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琳
孔子曰“少成若性,習慣之為常。”習慣對于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我國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切所謂教育,其實就是培養好的習慣。幼兒時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于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反之,一個壞習慣也極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我園是一所以足球為特色的幼兒園,在辦園特色形成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在足球運動中滲透幼兒養成教育的理念。游戲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方式,足球游戲也不例外。我們將足球運動游戲化,讓幼兒在“玩足球”的過程中,提高身體體能素質,更主要的是強調通過足球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在生活、學習、交往中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達到全方位、多元化發展的目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園里的規矩就是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而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秩序感的建立及幼兒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足球運動是一項競技運動,為了保障足球比賽的公平,規則是必需的,而違規者也將被處罰,這便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為此,我們嘗試在足球游戲中,通過共同制定規則、實施論證,然后以表揚、獎勵和適當的懲罰等方式,不斷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高,從而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活動中,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并感受到遵守規則的好處,產生新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進而增加這種行為重新出現的可能性。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體驗和接納規則,真正將規則轉化為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大班足球游戲“紅燈停,綠燈行”中,我們首先和幼兒共同制定游戲規則。遵守“交通規則”就會被評選為“文明小司機”,違反“交通規則”就要被扣分或者吊銷“駕駛執照”。玩法:當“交警”(幼兒)出示紅燈時,幼兒擋球并控球,當“交警”(幼兒)出示綠燈時,幼兒方可連續擋球向前行進。讓幼兒知道在競賽中不僅要速度快,更不能違反規則(闖紅燈)。游戲中教師及時紀錄幼兒的表現。大班幼兒對“駕駛執照”了解得非常清楚,遵守交通規則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行為,一張小小的“駕駛執照”免去了教師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將活動的規則與孩子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幼兒注意遵守規則,控制自己的違規行為,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煩瑣的講解、強調,同時又培養了孩子的自制能力和社會性意識。
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思想》中指出:“要做一位現代中國人,必須學會合作。”幼兒時期正是人的各種合作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幼兒進行合作訓練的最佳時期。學會合作且主動尋求合作,能夠幫助幼兒在與同齡兒童的交往中找出自己的行為方式,建立歸屬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有責任抓住幼兒合作意識形成的關鍵期。而足球運動作為團隊運動能讓他們積累集體生活的經驗和學習做人的規矩,進而學會相互關心、相互謙讓、相互協作。
作為一項團體運動,孩子在踢球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隊友互動,且很容易在過程中親身體會到合作的魅力。如果合作默契,球就更容易進入對方球門,比賽也更易取得勝利。孩子剛接觸足球時,常常是一堆人聚在一起搶球,球半天都不動;有時,球踢過來,如果有人沒接住,別的孩子就會指責,甚至吵架;還有些孩子因為自己能力突出嘲笑比他弱的孩子。這時,我們就引導孩子觀看比賽視頻,讓孩子感受到團結合作的感染力。孩子們會發現,開賽前每支球隊的隊員都會聚在一起,或頭抵著頭,或手疊在一起,用不同的方式相互加油、鼓勁。
我們還有意識地組織一些需要相互合作的游戲,如我們經常玩的“爭分奪秒”(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幾組,每組排頭幼兒雙腳夾球跑,跑到終點將球遞給第二名幼兒,以此類推,先到終點為勝。)兩人三足的游戲(玩法:每組兩人自由組合,每組幼兒腰間夾一個皮球前進,繞過前方的障礙物——椅子回到起點)這些游戲給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提供了展臺,讓他們明白必須用心合作才能贏得比賽,體驗與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通過足球合作性游戲,幼兒正逐步掌握著與人協商合作的技能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分享快樂,收獲成功。
設計足球游戲和制作游戲材料是開展足球游戲的基礎。在游戲設計中我們有兩種基本的方式:一種是將足球視為重要的游戲材料及資源,從足球這一特殊材料出發設計游戲;另一種是借用其他游戲中的材料和運用廢舊物品設計游戲。有趣的足球游戲不僅有情節,還要有豐富的游戲材料,材料的提供與使用是讓幼兒喜歡并積極參加足球活動的重要因素。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因而,在選用游戲器材時,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以節約為原則,并根據材料的特征設計游戲,盡量做到一物多用,將廢舊材料變成幼兒游戲中的各種活動器材,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在活動中發現材料的特性,通過嘗試、比較、創新,認識一些新材料、新玩具,學會一物多玩。這樣,既解決了材料、玩法單一等問題,又能鍛煉幼兒體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幼兒的節儉習慣。
例如,我們請小朋友搜集了一些空的礦泉水瓶、可樂瓶,裝上不同顏色的水,讓孩子們把這些瓶子當成障礙物,讓幼兒練習帶球繞障礙物、踢球擊瓶等。又如,我們利用紙箱做成各種各樣的球門,讓幼兒創編玩足球的方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腳部力量,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此外,訓練后已經破損的足球,我們也將它們充分利用了起來。與幼兒一起做成了精美的足球盆栽、足球吊飾等,培養了孩子的廢物利用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創新意識。足球游戲中廢舊材料的利用使幼兒的節約意識和行為步步強化,漸漸形成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必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從認識到行為,并且逐漸內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演變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貫穿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更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載體。足球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鍛煉健康的體魄,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運動習慣,還可以培養他們勇敢、堅強、積極等優秀的品格,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在足球游戲中滲透養成教育,有效地幫助幼兒養成互相合作、遵守規則、勤儉節約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像充盈在生活中的新鮮氧氣,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讓幼兒終身受益。
(江蘇省徐州市奎山中心幼兒園)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