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 公共管理是政府調節全社會健康運作的重要方式,是維護社會和平、正義的重要手段,而民生問題是我國在發展壯大過程中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解決民生問題,是為全社會民眾謀福祉的關鍵性體現,是切實增強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能夠長久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 公共管理 改善民生 意義 對策
公共管理是影響我國社會運作效率、公平性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手段的落地,能夠切實促進我國居民生活的整體改善。本文著重闡述公共管理對于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以及強化公共管理的策略和手段。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也能夠為關心這一話題的人提供參考。
一、公共管理對改善民生的意義
(一)促進社會分配的公平合理性
一個國家的公共管理,對于全社會分配的公平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生活逐漸豐富,但貧富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這對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容易在社會運轉過程當中滋生不穩定因素。因此,應通過公共管理的調節作用,利用各種政策工具調節收入,并且提供公共性的服務、公共產品,讓社會發展更加穩定,在不影響社會生產效率和創新的情況下,促進社會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二)促進民生需求的滿足
公共管理能夠促進民生需求得到更大范圍的滿足。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越來越關注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其發展成熟程度被當作衡量整個國家發展健康度的重要因素,人們對于公共服務和產品呈現出越來越大的需求。具體來說,公共管理可以通過自身的財政實力來提供公共產品,如公共交通工具、全覆蓋網絡、公共衛生間、公共充電等,讓居民用極低的成本或是免費享受公共產品帶來的便利和服務。
(三)保障特殊人群的生活
在民生問題中,除了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問題,特殊群體的問題需要得到更為廣泛的重視,例如一些殘障人士、老年人等,其自身行為能力相對于普通人較差,在經濟上很難得到基本生活的保障,而公共管理措施可以通過調節,如公共崗位提供、公共財政支出保障等方式,讓特殊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可以有基本的收入來源和基本生活保障,促進社會整體發展的和諧統一,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在一定程度更體現出整體民生問題的改善。
二、公共管理對改善民生的強化對策
(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政府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民生問題改善的基礎。而當前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往往是對經濟市場進行調節,而對于公共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就需要政府對自身的職能有更清晰的認識,并且積極地轉型,真正將公共管理作為政府運作的主要工作任務,將政府打造成為公共服務部門,成為社會廣大居民群體生活問題的解決者,對財政支出作出結構性調整,讓更多的資源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最終切實促進社會民生問題的改善。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
公共管理作為調節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調節社會整體運作的公平性,并且保證社會的運轉效率。作為經濟市場自發調節的重要補充,政府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依托于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通過政策來規范社會范圍內各主體的行為準則。因此,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是影響政策效用的重要因素;保證公共政策的公平、民主、科學以及合理也是影響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制定公共管理政策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具體的情況進行大量的調研,避免政策帶來不利于社會健康運轉的影響。
(三)公共管理過程中的公開透明性
政府實施公共管理,是通過公共管理政策、公共管理服務和產品來調節社會的運行,提升全社會居民日常生活的質量,改善和優化人民生活。在這一過程中,普通群眾作為公共管理的受眾,對于公共管理過程中的政策制定、服務和產品制定擁有最權威的發言權,政府可以通過打通社會普通群眾與政府對話的通道,讓人們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盼,提升普通群眾對于社會公共管理事業的參與度,讓全社會的公共管理可以更加透明,促進民生的真正優化和改善。
(四)清晰權責,規范公共管理
在公共管理實施的過程當中,政府應該在法律范疇內對整體體系進行規范,確保在公共管理過程中所制定和采取的政策有強有力的保障,確保公共管理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各行為主體的行為能有依據和評判標準。另一方面,在制定公共管理相關政策的過程中,我國需要明確實施公共管理的各層級主體的權責,促使公共管理工作能進行更有效的監督。并且在現行制度中,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權力下放不足,而基層部門本身財政收入有限,因此,優化各層級單位的權責也能夠促進公共管理政策更好地落地,為全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五)注重公共事業的發展
在社會運轉過程中,公共事業的發展是影響整體公共管理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方面。而所謂的公共事業發展,并不單單指的是政府部門全力主導的事業,也可以由社會上的機構進行牽頭組織。目前,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開始注重公共事業領域的發展,各種公共服務的非營利機構誕生,其本身的運作并不具有營利性,并且融資渠道多樣化能夠保證自身的資金運轉。此類機構的發展可以對政府主導的公共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和補充作用,最終促進民生情況得到多維度的改善。
(作者單位為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巖.加強公共管理,優化改善民生[J].東方文化,2016(04):56-57.
[2] 黃平.加強公共管理與民生的關系[J].熱點分析,2016(09):24-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