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陳曉東 ,顧江濤 ,趙 斌 ,朱 斌 ,季昌好 *
(1.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針對當前規模化養殖中種植業和養殖業相對脫離、冬春季青飼料短缺、生產效益不高、農民增收難等問題,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大麥創新團隊在國內率先提出并開展了大麥青飼青貯種養結合系列研究[1-4],在長豐、壽縣、馬鞍山、定遠、阜南、太和等地,選擇規模化養殖合作社、種養植大戶、家庭農場,開展大麥在牛、羊、豬、鵝、水產等養殖中進行飼料利用的技術示范,不僅為草食動物規模化養殖提供了優質靑飼(貯)飼料,還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在緩減農業污染方面收到了良好成效。本團隊研發的“大麥青飼(貯)種養結合生產技術”在2017年被遴選為農業部100項農業主推技術(農辦科[2017]25號推介發布)之一。為進一步加快該技術推廣應用,更好地服務三農,現介紹如下。
現階段中國農業生產結構正沿著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方向發生根本性調整,農區畜牧業正向綠色提質(量)增效方向發展。建設以養定種、以種促養、糧飼統籌、農牧結合新型種養結構,是實現現代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
目前中國草食畜牧業規模化養殖迅速發展,但養殖中存在冬春季青飼料短缺與牲畜糞便處理2大問題。如何解決冬春季青飼料短缺,降低飼料成本,改善畜禽肉品質,提高畜禽肉產量,保護生態環境,對于畜禽養殖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種植業與養殖業相對脫離,生產上存在“兩張皮”現象,導致種、養業生產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農民增收緩慢。因此,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生物質產業,提高土地產出率,降低飼料成本,才能提高我國畜禽肉的品質、產量和市場競爭力。
大麥是優質飼料作物,其籽粒與營養體均可作飼料來源,且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高于玉米、小麥[3-5]。在我國傳統養殖中,絕大多數是利用大麥籽粒,其青綠秸稈(苗)利用價值尚未開發。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合肥試驗站(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基于大麥飼用價值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大麥養羊種養結合循環利用模式”(圖1),在種養示范戶、企業的生產應用中已初具成效。
應用大麥青飼(貯)種養結合生產技術,青飼(貯)飼料總產可達3 t/667 m2左右,按青飼料450元/t計,產值1 350元/667 m2;大麥養羊種養結合,可節約養殖成本100元/頭(羊)左右。同時,由于發
王瑞,陳曉東,顧江濤,趙斌,朱斌,季昌好.大麥青飼(貯)種養結合生產技術[J/OL].大麥與谷類科學,2017,34(6):56-58[2017-12-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71212.1823.010.html展生物質產業和過腹還田,可明顯減少秸稈焚燒、化肥農藥用量和農業面源污染,將產生巨大社會和生態效益。

圖1大麥養羊種養結合循環利用模式
在中國中、南部秋播大麥產區推廣的飼料大麥有皖飼麥1號、皖飼麥2號、皖飼啤14008、浙皮10號、鹽豐1號、揚飼麥1號、揚飼麥3號、華大麥10號、華大麥11號、鄂大麥507、鄂大麥934、駐大麥4號、駐大麥6號、駐大麥8號,云飼麥3號、云飼麥8號、V13、保大麥8號和中飼麥等。
3.2.1大麥種植技術。根據不同地區生態條件、種養結合利用模式,進行品種選用和播種期、播種量的確定。對越冬期放牧利用的田塊,建議適期早播并適度加大播種量,以增加單位面積生物產量。作為籽實或青貯飼料生產的田塊,建議結合品種特性,適期播種,晚播田適當增加播種量。
3.2.2冬季放牧,提供青飼料。秋季播種,于大麥分蘗期葉片明顯增多時,進行畜禽放牧,實行輪牧管理,春季拔節后停止放牧,保障大麥再生。放牧過程中,畜禽糞便回田,為大麥再生提供養分。
3.2.3春季刈割,提供青飼或青貯飼料。春季拔節后主莖株高20~30 cm刈割,可實行1次或多次刈割,
為畜禽養殖提供青飼草料。刈割留茬高度為5 cm左右,刈后追施適量畜禽糞腐熟肥料,促進大麥再生。青貯大麥,于孕穗至乳熟期刈割整株,切短至3~5 cm,密封壓實,加入乳酸菌菌劑,使pH值迅速降低至4.2,發酵30 d以上,保障青貯飼料品質。
3.2.4 夏季收獲籽粒,作精飼料。青飼刈割1~2次后,再生植株可正常抽穗成熟。籽粒收獲曬干后粉碎,按20%~30%比例配制配方飼料,可提高飼料的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改善飼用品質。
3.2.5畜禽糞便堆肥還田。通過堆肥發酵,高溫50~60℃達5 d以上,殺死有害病原菌與寄生蟲,促進可利用的營養素N、P、K大量釋放,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
我國中、南部秋播大麥區,特別是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河南、云南、四川等冬閑田較多的稻麥輪作區。
畜禽養殖中,對于放牧和收獲青貯飼料的時間節點,各地要因地制宜。
[1]CHEN X D,ZHAO B,CHEN L,et al.Defoliation enhances green forage performance but inhibits grain yield in barley(Hordeum vulgareL.)[J].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16,52(3):391-404.
[2]陳曉東,趙 斌,王 瑞,等.不同刈割茬次與刈割時期對大麥飼草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2):36-39.
[3]陳曉東,趙 斌,季昌好,等.大麥、小麥飼草產量與品質差異及適宜刈割次數研究[J].作物雜志,2017(3):81-84.
[4]陳曉東,趙 斌,季昌好,等.刈割期對多棱飼料大麥飼草及籽粒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J].麥類作物學報,2017,37(2):1-5.
[5]朱睦元,張 京.大麥(青稞)營養分析及其食品加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