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穩中求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同時也是經濟工作方法論。當前,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環境和傳統環境存在明顯的差異。鑒于此,我國應在新的發展理念的引導下,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經濟發展新常態,逐步實現新的發展思路。從這一思路可以明顯看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集中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注重供給側結構優化,實現政策層面和改革行動協同發展。
在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直接刪除了2015年、2016年提出的“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內容,重點提出“新時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結合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黨的十九大思想,發現三者的思想完全一致。新時期,這一思想的出現與2016年經濟增長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密切相關,經濟的迅速增長為之后的增速放緩奠定了基礎,為提高經濟下行容忍度提供了條件。另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毋庸置疑,在經濟發展進程中也需要結合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促進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
穩中求進,穩是市場發展大局,進則是市場發展目的。兩者辯證統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促進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企業需要注重消費需求發生的新變化,創新技術及商業模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提高企業生產質量標準,強化質量監控,實現市場競爭的公平性,為我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有效緩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鄒善勇
2018年1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