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淼
摘要:指出了森林保護工作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建設的基礎,也是人們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主要方面。隨著地球上人口的不斷擴張,并且對大自然資源的無限汲取,導致許多森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隨之而來的就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現象,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分析了森林建設工作與環境之間形成的直接關系,表明了改善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且以此為依據,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生態環境;森林培育及保護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3-0131-02
1 引言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為了自身的發展,逐漸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采取了有效的解決措施,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例如:節能減排、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工作、減緩人口的增長等。不僅如此,還施行了提升土地使用率、退耕還林、荒漠土地的整治以及植樹造林等有效措施。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的肺”,主要是由高大的喬木以及其他植被所組成了生物群落,與動物、微生物以及其他植物共同形成的居住環境。對于森林來說,可以有效的做到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并且釋放出氧氣,以此來維持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降低對空氣的污染。此外,森林還是一個巨大的生物基因庫,從而可以有效的保持生物多樣性,直接改善生態環境。
2 森林和環境之間的關系
2.1 森林與溫度的關系
森林中的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為生物圈積累初始的物質,并且在夏天炎熱的時候,還能吸收外界大量的熱能,保證森林周圍的溫度都能在合適的范圍內。而在冬天,空氣整體上相對寒冷,森林就可以有效的減少風速,讓林區能夠保持一定的溫度。當森林的內部氣溫與外界氣溫相對處于恒定的狀態時,森林中冬季的溫度與夏季的溫度差一般相差5 ℃。
2.2 森林與水分的關系
對于森林生態環境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個天然水庫,因為森林本身的特性,使得森林能夠對雨水、雪水等天然降水起到截留的作用,植被的根系還能直接吸收地下水,從而維持地下水的穩定。此外,樹木本身還能對一些多余的水分起到蒸發的作用,讓森林中的水分和空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適宜的濕度,讓人心曠神怡。
2.3 與大氣之間的關系
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由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組成,其中二氧化碳主要屬于溫室氣體,這種氣體如果在大氣中的含量超過了一定的數值,就會直接改變地球表面的溫度,從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森林系統中,植被有著強力的固碳作用,能夠有效的吸收空氣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并通過光合作用的原理釋放氧氣,還能降低空氣中粉塵的含量,達到清潔空氣的效果。
2.4 森林與土壤的關系
土壤的形成實際上是地球表面的巖石,經過了長期的分化而形成的,默默的滋養著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但是由于巖石風化之前,巖石的成分有著許多不同之處,風化之后土壤中所含營養也有許多的差異。而在出現了森林之后,森林中的植被一方面汲取著土壤中的養分,另一方面植被在死亡之后,枯萎的枝干和樹葉又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養分滲入到土壤之中,使得森林中的土壤更加肥沃,進而有利于植被的生長[1]。
3 森林的培育
3.1 苗木培育
對于苗圃種植的選擇,基本上都會選在地勢平坦、向陽的坡地,不僅要求當地土壤養分肥沃,還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補給。之后,再將已經選好的土地進行平整、細化、消毒和施肥處理工作后,按照苗圃的大致走向,將苗圃做成圃床,完成對苗圃的培育工作。
3.2 播種
在實施播種工作的時候,需要根據各種樹木自身特點,選擇出合適的季節進行播種工作,其方式有撒播、條播和點播3種。但是在播種方法上,有著以下3個相同的播種要點。
(1)開溝。對于播種溝的開挖,需要結合種子的特點,當地土壤的厚度和養分而定,通常情況下,挖溝的深度一般為0.5~0.6cm,還要保證溝的開挖深度要均勻,而對于小種子植物造林來講則不需要開溝,小種子一般包括楊樹、桉樹和柳樹等,都可以直接實施淺線播種。
(2)播種。播種的過程要遵循邊開溝、邊種植、邊覆土這樣的流程,這樣做主要可以防止播種過程中出現土壤失水的現象。同時還要對播種的數量進行控制,下種的分布也要保持均勻。對于小粒種子而言,由于播種的數量相對較少,為了保證播種的均勻,可以采用種子與細沙混合之后再進行播種。
(3)覆土。通常來說,覆土的厚度一般為種子制定的5~6倍,覆土工作的實施主要是為了保證土壤中的水分、溫度不會流失,起到防風干,防鳥蟲的作用,還能使種子與土壤之間能夠充分結合,讓種子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毛細管的水分[2]。當天氣出現干旱的時候,種子覆土之后,還需要進行鎮壓。
3.3 育苗地管理
種植苗圃的地域選擇完善之后,還需要對苗圃地進行妥善管理,保證苗圃能夠健康成長。
(1)覆蓋。對播種地采取覆蓋的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不會無故流失,造成浪費,同時還能減少對種子的灌溉次數,調節地表溫度,最后還能防止鳥獸對育苗地的侵害。對于育苗地的覆蓋物也有著一定的要求,通暢情況下都是采用稻草或者松針作為材料,將其覆蓋在苗床的表面,覆蓋的厚度一般為3~5cm,覆蓋厚度還要保持相對均勻。
(2)灌溉和排水。當育苗地的種子處于萌發期的時候,需要足夠的水分和溫度才能保證種子健康成長,如果土壤的水分缺失,則會讓種子在生長過程中缺少活性,進而難以長出新的芽胚;相對而言,如果育苗地的種子含水量較大,則會導致土壤失去通氣的能力,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發霉腐爛的現象。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員根據當時具體現狀,對育苗地進行排水和澆灌工作。endprint
(3)中耕。為了讓土壤能夠保持一定的水分,同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幫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苗木根系的生長,需要依據苗木本身的大小以及特征來選擇中耕的深淺。如果相對較淺,則不能達到中耕的要求和預期效果;如果太深,則會對苗圃的根基造成傷害,反而阻礙了苗圃的生長,更嚴重的還會使苗圃出現病癥,最終導致育苗失敗。
(4)去草。苗圃中有著許多種類的雜草,它們生長迅速,而且還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同時這些雜草還是病蟲害的主要來源[3]。不僅如此,雜草在生產過程中,會大量的汲取土壤養分,直接能夠影響到苗圃的生長環境和質量,因此必須要對雜草做到徹底清除,保證苗圃的健康成長。
3.4 人工造林
對于人工造林的工作,首先要能夠做到對林地的及時清理工作,同時為了發揮出造林的主要優勢和效益,需要針對性的選擇出土層的厚度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從而進行較大面積的造林工程。對于林地建設開說,分為許多種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和火燒地造林工作。
同時,對土地的修整工作是造林基礎工作,對造林地區的植被、采伐以及火燒后剩下的物質進行清理,并且還要翻墾土壤,讓生產措施逐步完善,造林地的翻墾工作對于之后苗木的成活,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是人工植樹造林工作的主要核心問題和措施。對造林地的整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對當地土壤現狀進行改善,同時還能增強土壤對水分的吸收,提升苗圃在這一地區的成活機率,進而有效促進苗圃生長。對造林地的整理方式主要為全面耕地、
帶狀耕地以及塊狀耕地3種方式。造林方法有以下3種:①直播造林。這一方法就是將樹木的種子直接播種到翻墾過的土壤之中。②植苗造林。這種方法主要是用苗木作為造林的材料進行種植的方法,也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的造林方式。③分蘗造林。是根據樹木中自帶的營養器官直接植入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 后期管理工作
當人工造林出現成熟期的時候,由于個體等方面的差異,林木在生長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個體死亡的現象,這時就需要對枯萎的樹木和枝干進行及時清理,保證林地的整體環境,如果死掉的樹木上帶有毒素,將會影響到整片區域樹木的健康。因此在最開始造林的時候,就需要對森林的生長環境做到妥善的保護,這樣才能保證樹林的整體生長和發展。森林保護分為新造未成林地保護和有林地保護。新造未成林地由于是苗木剛栽成,造林地裸地較多,易滋生雜草,招引牲畜的踐踏,降低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此時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牲畜。在新造林郁閉后,森林保護的主要措施即轉變為森林防盜,這是成熟林保護的重點。造林以后,防火措施要始終貫穿森林生長的始末。因為不論在任何時候,林火可以使任何林分化為烏有。因此,森林防火是森林保護的另一個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張佟雷.基于森林資源保護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5(21):163.
[2]丁 華.基于森林資源保護前提下的森林培育[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32~233.
[3]董作福,孫吉祝.基于森林資源保護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民營科技,2015(10):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