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韋瑋
摘 要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發用電計劃的有序展開,電力市場格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發電企業的競爭愈演愈烈。這就需要發電企業深入分析自身的內部資源以及核心競爭力,充分認識到電力體制改革給發電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有效解決內部存在的矛盾,不斷完善上下游的產業鏈,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以及模式創新等來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使得發電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電力體制改革,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發電企業面臨的挑戰,同時提出了相對應的改進策略,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 電力體制改革 發電企業 挑戰 策略
一、引言
我國進入了“十三五”期間,經濟方面進入了新常態。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各種全新的能源都得到了應用,這就造成了電力需求所有下降,再加上管理運營、服務難度的增加,電力體制的改革是大勢所趨。隨著市場機制改革越來越深入,市場電量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發電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現階段是發電企業進行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所以需要深入分析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這對于進一步促進發電企業的市場化運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發電企業面臨的挑戰
(一)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經營態勢
第一,從2016年的情況來看,受到整體經濟以及其他因素(例如煤炭價格上漲、電量電價下降等)的影響,發電企業的經營效益有了較大程度的下降。從“十三五”的整體經濟發展規劃來看,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下去,預期在2017年的社會用電量增速會下降到2%左右,會比裝機增速要慢很多。另外,相關設備的利用率(以“小時數”進行衡量)也在不斷降低。從中電聯2016年電力工業統計快報的數據可知,2016年的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785h,同比下降203h,創196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第二,隨著電力改革的持續深入以及計劃電量的逐漸放開,配售電業務內容在不斷增加,這就造成了售電企業的規模不斷加大,進行電力市場交易的比重在不斷增加。另外,新能源補貼力度的下降以及新建光電和風電上網電價的下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的盈利水平。但是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雖然煤炭價格有所上漲,但并不能推動電價的上升,電價反倒會有所下降,這也是對發電企業的重要考驗。
第三,除了上述內容所提到的煤炭價格上漲、電量和電價下跌等情況外,由于目前市場上存在著供大于求的情況,這就造成了發電企業存在著嚴重的棄風棄光現象。特別是西北地區更是嚴重,其棄風棄光電量達到了全國的近50%。表1顯示了2015年某些區域棄風棄光的情況。
(二)急需實施進一步的深化改革
從國家提出的相關要求能夠得知,“1+N”的國企改革系列方案會全方位實行,要不斷對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優化完善,要形成靈活高效的經營機制,并且要實現相互之間的有效監督。其中,電力行業是國家要先期進行的混改行業,所以發電企業要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獲得實質性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電企業需要更新市場經營理念,并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要進行一系列內容的改革,如營銷模式、客戶服務水平等。
(三)急需進行轉型升級
隨著我國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的實施,油氣要逐漸地替代煤炭,在降低煤炭消費的同時要增加石油、天然氣應用的比重。要采用更多的非化石能源來替換化石能源,特別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核能、水能等。我國計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5%左右,到2030年達到20%左右。對能源供給結構進行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有效處理煤電過剩問題,大力促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的應用,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的能源需求,真正實現能源結構方面的轉型,滿足國家就能源方面的“十三五”規劃。所以發電企業需要面對的就是應對煤電節能減排改造方面的挑戰,進行及時的轉型升級,從而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滿足國家對于能源方面的要求。
三、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發電企業的改進策略
在電力改革過程中,發電企業應該充分發揮企業所具有的協同效應,在調整能源結構以及構建商業生態圈過程中確保傳統競爭優勢的同時,也要積極發展輔營業態圈,擴展多維度業務。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對于電力行業的國企來說,進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對資產進行上市,使資產證券化。另外,電力體制改革的另一突破點就是對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利用改革來降低資金杠桿率能夠有效增強發電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管控能力。
從以往的資料中能夠得知,我國的發電企業始終處于較高的負債狀態,例如我國的五大發電企業(主要包括華能、國電、華電、大唐以及國電投等)的資產負債率大都在80%以上,如表2所示。所以從目前來看,在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發電企業需要通過相關措施(如企業兼并重組、盤活存量資產等等)來降低杠桿率以及防范資金風險,這是發電企業首要實現的目標。
對于快速發展的電力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電企業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資產證券化率,優化債務結構,不斷發展股權融資,這樣不但能夠滿足現今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的要求,給“混改”帶來實質性的內容,更能夠增加發電企業的國有資本,增強發電企業的資金風險抵抗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資源方面的優勢,增強國有企業管理能力以及運營能力。
(二)完善上下游產業鏈
第一,電力體制改革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重組原有國有資本,要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發電企業改革的內容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加大配電網的投資建設,二是建立售電主體。這對于發電企業來說是全新的機遇以及全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發電企業需要對電力體制改革給予足夠的重視,要積極給予配合,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試點;同時要積極地進行產銷對接以及發售一體方面的研究,不斷擴展經營市場,最終形成能源供應和服務的綜合型企業。endprint
第二,對于發電端來說,發電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性優勢,集中管理公司內部的機組運行情況、電煤調配情況以及發電設備的檢修等生產方面的內容,形成區域性的發電系統,從而提升發電設備的可靠性,降低停發的頻率和周期;同時要對發電機組實施結構性優化,提升新能源發電所占比例,確保設備穩定發電的同時提升其利用率。對于配電端來說,發電企業要積極參與到電力體制改革所開放的增量配電網業務當中,要和電網企業以及地方政府開展積極的合作,要參與到增量配電網投資以及建設當中,要特別加強已經完成申報的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的落實情況,進行配網資產的有效配置,最終形成配售電一體化的專業能源企業。對于售電端來說,發電企業要加強區域配售電一體化模式建設,在確保區域性能源供應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形成能源網絡,重點關注幾個方面的內容,如調峰調頻激勵、需求側響應、電價逐時變化等等,不斷降低用戶成本,提升用戶滿意度。另外,發電企業在自身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也要加大和社會化售電企業的合作力度,可以建立起聯合性質的售電企業,增加銷售渠道,鞏固市場份額。
(三)提高發電企業的運營管理水平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社會各個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能源供應方面也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發電企業也可以建立起配售電一體化、專業性較強的能源企業,充分利用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技術提升綜合能源服務水平。
第一,發電企業需要利用全新的模式以及全新業態來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要加大能源產業發展中新技術的應用力度,如智能發電技術、智能供熱技術、風光電多能互補優化控制技術、熱電冷熱儲能技術等等。
第二,要以能源互聯作為最主要的內容建立起不同形式(包括熱、電、氣等)的能量管控系統,從而提升不同類型能源的利用率,并且能夠提升區域內的綜合能源轉換效率,對能源利用結構進行優化完善。
第三,要加強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的應用,深入挖掘互聯網中的信息數據,將其高效應用在未來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能源網絡協調優化和調度、能源網絡及關鍵設備運行健康狀態、分布式能源的容量規劃和設計、風能太陽能資源的實時預測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管理等等。
第四,加強金融體制方面的改革以及創新,積極推廣相應的金融衍生品,如培育綠色電力證書、電力期貨、發電權交易以及碳交易等等,要形成集能源供應和交易、數據服務以及金融服務于一體的能源互聯網化運營體系,最終形成能源互聯網的全新模式。
四、結語
隨著煤炭價格上漲、電量電價下降等各個方面的影響,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的發電企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機遇。發電企業需要認清形勢,積極調整企業發展思路和模式,跟上改革的步伐,為國家的能源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者單位為四川鐵能電力開發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郝宇,鄭少卿,彭輝.“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國能源經濟形勢展望[J].背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2):28-34.
[2] 單葆國,孫祥棟,李江濤,等.經濟新常態下中國電力需求增長研判[J].中國電力,2017,50(1):19-24.
[3] 李瓊輝.新能源發展關鍵問題研究[J].中國電力,2015,48(1):3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