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王彥平
1.山東省泰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外二科,山東泰安 271000;2.山東省泰安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科,山東泰安 271000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響。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首選的是股動脈切口Fogarty導管取栓術,具有治療效果好,術后恢復時間短的特點,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1]。雖然可以取栓成功,但是部分患者需要承受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痛苦,甚至是威脅患者的生命。該文中對該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有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70.9±2.7)歲,病程 2 h~4 d,平均病程(1.2±0.3)d,觀察組患者中男32例,女 18例,年齡 51-80歲,平均年齡(71.2±2.9)歲,病程 3 h~4 d,平均病程(1.1±0.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分析比較。
所有患者均進行股動脈切口Fogarty導管取栓術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包括:①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給患者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治療方法、不良反應以及護理措施、效果等,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定的認識,從而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給患者介紹手術的步驟、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做好手術的準備。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注意患者患肢的保暖工作,預防感冒,叮囑患者按時休息,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叮囑患者不能用手對患肢進行按摩,避免血栓的脫落。護理人員準備好手術需要的醫療器械、藥品、搶救藥物等。②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要認真核實患者的身份,無誤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心電圖。協助麻醉醫師和手術醫師的工作,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出現異常及時報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③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患肢的皮膚狀況,做好保暖工作。給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的營養。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訓練,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的形成。叮囑患者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加減藥物。
采用視覺模糊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采用卡式功能狀態評分法(KPS)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采用Cooley[2]對患者的優良率進行記錄。
該次研究選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 (±s)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展開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優良率為94.0%(47/50),對照組患者優良率為 78.0%(39/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VAS和KP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和KP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VAS和KPS評分比較[(±s),分]
組別VAS KPS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P 3.7±1.1 5.5±2.4 2.46<0.05 89.5±4.3 76.6±5.1 7.32<0.05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指的是栓子從患者心臟或近側動脈壁脫落流向遠端,造成動脈血流阻塞,從而使肢體缺血發生壞死的過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麻木、疼痛、皮膚顏色和溫度的改變等[3],病情危急,需要及時給予診斷和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是常規護理,但是效果不佳,圍手術期護理是針對患者的疾病從患者入院后到出院進行的一種護理,包括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入院后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使患者放松心情,積極面對疾病的治療,提高護理依從性。護理人員做好自己的工作,術前準備好術中需要的設備、藥物等,使手術順利進行。術后對患者的飲食、作息、運動訓練等進行計劃安排,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患者身體盡快恢復。該文中主要對該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優良率為94.0%,對照組患者優良率為7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的VAS和KP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圍手術期護理在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中應用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