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彩,蔡 亮,呂曉明 ,劉勝花
(1.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會計系,河北廊坊065000;2.廊坊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河北廊坊065000)
不斷發展壯大的京津冀都市經濟圈內企業乃至全國大多數企業的社會責任審計均是非常繁瑣的研究課題,客觀可行的社會責任審計模型的構建直接影響著企業與社會的穩定前行。低碳循環經濟重在研究能源方面的技術或制度的革新,重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放慢地球變暖的步伐,達到社會的清潔與經濟的可持續進步。
一般而言,企業是以合同為約束條件的各利益關系人有機結合的主體。而對企業進行審計正是法律為了監督企業契約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確立企業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契約各方面責任的順利履行。以低碳循環經濟為前提進行低碳審計的目標主要是借助審計主體對企業的監督檢查,促進低碳政策的順利落實,保障低碳技術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減緩氣候變化,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我國有三個重要的經濟圈,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其中位于環渤海中心地帶的京津冀經濟圈是北方最大規模、最具活力的區域。地處京津冀的各家企業是承擔低碳經濟建設責任的主體。而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與“企業財富最大化”經營目標的“理性經濟人”是相互沖突的。如果沒有監督機制,企業自身很難實現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所以社會責任審計就應運而生,對企業正確履行社會責任進行管理及監督。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近期學者研究的熱點,針對環境治理問題也是首要考慮的地區。圖1列式了2016年京津冀主要廢物的排放情況,其中煙、粉塵含量占全國11.42%,表明環首都經濟圈企業尤其是重化工企業實行低碳發展和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2016年京津冀主要廢物排放比重單位:萬噸
以低碳循環經濟為前提進行低碳審計的目標主要是借助審計主體對企業的監督檢查,促進低碳政策的順利落實,保障低碳技術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減緩氣候變化,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審計契約機制將隨著本市企業產權的動態調整而進行擴展,企業需對二氧化碳等影響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信息進行披露。
注冊會計師(CPA)這一獨立的專業審計中堅力量,具有其他審計主體所缺乏的獨立性強、經驗豐富及服務質量高等要求,而使得注冊會計師乃現階段進行社會責任審計的主體之首選。國家審計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有限審計資源也相對缺乏,難以深入到每家企業內部,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將這一服務轉交給獨立審計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這樣,CPA成為低碳社會責任審計的主體也就順理成章了。
課題通過對京津冀中泰華、華頌、精與誠等二十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調研得出企業低碳社會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應概括為以下三方面:第一,企業政策法規履行狀況審計,如《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等。第二,企業管理系統建立、健全狀況審計,如為履行社會責任所需制定或完善的組織結構、職責分配、預算決策程序以及資源的取得和利用過程等。第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效果審計,如二氧化碳排放指標、與低碳相關的能源取得和利用情況等。
在低碳循環經濟環境下京津冀企業責任審計過程中,CPA構建審計步驟需要分三步走:審計初級、主要執行和最終報告階段(見圖2)。

圖2
在社會責任審計初期,注會需要先了解對方企業對各種污染排放源泉的治理義務履行情況,以便于將審計的風險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而了解審計對象及其內外部環境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檢查、調查問卷、分析性復核等。
第二步是注會執行審計階段。該階段主要任務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以及對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詳細計量,當然,這里的計量過程離不開低碳循環審計評價的標準體系,而要想建立這一體系首先對這一體系的定位要明確。低碳循環審計評價的是企業經濟活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與否,主要考察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低及資源耗費密度和強度大小。涉及資源環境方面的審計存在顯性特征,一方面可以采用觀察、問卷、現場跟蹤等方法進行調查,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技術經濟、效益經濟、生態環保等綜合測評方法結合計量與判斷法進行評價的方法。
1.二氧化碳排放量審計
依靠審計初期階段取得的數據等相關資料,CPA一方面需要對關鍵點進行綜合評定,對涉及污染排放責任的環節重點詳細了解,另一方面還應當對一個產品生產完整周期內二氧化碳排放源進行確定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計量。當前,“二氧化碳排放系數”(該系數是排放源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代表性活動度量之間的比率,具體計算方法可參見香港碳審計指引和WBCSD/WRI核算準則。)是測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公認指標,該系數是經過復雜計算得出的。CPA對低碳審計時可能的審計風險也是多種多樣的,而面對這些風險采取的審計措施也隨著風險不同性質進行調整。
2.設計社會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社會責任審計評價企業的重要參考指標是能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CPA應從審計計劃出發尋找審計重點,區分這幾個效益,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相結合,綜合考慮內部生產狀況、技術水平、外部政策等多因素來設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另外,鑒于這一審計的特殊性,在指標構建時還要考慮指標的合理性、可獲取性、政策相關性等特征。
3.憑借審計證據得出初步審計結論
在上述工作順利完成的基礎上,若存在證據欠缺或存在潛在高風險因素,還需要進行深入了解并獲取足夠的審計證據來支撐即將發表的審計意見。如果這些工作均完成,CPA可以憑借這些證據取得初步結論并結合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和經驗草擬審計意見。
注冊會計師初擬的審計報告首先交由審計對象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及有關專家進行討論和評價后形成審計報告定稿并發布。報告發布后一段時期內,CPA還應當對審計對象的審計結論和建議的履行情況進行后續跟蹤,以便督促企業持續改進社會責任行為,真正實現低碳企業低碳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京津冀內企業乃至全國大多數企業的社會責任審計是異常復雜的研究主題,構建科學、實用的企社會責任審計模型直接影響著企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往往短時間內投入的成本很可能會超過獲得的利益,所以,CPA審計便成為了高效科學的監管方法。通過社會責任審計,企業在低碳循環生產經營,技術發展上、污染排放上存在缺陷也逐步顯現,對于這些問題或通過行業監督,企業自律,或通過法律法規強制等手段對其進行改善,進一步監督激勵企業從長遠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繼而實現預期的低碳目標。
[1] 周 蘭,郭 芬.低碳經濟下企業社會責任審計模式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3):23-25.
[2] 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