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濤 趙 娜 王 坤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最具代表是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它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模式,是連接政府、高校、企業、學生四者的紐帶。創業孵化基地作為新型的創業組織,既要關注國家政策支持,又要重視組織間、組織內部以及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聯系。
1.1國家政策對于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支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眾創空間”這一概念。隨后,國務院頒布并實施 《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將眾創空間提高到國家層面的高度。所謂眾創空間,指的是順應創新2.0時代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高校構建的眾創空間形式多樣,創業孵化基地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它具有低成本、便利化、透明化、全方位與開放式的特征,將學習與實踐結合、信息和資源共享。
1.2理論層面對于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支持。協同論是系統科學的重要分支理論,協同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自組織原理。自組織原理解釋了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質流輸入的條件下,系統會通過大量子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而形成新的時間、空間或功能有序結構。目前,開放和發展的不平衡是高校創業孵化基地重要特征。同時,組織結構自上而下的集權式管理方式,決定了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與運行過程是一個自組織過程。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與運行需要各方面資源要素的支持,但是,這些資源要素與校園創業文化、創業環境與氛圍相比來講,較為容易獲得,具有快變量特性。實踐中的校企協同,所熔鑄成的大學創業文化,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2.1河北省創業孵化基地的現狀。河北省自2012年開始舉辦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的評選活動,評選出的優秀基地超過20家,包括高校創業孵化基地10家。河北省科技廳出臺的 《關于加快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中,規劃到2020年,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都有相當規模的發展。河北省人社廳提出明確要求,任何設區市都要建設至少一處的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或者創業示范平臺,各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做到范圍上的全覆蓋。據統計,至2017年6月,全省57所普通本科高校有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或平臺超過30家。
2.2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常見運營模式。目前,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運營的一般模式有創新驅動型和傳統漸進型。創新驅動型是以創新為牽引,以創新創業項目競賽活動為依托,不斷引導、培育和扶持這些適應大學生創業項目向實體轉化。傳統漸進型的特點更加明顯。首先,大學生的創業活動主要是他們的自主行為,高校的參與程度低。其次,這些項目有明確的市場目標,創業主體在未來就業選擇上更加明顯。最后,這些項目直接針對市場,目的就是讓創業項目盡快孵化為實體。傳統漸進型模式相當于傳統創業模式的延伸,這些大學生往往在大學前兩年就確立了創業目標,然后把精力逐漸轉移到創業項目研究、開發和運營中,在畢業后成立運營實體,繼續從事創業經營活動。
2.3現有運營模式存在的問題。現在,高校普遍對于創業孵化基地的運營采用的創新驅動運營模式,也就是先有創新的項目,再將其轉化為創業的實體。但由于大學生的社會閱歷淺,高校環境相對單純,與社會、與企業、與大眾的對接相對差一點。此外,大學生對于畢業以后的去向還不確定,所以項目的后續不能確保。此外,大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當花費過多的精力在創業項目上時,學業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分配在創業項目上的時間也會很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水平低。要想提高孵化的成功率,就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從運行模式進行改善。將創業孵化基地按照企業化的方式運行,探索新的發展渠道。
3.1轉變教育理念,創業教育與市場對接。一是轉變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建立場化思維模式,推進創業教育與市場經濟對接。首先要將學生在學校只能學習課堂知識的思想轉化成在學校也能參與工作、團隊創業的思想。其次要將高校創業教育和商業運營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企業家精神培養相統一,加強對大學生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二是推進創業教育模式的變革,更多的引入市場化元素。例如聘請優秀創業校友擔任創業導師、由企業家講授一部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人員和實踐平臺的市場化比例。三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市場發展進行準確、合理分析,了解市場需求變化,掌握市場發展規律,才能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創業型人才。
3.2重視實踐教育,創業資源與企業對接。創業教育重在實踐,高校應避免紙上談兵式的說教。發掘優秀的社會創業資源,將優秀的校友企業、新興行業引入校園,利用好校外三結合基地,校企共建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孵化基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實踐育人的目標,本著互惠互利原則,構建企業化運行模式。學校提供場地、材料、設備等實體資源,企業負責運行資金投入和商業化管理,解決創業孵化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難題。企業的利益是在高校的大環境下最大可能地吸收營養,吸引人才。對已有一定研究基礎的新產品或新服務的創新創業團隊,給予創業實踐平臺以及資金支持,解決高校創業實踐教育的短板。高校相應健全學生在創業孵化基地創業過程的全程化追蹤、評價與反饋機制。
3.3提升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創業孵化基地的企業化運行模式為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實施校企人員互相兼職制度,尤其是教師與企業進行對接,鼓勵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實施校企教師聯合授課模式,實現課堂上企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創業孵化基地可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優質的創業服務與技術支持。首先,基地要設立創業問答服務部門,對創業者的創業項目進行完善指導和企業運營知識培訓。其次,基地提供政策的咨詢與服務。對于創業者所要打交道的稅務、工商等政府部門,合作企業可為大學生辦理相關手續,避免在瑣事上浪費時間。最后,基地提供場地和辦公基本設施,降低大學生在這些硬件上的投入成本,還可為長期在基地工作的大學生辦理基本保險和工資,讓大學生真正體會創業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項目支持:河北省社科聯民生調研課題(課題批準號:201701307)高校創業孵化基地企業化運行模式研究
[1]王俊,黃快生.基于協同學理論的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與運行 [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20): 48~50.
[2]任澤中,左廣艮.大學生創業資源協同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2):49~56.
[3]張寶強.高校創業教育系統的構建——基于協同視角 [J].鄭州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14(6):136~139.
[4]李月云,楊文藝.強化協同:新建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路徑選擇 [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2):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