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滌塵
(吉林農業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吉林長春130118)
我國多個重要文件中指出制定與實現教師學術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的新機制,實現高等教育中教師培訓和培訓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為構建咨詢制訂我國高等院校各專業課教學質量準則,促進省級教育行政單位、行業組織、高校聯合制定相應的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形成中國高等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因此,教育部于2016年9月20日頒布了《關于深化高等農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為《提導意見》),該文件明確指出了教師教學成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標準化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加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建立健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使高等農業院校教師回歸本位,做好各項工作。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教學機制,加強教學紀律考核。與現有教師評價制度相比,指導意見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納入評價體系。界定了學術型教學理念,農業院校更注重鼓勵教師開展具有農業特色的教學改革與研究,達到提升教師教學和學術綜合能力,推進發展性評價改革,它是促進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的有效機制。本文以吉林農業大學為例,依據《指導意見》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開展相應實踐研究,用以提升高等農業院校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
20世紀80年代末,國外開始進行教師的教學發展研究。與國內的研究相比,它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簡單的模仿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卡耐基的工作組和福爾摩斯工作小組發表了一篇關于教師的專業地位和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建立報告。美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開始研究制定教師的專業培訓策略。國外的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包括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兩大層面,從教師教學專長的發展,Belina把教師的教學分為五個階段:新手教師階段、熟手和新手教師階段、主管教師階段、業務本質階段、骨干教師階段和專家教師階段。國內高等農業院校對“垂直”和“體驗”的重視程度高于國內高校教師。注重時間的連續性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及可操作性。
教學是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載體。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質量,決定了高等農業院校的校長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近幾年來,我國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如火如荼,教師教學工作是一項重要任務,教師作為一線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具有較強的教學改革能力和評價體系的改革能力,是影響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已成為教師教育研究的重點。在改革背景下,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新要求下,教師應提高教學能力以適應教學改革,這將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當前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通過對國內外的文獻綜述的研究,總結教學能力的內在本質及其影響要素,明確研究的理論基礎,并對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原因進行初步探究和分析。參考《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歸納總結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應具有的教學能力,進行調查問卷等方式,力求涵蓋所有的基本能力點。針對授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制度改革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措施:本文以考試評價制度為切入點,分析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結構,確定了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措施和方法。考核評價制度改革背景下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保障機制。
3.1.1 文獻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期刊論文,報紙、書和其他文件,對評價體系的改革文學、內外的我國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是比較研究。對本研究的現狀進行了理解和分析,掌握了評價體系改革的理論與現實。在此背景下,分析了改革對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所面臨的挑戰。同時,提出了如何提高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3.1.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收集、調查和分析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能力,以及如何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3.1.3 比較法
通過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國內外經驗的比較分析,選取先進經驗,對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有指導意義。
3.2.1 預準備階段
成立研究團隊;明確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計劃;明確團隊劃分和其他事項。
3.2.2 中期研究階段
總結文獻、進行研究、規劃研究、進行問卷調查、校外研究、專家咨詢討論等;統計調查問卷、形成研究報告、撰寫研究論文、提出合作意見和相應的政策建議。
3.2.3 中后期實施階段
修訂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根據各高校的研究和實踐結果,促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激勵機制的提升。
針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設計、講課、競賽、師資隊伍建設、備課、設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加強教學督導、制定更為切合實際的策略和認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培訓和組織教學競賽。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培養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完成人才培養過程所必需。本文旨在通過對教師教學能力評價與評價體系改革背景下的調查與分析,了解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并對于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提升策略。
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是我國高等農業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對相關課題的研究,可以順利完成青年教師的職責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在教學管理崗位上參與改革和研究工作。教育教學。建立健全教學機制,引導全校青年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進一步提高職業能力。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有利于優化和提升農業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和工作環境。對促進高等農業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具有示范性和主導性作用。
[1]張士菊,謝良洲.基于360度績效考核的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以A大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03).
[2]樊婧,朱睿.深化高等農業院校考核評價改革——激發教師教學科研活力[J]當代教師教育,2017,(06).
[3]汪曉媛.高等農業院校教師績效考核: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
[4]米娟.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與提升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4,(04).
[5]吳紅艷.“三位一體”的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構建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01).
[6]于暢.高等農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7]孫鈺華.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大學教育,2009,(08).
[8]承海,姚本先.論高等農業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及其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05,(12).
[9]姚吉祥,汪本強.國外院校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成功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05).
[10]田夏彪.高等農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基于國內外研究的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