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超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80)
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的重要金融中介機構,投資銀行是現代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投資銀行起源在歐洲,興盛于美國,20世紀在全球蓬勃發展,而我國的投資銀行發展歷史較短。投資銀行創造了一個與實體經濟對應的資本市場,推動了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為社會資源配置和企業制度的創新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是成熟金融市場的重要體現標志。
國際投資銀行的業務種類非常廣泛,主要可以分為傳統業務、創新業務和引申業務。傳統業務主要是指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交易,是投資銀行的本源業務。創新業務是隨著投資銀行競爭的不斷加劇,催生出的并購重組咨詢、基金管理、風險投資、等創新業務。[1]引申業務是為了降低基礎金融產品的風險,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而產生的金融衍生品業務。九十年代后,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成為資產證券化和衍生產品的主要業務,進一步拓展了業務空間。
在我國,盡管經濟體制的改革、金融環境、銀行業務結構不斷優化,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貸款業務在商業銀行業務中還將會處于重要的地位,利息收入還是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顯偏低,而且來源單一,中間業務的比重仍然偏低,雖然近年來這一比重在逐年上升,但這并不能改變它不是商業銀行主要收入這一局面。這也充分反映了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特點。我國商業銀行現在采取的仍然是以貸款增長、資產擴張為主導,依賴存款、貸款利差為利潤的主要來源的發展模式。[2]伴隨著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的增加,商業銀行也正在向混業經營的方向實施戰略轉型。
從投資銀行業務所采取的組織結構來看,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采用傳統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形式,在商業銀行內部設立投資銀行部,目前采取這種組織結構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有工商銀行、光大銀行等。第二類是在傳統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基礎上組建投資銀行部,代表的有興業銀行。第三類是采取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如民生銀行。[3]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行業務的時間有差異,所以其開展的業務也有所差異。如表1所示列舉了我國五大行的具體投行業務。

表1 我國五大商業銀行具體投行業務
第一,法律法規的限制及資本市場環境不健全。盡管近幾年來政府為鼓勵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出臺了一系列放寬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限制的法律法規,但商業銀行從事的投資銀行業務始終無法形成一條完整的業務鏈,所從事的業務只是業務鏈上的幾個環節。同時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健全,流動性差,資金不能在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上自由流動,嚴重限制了商業銀行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的發展。加之宏觀環境低迷,實體經濟不強,大部分的企業投資意愿不強,同樣影響著企業的投資銀行業務。
第二,銀行自身業務結構與風險管理不合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方式上過于簡單,產品范圍相對狹窄,種類單一不夠豐富,大部分是初級的重復產品,缺乏自助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和意愿,沒有核心業務,不具有品牌優勢。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財務顧問和債券承銷等傳統業務,對于并購重組、資產證券化等新興業務還未形成一定規模,這種結構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另外,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占商業銀行總體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是利息收入,盡管近幾年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但對于商業銀行總體收入的影響依然偏小,而且不同銀行之間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差距,大型銀行業務相對全面,但小銀行業務類型單一,大多通過模仿同產業產品來開發業務,收入的差距也非常明顯。[4]我國商業銀行對于風險的管理也存在問題,多數采取消極承擔而非積極應對缺少風險管理體系。
第三,缺乏相應的專業型人才。投資銀行業務涉及面廣,專業性強,不僅要有法律、投資、融資等專業經濟學知識,還需要對經濟形勢具有敏銳的判斷力、決斷力。而我國商業銀行在人才方面存在較大缺口,是造成投資銀行業務單一、創新不足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證券經濟業務上,我國與美國投資銀行傳統業務相比規模較小。主要表現在,第一,我國柜臺交易量比重遠遠小于美國。第二,我國創新型經濟業務匱乏,傳統股票交易業務占比較大,創新型業務交易量較小與美國投行經濟業務差距明顯。[5]第三,我國投資銀行在證券承銷業務的市場集中度較低。我國前十名承銷商占據5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十大承銷商則超過80%甚至更高。
除了在業務規模上我國與美國投行并購業務有較大差距,在并購業務服務內容上,兩國也非常不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投行并購業務的開展。美國投資銀行在并購業務中,不僅是財務顧問,還利用其資本市場的信息優勢及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尋找并購對象、實施反并購策略、擴展投資融資的方式與渠道。而我國投行并購業務由于處在發展初期,還主要是以操作性為主的平臺價值業務。此外美國投資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至今已十分成熟,法律法規、風險防范及應對等比較完善。
分析來看,造成這種差異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市場結構不同導致我國投資銀行規模較小,同質化競爭嚴重。不同的市場結構造成了兩國投資銀行在規模及行業集中度上的差距,因為寡頭壟斷會提高經濟效益。是這種壟斷的市場組織結構給美國投資銀行帶來了高效、有序的競爭,推動其發展。第二,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表現為差異化的市場競爭。而觀察我國主要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集中在經紀業務上。第三,美國投資銀行經歷了混業—分業—混業的發展歷程,政府和金融管理機構的參與使得法律法規、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健全,具備了一定的金融監管和風險控制能力,我國資本市場正處在“新興加轉軌”的市場發展階段,法制基礎還比較薄弱,投資銀行業相關立法還不夠健全。[6]
目前,自身業務組織結構不合理是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存在的問題。要完善現有的業務,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優勢,進一步發展理財顧問、債券融資、重組并購、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提供良好的服務。
傳統的銀行業務相比,投資銀行業務的風險明顯偏高。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此更要重點建立全面的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針對業務的具體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策略。要充分考慮銀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避免為追求利潤而進行超出自身風險能力的行為,使投資銀行業務的風險處于可控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不僅要鞏固原有的業務,還要加大產品的創新,著重培養創新性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
[1] 劉艷偉.我國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 楊 喆.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問題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3] 徐 明.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結構優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4] 王玉峰.我國投資銀行經濟資本配置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5] 馬紅霞,孫國華.美國投資銀行危機及其轉型剖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9(3).
[6]王 靜.中外投資銀行歷史演進中的若干支持條件[J].金融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