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琦敏++蔡惠
【摘要】“三公”經費包括公務車輛費用、公務接待費用、公款出境費用。“三公”經費的存在直接關系到公務業務的效率與質量。然而“三公”經費的控制存在一定問題,造成“三公”經費過高、透明度不佳等,進而誘發多起違規事件。故此,需結合國有企業“三公”經費的基本情況,研究“三公”經費的具體控制與監督方式,旨在提升“三公”經費的透明度,控制支出水平等,進而推動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三公”經費;控制;監管方式;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我國重要的企業單位,關系國家發展與社會安定。國有企業相關部門和單位,在日常公務處理中“三公”經費是不可缺少的。“三公”經費可確保國有企業的相關業務正常展開。但是,“三公”經費也存在一定問題,包括內部管理問題、專項經費不清晰、透明度不高,嚴重影響招待、會議等,甚至可造成違規事件發生,亟須改進與完善。基于此,本文對“三公”經費展開研究,分析其具體的控制與監管方式,內容如下。
一、“三公”經費簡述
“三公”經費是指公務車輛的購置和運行費用、部門人員因出境所產生的費用和公務招待費用三部分。“三公”經費用是保障部門工作效率、履行職責的關鍵,其具體的“三公”經費的作用為:
(一)為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國有企業作為服務于民眾與民生的關鍵,所有工作活動均建立在國家和群眾利益的基礎上,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而“三公”經費則是保障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可為國有企業人員在工作期間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確保其出行便利,提高出行效率。同時,在進行行業交流與學習時,則需展開公務接待,對改善國有企業的溝通和交流具有積極的作用,綜上所述,“三公”經費為國有企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明顯提升國有企業各部門工作效率。受市場競爭機制影響,國有企業同樣面臨市場競爭,這也就使得國有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效率成為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借助“三公”經費可有效提升國有企業的工作效率,如公務車輛可為工作提供便利,并節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促進工作人員的任務效率得到有效改善。
二、“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管問題研究
盡管國家對“三公”經費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也起到了一定的約束效果,但受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仍舊存在“三公”經費控制與監管力度問題,造成“三公”經費較高,甚至出現違規事件的發生,故此,結合“三公”經費控制與監管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為具體的控制與監管方式選擇提供參考。
(一)“三公”經費管控制度問題。由于國內對“三公”經費的相關制度仍舊不夠健全,缺乏統一的制度與規范,造成不同區域存在不同的標準,國有企業同樣面臨如此問題,不同區域內的“三公”經費支出數額存在明顯差異,這也就加大了“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督的難度。同時,“三公”經費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問題。由于“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督,會造成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影響一些工作的開展,進而導致部分部門對“三公”經費的控制重視程度較低,缺乏完善制度保障,則造成支出較為隨意。
(二)“三公”經費會計科目、會計核算問題。財務部門對“三公”經費實施的會計核算屬于事后監督,但同時,具體的會計科目與會計核算,同樣存在問題,嚴重影響“三公”經費的管理與監督水平。缺乏詳細的計算科目,必然會造成“三公”經費的隨意記錄、入賬,且缺乏專門的總賬與分賬,進而造成部門“三公”經費記錄模糊,影響后續統計與控制。而且,受到核算科目不清晰的影響,可造成“三公”經費中隱藏一些其他費用,造成核算困難與混亂,嚴重影響國有企業的支出。
(三)控制監督的有效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控制“三公”經費的基本目的是降低“三公”經費,規避“三公”經費嚴重超出,而監管則是對具體的“三公”經費內容進行監督管理,減少“三公”經費使用混亂和違規。但是,國有企業在對于“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督的工作中,需進一步完善長期控制監管機制。由于這一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致使國有企業內部分人員,存在對經費開支的錯誤認識,人為公務任務多花經費是理所當然,嚴重影響國有企業“三公”經費的支出水平。此外,國有企業還面臨大量的審計、檢查等工作,這些任務的影響,就造成“三公”經費的控制較為困難。
(四)需進一步規范預算編制。“三公”經費的預算編制,是關系到“三公”經費控制的關鍵,規范預算編制,可確定某一段時間內的“三公”經費情況,并根據這一預算編制進行控制,盡可能的規避“三公”經費超出預算的目的。但是,如果預算編制缺乏嚴肅性、科學性,重視程度不足等,均會造成預算編制的作用不明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影響國有企業“三公”經費支出,制約國有企業的發展與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三、“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管方式
鑒于上述分析的“三公”經費控制與監管的問題,對其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控制與監管方式,內容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三公”經費制度。借助建立“三公”經費的控制制度,完成對“三公”經費的規范與控制,國有企業可在既往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的政策法規,構建符合自身制度。如:建立完善的“三公”經費審批制度,由一些具有一定權力的領導成立審批組,規避權利壓力,進而保障“三公”經費審批的公正性。又如:構建完善的“三公”經費責任制度,并根據具體公務內容,制定具體的定額,經費超出部門與相關工作人員相掛鉤,盡可能減少超額支出的情況。再構建嚴格的“三公”經費審核與核算制定,定期展開“三公”經費審核,結合預算情況,及時研究造成超預算的因素,并展開治理。
(二)清晰“三公”經費核算科目。在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的基礎上,展開有效的“三公”經費核算工作,可根據國有企業的基本情況,成立專門用于核算“三公”經費的小組,通過詳細研究“三公”經費的具體支出,為其核算確定核算科目,并通過完善,不斷增加核算的全面性。且通過構建完善的“三公”經費系統,結合經費審批,綜合提升其核算監督力度。
(三)制定長期有效的“三公”經費控制監督機制。為進一步強化“三公”經費的監管,可構建長期有效的監督機制,在結合定額的基礎上,增強對“三公”經費的監控,如以公務車輛為例,選擇GPS技術,實現對車輛的定位,進而規避“公車私用”的情況,減少公務車輛運行費用。在發現“三公”經費濫用的情況時,則給予濫用者、審批者處理與責任追究,進而減少“三公”經費濫用的情況。
(四)實施有效預算編制。具體的“三公”經費控制與監管,可根據具體“三公”經費基本使用情況,展開一年內“三公”經費的預算編制,再結合預算編制,展開對“三公”經費精細化控制,從各個方面入手,完成對“三公”經費的監管,分析超預算的基本原因,并制定相關控制措施。此外,預算編制還可為審計提供有效的標準與資料。
四、結束語
研究分析“三公”經費的基本作用,再結合國有企業情況,對“三公”經費控制與監管問題進行研究,針對具體問題,選擇清晰核算科目、實施預算編制、構建有效監督機制和完善制度,進而綜合改善國有企業“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管水平,規避問題,降低支出,推動國有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冠軍."三公"經費的控制與審計探討[J].審計研究,2013(4):74-78.
[2]張福新.公共預算視角下"三公經費"監督管理問題研究[J].行政與法,2013(07):40-44.
[3]耿成興."三公"經費的控制與監管問題研究[J].會計師,2013,175(16):3-5.
[4]張裕仁."三公"經費的控制與審計探討[J].中國經貿,2015(4):213-213.
[5]葉發旺.三公經費控制中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1):10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