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麗娟
在幼兒的眼中,世界萬物都擁有著獨特神奇的色彩,無論是天空、大地,草木、動物,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幼兒們從中看到的是不一樣的色彩,感知到的是不一樣的感受。他們樂于把自己的感受用繪畫等藝術方式表現出來,把自己感興趣的和幻想的事物呈現在紙上。幼兒的觀察記憶、創意和表現能力都能通過繪畫等美術活動得到提高。因此,美術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從日常的美術教育課程角度出發,簡單地探討了如何組織、實踐創意美術課程。
學前美術教育往往只注重幼兒表現的技能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過程中的感情態度的變化。幼兒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是表現他們對事物認知的重要方式。幼兒期進行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感性認識,使其通過自己的感性神經和審美觀念,用藝術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對美的認知,將自己對外在事物的看法以及感情變動呈現在紙上,同時體驗藝術創造所帶來的快樂,而不是通過教師過分強調繪畫技能以及標準化,讓幼兒進行機械的模仿,最終所有幼兒創作出幾近相同的作品。
學前美術教育應是以幼兒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一種啟蒙教育。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創意環境,激發幼兒發現美、創造美的思想情感,使其體驗自由創作,自由表達的快樂。每個幼兒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形式都不相同,因此在學前美術教育中,要以個性獨特、形象生動的創意作品為主,將美術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支持并鼓勵幼兒進行個性創作。不管是藝術創作所選擇的事物還是進行創作時所運用的方法,都應尊重幼兒的個性,力求保護獨特且有其個性趣味的美。
此外,還要以生活為出發點,結合多種表現形式,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感受美并培養發現美的意識,進行自我思考并形成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讓幼兒在放松、自主的創意氛圍環境中發揮創造能力,盡情想象,創造出不同的美。
我園有自己的園本課程,美術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幼兒表達與主題相關的情感與認知的重要途徑,是幼兒與主題活動相關經驗的發展、延伸與深化。
1.以自然物為素材,自然生成創意美術拓印畫、拼貼畫、想象畫等。
2.順應幼兒的經驗需要,靈活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允許主題自身的延伸,讓主題與主題之間自然過渡。
3.把主題內容劃分為多個線索:每條線索都是靈活開放的,滿足幼兒的經驗發展,在活動中可記錄幼兒繪畫進步周記,制定一定的學習計劃,了解主題的不同,制作親子圖書等。

生活中有四季的變化,有各種名勝古跡、自然風景、城市建筑、人文環境以及公共設施,范圍廣泛又具有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恰恰又為幼兒的創意美術提供了非常廣泛的素材。
1.在活動開展前,請幼兒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去多方面地了解與主題相關的信息。
2.開展班級討論,教師引領幼兒將大家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歸類提升,從中找出幼兒的關注點與興趣點。
3.用與主題相關的元素來布置班級環境,讓幼兒們參與其中,將幼兒園打造成一個奇幻的卡通大樂園,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都生成一系列創意美術活動。
4.注重社會大事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了解到與事件相關的內容,由此激發其美術創作的興趣。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就是因興趣而形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幼兒的興趣一旦被激發,那他絕對會精神愉悅、思維敏捷,常常會有令人驚喜的創作表現。因此教師平時在開展創意美術的活動中,會以多樣、趣味、靈活的形式來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1.提供實物,引導觀察
例如,小班美術活動“可愛的小雞”,教師提供了十幾只小雞供幼兒仔細觀察。通過觀察,幼兒總結出小雞的嘴巴是尖尖的,腦袋是圓圓的,身體是胖乎乎的等。教師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經驗內化,在此基礎上請幼兒大膽地創作和表現。有的畫小雞在低頭吃蟲草,有的畫小雞頭靠著頭,有的畫在奔跑的小雞……幼兒們所創作出的作品自然讓人欣喜。
2.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多媒體
例如,在中班幼兒美術活動“熱鬧的運動會”中,教師給幼兒播放幼兒園運動會比賽時的視頻、照片,幼兒不僅有了參與運動會的前期經驗,還能在多媒體課件上再次直觀地看到自己與同伴在運動會中的狀態。幼兒們有了實際的觀察與體驗,再加上獨特構思,他們所創作出來的熱鬧的運動會美術作品當然是多姿多彩的了。
3.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美術活動
例如,《螞蟻和西瓜》是一本極具趣味性的繪本,一塊大西瓜和一群小螞蟻,構成了看似簡單,實則有趣又有意義的故事。美術活動中教師先通過課件(一個黑色的點,擴大到一點紅色,逐漸擴大到大西瓜),讓幼兒大膽猜測。以問題來引導幼兒撕貼出自己喜歡的西瓜,接著通過出示螞蟻局部圖,讓幼兒拼一拼,進一步感知螞蟻的身體結構,然后引導幼兒思考:如果你是螞蟻,發現這么大的西瓜會怎么吃(坐著,站著,趴著)?吃不完怎么搬回家(用直升機,繩子,梯子,跳跳床等)?再引導幼兒做一做相關的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螞蟻的動態。接著提問:“小小螞蟻和大西瓜之間到底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激發幼兒大膽地展開想象,最后集體講評作品,回歸繪本。
班級美術區域里,教師會提供豐富的繪畫及手工材料,來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如各類紙張、各類筆、太空泥等,師生還會共同收集許多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如毛線、吸管、堅果殼、紐扣、樹枝、冰棒棍、紙板等,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條件。
教師給幼兒發揮創意的時間,還為幼兒提供自由的藝術空間。幼兒可以在美術區畫一畫,做一做,剪一剪,貼一貼,捏一捏,他們會用自己喜歡的美術方式去表達創作,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是成人無法達到的。幼兒會在石頭上畫畫,會用各類自然物拼擺作品,會把各類木棒、木棍利用膠槍進行組合,會在各種形狀的紙板、卡紙上涂鴉。
每個班級都有作品展示袋,還有大大小小的美術作品展示的版塊。幼兒的美術作品會被展示出來,營造幼兒園、班級內的藝術氛圍,也讓幼兒們能從他人的作品中有所習得,拓展了幼兒們的眼界。教師會把作品進行有機的整合,創設情境性的環境。例如,大班幼兒創作《花瓶》,活動前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需要收集哪些類型的花瓶,怎樣為幼兒布置出寫生的感覺。集體討論后決定用大塊的純色布鋪蓋在壘高的桌椅上,最后把花瓶擺在上面,這樣突出主體有利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作品完成后,將桌椅、蓋布、花瓶移到走廊,并將幼兒的作品用即時貼裱了一個畫框,錯落有致地貼在走廊的墻面上。幼兒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可以將實物與作品相匹配,更加直觀地欣賞和感受同伴的繪畫創作。而且因為走廊的特殊性,能讓幼兒隨時感知美,不經意間收獲美,讓“美”的小種子自然而然地在幼兒心中萌生。
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家長也是幼兒美術課程的參與者、表現者、引導者。每年的元宵節,幼兒園都會開展親子制作燈籠的比賽,家長與幼兒共同尋找材料,共同討論,共同制作,創意滿滿:有的用洗菜籮做,有的用紅包疊,有的用一次性筷子編……許多奇特有趣的制作讓人耳目一新。關鍵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幼兒也在不斷習得。例如,在中班主題活動“我是南京娃”中,有個前期的經驗準備,需要家長帶幼兒了解南京的傳統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他們在了解的過程中收集了許多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還帶來了云錦、剪紙、雨花石、繡花鞋等手工藝品,開闊了幼兒的眼界。
學前美術教育的創意美術課程應是以幼兒為主導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用,著重于培養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提升其審美能力,鍛煉手工能力,充分激發其潛能。教師應貫徹落實美術創意課程的基本理念,并結合每個幼兒不同的現實情況運用到課程教育中。著重培養興趣,鍛煉能力,絕對不能將學前美術創意教育課程做成機械式的模仿教學。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明發濱江幼兒園)
[1]邊霞.幼兒園情景創意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組織實施[J].幼兒教育,2013,(2).
[2]吳忠.幼兒創意美術教學策略研究[J].幼教天地,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