(N=1到31);1/2/4端口可選。(5)支持四端口以太網交換機。
每臺設備支持多達4 路E1/T1主線路。Megaplex2100把多種業務、專用話音、ISDN、視頻和局域網信道綜合到E1/T1主干線上,通過將話音與數據信道分離,將業務指向不同的主干線路,各主干線與它們最合適的業務相連,以達到效率最大化。
1.2 Megaplex2100的主要特點
(1)標準19英寸機架安裝,所有模塊支持熱插拔。(2)主線路支持E1(光/電);IP主線路(支持TDMoIP);DSL(G.shdsl/雙絞線)。(3)E1模塊DS0數字交叉連接。(4)單一機箱內同時支持E1,IP,N×64K和DSL骨干網絡。(5)數據庫自動保護倒換實現按需自動完成主線路和業務的備份。(6)廣播單向廣播或雙向廣播,低速數據/高速數據/話音。(7)在中繼線故障時,可選擇多條替換路由。(8)通過E1/T1主干線路切換提供1+1保護。(9)E1環/菊花鏈,保護倒換時間小于50ms;彈性以太網自愈環/菊花鏈,保護倒換時間小于50ms。(10)MP-2100最大功耗250W;MP-2104最大功耗160W。
1.3 Megaplex2100的管理和檢測
Telnet使終端能夠從網絡上的任何管理工作站對遠端設備進行訪問,以便進行配置和排除故障。網絡管理對所有網絡節點提供集中控制,包括端口配置、連接建立、告警和管理。所有參數都是用戶可編程的,有多達10個獨立配置(10個數據庫)。所有配置都存儲在NVM里。告警狀態和系統配置何時都可以獲得。多臺Megaplex2100可以從一臺簡單的PC或UNIX工作站上控制。Megaplex2100具有檢測功能,便于維護及快速錯誤探測。一旦通電,所有系統及I/O模塊便開始自檢,所有問題均報告管理系統,本端及遠端自環可在每條通道和線路上運行。
2 雷達接入常用的模塊
2.1 邏輯模塊MCL-2ETM
邏輯模塊MCL-2ETM是控制單元,是整個設備的核心,它有多達10個數據庫。
它有四個指示燈:(1)ON:模塊工作指示燈。(2)TST:自檢指示燈。(3)MAJ:當設備中任何模塊有告警時。(4)MIN:事件告警。
2.2 2M主鏈路模塊ML-1/2E1
(1)2M主鏈路模塊,1或2個端口。(2)支持DS0(64K)時隙交叉。(3)接口類型:RJ-45/BNC,跳線選擇。(4)支持診斷環回功能:本地環回,遠端環回。(5)2M端口支持1:1保護倒換,同一模塊雙端口50毫秒倒換。(6)支持E1環網。
2.3 低速數據模塊HS-R/N
(1)每模塊支持4路V24/232低速數據通道。(2)支持同步和異步模式:軟件選擇配置。(3)每一數據子通道的速率從0.6Kbps到64Kbps(同步)。(4)帶寬優化模式:可將四路2.4K/4.8K/9.6Kbps數據映射到一個時隙中。(5)可將兩路19.2Kbps數據映射到一個時隙中。(6)支持點對多點模式,如雷達信號廣播應用。(7)可以將不同的低速端口分別廣播到不同的時隙中。(8)也可以所有端口都接收來自同一時隙中的廣播信號。(9)延時優化模式(過采樣):一個時隙僅傳送一路低速信號,從而實現最小的端到端時延。(10)面板指示燈(測試,同步狀態)。
HS-RN有4個低速通道,每個通道對應有二個指示燈,分別為TST、LOS。TST燈在正常運行期間,顯示燈滅;當通道處于環回測試時TST黃燈常亮。LOS燈在正常運行期間,顯示燈滅;當子通道出現數據同步丟失時,對應指示燈紅色常亮。
3 MP2100數據調試步驟
3.1 調試準備
(1)用串口線把電腦與控制模塊的串口相連接。(2)啟動“超級終端”。(3)輸入任意連接文件名稱,確定。(4)選擇正確的COM口,確定。(5)選擇“還原為默認設置”,確定。(6)進入“超級終端”窗口,連續敲回車鍵,出現提示符“>”。
3.2 配置帶外網管IP地址
(1)設置PC電腦IP:192.168.0.99,其它均缺省。(2)在MP-A設備中,輸入命令:ADD MANAGER LIST,添加一個管理站點,即本地PC的IP地址。(3)輸入命令:DEF AGENT,定義MP-A設備名和IP地址。(4)在MP-B設備中,輸入命令:ADD MANAGER LIST,添加一個管理站點,即本地PC的IP地址。(5)輸入命令:DEF AGENT,定義設備名和地址。(6)在設置完成后,輸入DB UPD 1,保存激活數據庫。(7)將CL模塊8位撥碼開關的第1位撥回右邊OFF位置。
3.3 選擇帶內管理用的時隙及參數
(1)選擇使用帶內管理的E1端口。(2)配置帶內管理參數:輸入命令:DEF CH SS CC (SS指槽位,CC指端口),按回車鍵,找到。
“InbandManagement”、“Inband Management Rate”和
“Routing Protocol”這三個參數。
a. Inband Management:
TS0:選定TS0進行帶內管理
Dedicate TS: 選定一個時隙進行帶內管理,并采用
Routing Protocol里面的路由協議;
DEDICATE PPP:選定一個時隙進行帶內管理,并采
用PPP HDLC封裝協議;
DEDICATE FR:選定一個時隙進行帶內管理,并采
用幀中繼封裝協議。
b. Inband Management Rate:
“Inband Management”選TS0時,可選項有4Kbps,
8Kbps, 12Kbps, 16Kbps, 20Kbps
“Inband Management”選其他選項時,可選項有
64Kbps
c. Routing Protocol:
PROPRIETY RIP:使用RAD專用路由協議
NONE:不使用任何路由協議
RIP2:支持RIP2
3.4 Telnet遠程登錄
用直通網線連接PC機和MP-A設備CL模塊的ETH網口,在PC電腦上輸入TELNET 192.168.0.2就可以對MP-B設備遠程登錄,并進行數據管理了。
4 雷達傳輸的配置
雷達業務主要是為了實現民航空管雷達管制和監視。雷達信號引接是指將某一節點的雷達信號傳輸至其它地點,傳輸方式有點到點和點到多點兩種廣播方式。目前大部分雷達引接業務都經復用設備(VANGUARD)接入到DDN和ATM,為民航航班安全飛行提供各類話音通信、雷達信息引接。
(1)接口類型 RS232
(2)傳輸帶寬 4.8K、9.6K、19.2K、38.4k,64K
(3)數據類型 HDLC格式或非幀格式
(4)傳輸時延 時延要穩定,<=500ms,部分時延低于70ms
例如下面定義低速數據通道HS-R/N雷達傳輸參數
Configuration>Physical Layer>IO>I/O-3 (HS-R/N)>Port 1 (Down)
(1)Admin Status (Up)
(2)Format > (SYNC)
(3)Rate > (19.2 KBPS)
(4)Encapsulation Mode (Latency Optimized)
(5)CTS > (ON)
(6)DCD & DSR > (Local)
(7)Clock Mode > (DCE)
(8)Operation Mode > (UNI-BRD TX)
(9)Link To Slot > (BRD)
(10)Link To Port > (BRD)
5 配置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兩臺相連接的MP2100復用器模塊I/O應一一對
應。(2)兩臺相連接的MP2100復用器模塊I/O參數設置應完全相同。(3)兩臺相連接的MP2100復用器時隙應一一對應。(4)兩臺相連接的MP2100復用器如果參數設置均正確無誤,那么告警燈能用>CLR ALM命令清除,即告警燈不亮。(5)配置帶內管理參數,帶內管理協議若選“DEDICATE FR”,即采用選定一個帶內管理的時隙時,就必須輸入命令:DEF TS SS CC,指定一個用于帶內管理的時隙,注意TS13,這個時隙的類型為MNG,就是進行管理的意思。
6 結束語
雷達信號通過PCM接入DDN和ATM傳輸,是民航兩地一空通信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甚高頻業務、轉報業務、管制移交電話等重要業務的傳輸也需要PCM等接入設備。我們要研究和探討PCM等接入設備的相關技術,保障信號的正常傳輸。
參考文獻:
[1]任燕軍.網絡互聯與接入技術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06.
[2]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通信專業綜合能力與實務——傳輸與接入[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