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摘 要 近年來,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在政府投資、財政資金分配、公共資源轉讓、國有資產監管、政府采購以及公共工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避免了很多潛在的風險,為事業單位健康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一些地方、一些事業單位還存在著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監督力量軟弱、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基于此,本文對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管理 措施
一、事業單位和企業內部控制的不同
(一)控制目標有所不同
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具有明顯的市場性,就是為了經濟效益最大化、股東利益最大化或者價值最大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具有明顯的非市場性,無論是全額撥款、差額撥款,還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最直接目標還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實現更好的社會效益,滿足社會公益需求,而不是為了獲取高額利潤。
(二)內部控制的內容有所不同
相比較而言,對于知識密集型的事業單位,涉及科技、文化、衛生、勘察、測繪等等,會計內部控制的內容廣泛而繁多。對于不同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由于資金管理、經濟活動管理要求和方式的不同,內部控制的內容涉及的情況也不同。例如,和企業內部控制相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內容還包括政府專項支出控制和政府采購控制。對于政府專項支出,從預算、立項到資金的審批、撥付和績效考核等都需要內部控制進行監督,保障專項資金專款專用;事業單位要對政府采購實行內部控制嚴密監管,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舞弊或者差錯的發生。
(三)核算體系有所不同
相比較企業而言,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核算涉及多種會計制度,如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都有,還覆蓋了科研、文化等不同性質的經濟實體,所以核算方法有差異,而企業則是權責發生制,比較單一。
(四)內部控制體系設計的原則有所不同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設計要堅持六個結合,即全面與重點的結合、目標與追蹤的結合、日常與定期的結合、定性和定量的結合、固定和彈性的結合、硬性和軟性的結合;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要堅持三個原則,即相互監督和牽制、協調配合及成本效益原則。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意識不足
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思維的影響,一些事業單位的領導尚未認識到建立與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內控意識不足,缺乏建立適合自己單位實際工作的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方面,事業單位沒有將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列入單位的重要議事日程,忽視財務、審計等相關部門對防范單位資金、經營活動中各種風險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即便是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也認為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當自己的決策與內部控制制度發生沖突時,也要求財務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繞道走,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在實際工作中成為一張貼在墻上的白紙。
(二)互不通氣,缺乏必需的信息溝通機制
由于一些單位領導不積極落實內部控制制度,或受上級部門的影響,或考慮自己部門的小集團利益,人為地制造信息壁壘,缺乏必要的溝通機制和積極的協調意識,單位各部門人員只是領導要求了才去辦理,沒有要求就推諉拖拉、應付了事,導致同樣的制度在不同部門、不同級別、不同崗位上出現了不同的理解與不同的執行方式,給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三)事業單位財務、審計等部門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首先,許多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職數很少,有的甚至一人多崗,既是會計又是出納,造成風險隱患。例如,某基金委出納卞某在長達8年的時間中沒有人監管,一人侵吞2億元。這正是這樣的崗位設計所造成的惡果。其次,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接受再教育,提高業務水平的機會較少,評定高級職稱的發展空間也不多,大多只是能夠應付日常的事務性工作,無法通過學習鉆研技術、業務,來跟上時代發展對財務人員整體素質的要求。
(四)重考核、輕內部會計控制現象嚴重
一方面,事業單位沒有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與考核機制掛鉤的監督機制;另一方面,內審部門與財務部門平行設置,缺乏必要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很難對相關部門進行牽制。
三、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內部控制機制
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控制。事業單位應全面系統分析、梳理經濟業務活動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崗位,設置內部控制關鍵崗位,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設置清晰的決策、執行、監督機構,并建立和實施相對獨立的報告制度,體現職責明確、相互制約的原則;關鍵崗位建立人員A/B角制度,實行定期輪換制度;建立與組織機構、經濟業務及管理相適應的內部授權制度,明確授權主體、范圍與權限,規范授權管理程序,科學分配權力;根據組織機構、經濟業務及管理等發展變化、風險狀況,審慎確定被授權人的權限,并對授權執行情況持續監控、定期評估和及時調整;將內控管理嵌入經濟業務活動中,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構建內部控制的自我完善機制;制定涵蓋業務活動的書面流程,編制、執行、監督流程應講求實效性和風險可控。
(二)做好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工作
由于內部控制覆蓋單位各類經濟活動,因此單位需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提高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事業單位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將內控理念、控制措施等嵌入信息系統,以實現內部控制的程序化與常態化,有效避免人為操縱因素;信息系統建設實行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從單位全局出發,協調配合、分工合作、整合資源、實現一體化,發揮信息化建設對業務管理和輔助決策的支撐與促進作用;強化流程控制,將業務流程固化在業務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中,健全信息系統預警機制,加強風險揭示和自動控制;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做好信息安全分級和等級保護工作,強化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安全管理,加強信息系統權限管理,實現信息及系統操作留痕、存取可控、存取有效和數據完整。
(三)健全事業單位的內外監督機制
事業單位應建立經濟活動風險評估機制,由內部審計部門對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同時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內部審計部門要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進;建立內部控制檢查情況定期披露制度,及時對內控制度落實、監督檢查及評價情況予以披露。此外,事業單位還要依托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外部監管,聘用中介機構對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充分發揮外部機構監督職能的作用。
(四)合理設置崗位,提高員工素質
人力資源部門按照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定崗定編,明確崗位的權限和職責。事業單位要設立相關部門,對員工執行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和獎懲;注重對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激勵和引導單位員工加強業務學習;通過定期開展繼續教育、加強業務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雖然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但采取有效的對策加以解決,能夠使問題得以改善,并且能夠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從而給予社會更多的貢獻與價值,實現共同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為鞍山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 趙麗君,劉冬梅.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5(03):65.
[2] 李兵.如何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J].山東財政研究,2015(12):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