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2015年3月,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三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望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龍頭,而珠海作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必將迎來旅游、貿易、會展、物流、金融、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2017年,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屆時珠海將成為國內唯一同時與港澳陸路接壤的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同時珠海又擁有橫琴自貿區、高欄港、珠海航展等多張發展王牌,理應進一步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爭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以實現區域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珠海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定位
珠海雖小,但其發展目標不應僅僅是“國內的珠海”,同時也應該是“國際化的珠海”,這是珠海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基本角色要求,因此珠海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從國際、珠三角地區和珠江口西岸多個層面,綜合確定自身的城市發展定位、產業發展定位和文化發展定位,只有如此才能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協同發展體系,使自身價值最大化。
1.城市發展定位
作為經濟特區,珠海的城市發展定位是多層次的,這在廣東省“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有所體現。在國際層面,珠海要以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一方面要利用自身開放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與港澳的合作,吸引世界各國的企業、人才進駐珠海,建設與國際規范對接的資本、平臺和規則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動科技、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創新機制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搶占創新制高點。在珠三角地區層面,珠海應積極推進與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珠三角地區在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和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協作關系,實現錯位競爭,避免內耗。在珠江口西岸層面,珠海需進一步推動珠澳同城化和珠中江一體化,實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發展目標。一方面深化以橫琴新區為示范的珠澳合作,加強與澳門在產業合作、通關便利、基建對接、服務一體化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則需打破行政區隔,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珠中江一體化,加強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形成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從而增強對粵西北地區的帶動和輻射能力。
2.產業發展定位
產業發展與布局是城市發展定位的基礎,珠海要更好的為“一帶一路”戰略服務,必須要結合自身優勢,精準定位自身的產業發展體系。近年來,我國大中城市污染嚴重、勞動力成本也快速上升,這都要求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根據比較優勢理論,未來若干年我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將依次轉移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形成以中國為龍頭的新的發展模式。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珠海應抓住新時期產業變革、科技創新的重大機遇,在國際范圍內集聚高端生產要素,以“藍色珠海、科學崛起”為指引,扶持重點產業和骨干企業,實現產業結構不斷遞進。當前,珠海應繼續深入貫徹實施“十三五”規劃綱要,全力推進“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即發展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以及特色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始終突出產業的低碳化、服務化、高端化和集聚化,實現知識經濟、服務經濟和綠色經濟的有機統一發展,最終構建高精尖的產業發展結構。
3.文化發展定位
文化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靈魂,珠海文化隸屬香山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多元、開放與包容是珠海文化的根本特征,這也是珠海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文化發展定位。自建市以來,珠海文化的內涵始終在不斷擴展,從浪漫的休閑文化,到歐式的酒吧文化;從傳統的宗祠文化,到新式的留洋文化;從綠色的生態文化,到開放的海洋文化。如今珠海文化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經濟推力的“大文化”,珠海不僅憑借濃郁的文化氛圍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幸福之城”、“浪漫之城”稱號,還是唯一一個以整體城市景觀獲得“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的城市,更多次蟬聯全國宜居城市榜首。在這種情況下,文化已經成為珠海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珠海應繼續秉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基本原則,堅持多元、開放、包容的文化發展定位,著力打造文化導向型城市,構建宜居、宜商、宜學、宜業的整體文化氛圍,實現珠海更好、更快發展。
二、珠海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優勢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主動應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統籌國內外所有資源的重大舉措,其中,構建國際經貿合作平臺、建設貫通南北的戰略大通道是國內段的主要著力點。珠海作為國家首批經濟特區之一,是華南地區重要的開放城市,未來也將是珠江口西岸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參與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身優勢。
1.區位優勢
珠海號稱百島之市,版圖跨越整個珠江口,地處珠三角地區海上航路的咽喉要道,政治和經濟地位均十分重要。從地理位置上看,珠海南與澳門接壤,背靠廣州,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由于未與香港接壤,不能像深圳那樣直接利用香港優勢,所以雖為經濟特區,發展速度卻難以比肩深圳。但這種情況在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后將完全改觀,屆時珠海將同時與香港、澳門陸路相連,形成東接香港、南擁澳門,背靠內陸的特有區位優勢,成為國內國際市場資本、貨物、人員、信息的交匯節點,其對外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必將使珠海成為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和溝通國內外市場的重要通道。另外,珠海高欄港作為珠江口西岸的深水良港,近年來發展迅猛,目前已結合西江水系實現江海聯運,同時還積極拓展與巴基斯坦、巴西等國家的港口合作關系,未來將成為珠海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載體。
2.政策優勢
作為經濟特區,珠海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一直先行先試,中央政府也給予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這也成為珠海迅速發展的一大優勢,而橫琴自貿區落戶珠海,使這一優勢得以進一步凸顯。由于擁有橫琴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珠海目前已成為推進全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在金融、貿易、會展、休閑旅游、商務服務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作為“特區中的特區”,橫琴自貿區已被列入“一帶一路”行動方案,在“海上絲綢之路”整體建設布局之中占有重要地位,開放的國際合作氛圍和國際化、法制化的政商環境使其成為中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未來橫琴將在跨境電子商務、投資貿易便利化、行政體制改革和司法綜合改革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這正是“一帶一路”戰略所致力于實現的重要目標,事實上橫琴自貿區已成為珠海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大優勢。
3.理念優勢
自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已近40年,珠海在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一直致力于維護環境友好、生態和諧,頂住了各種誘惑,始終秉承環保不過關即一票否決的發展理念。這種理念使珠海喪失了許多短期的經濟利益,但當前國內大中城市廣泛存在的環境污染鮮活的證明了珠海的發展理念極為正確,這也是珠海在國內城市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優勢。一方面,優美的生態環境使旅游業成為珠海的重要優勢產業,隨著珠海旅游產業的軟、硬件水平不斷提升,大量境內外游客慕名而來,加上香港和澳門在世界休閑旅游產業中的特殊地位,珠港澳合作有望形成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一帶一路”特色旅游帶。另一方面,低碳環保也是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珠海通過設立“西部生態新區”的方式,提出了“區域協同、產業創新、生態優先、城鄉一體”的發展戰略,力爭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環保的有機統一,屆時珠海將在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基地、國際宜居城市的示范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重要平臺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發展的戰略支點。
三、珠海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路徑
(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立體綜合交通樞紐
當前,珠海經濟發展形勢較好,財政收入增長迅猛,是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黃金時期,珠海必須抓住“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機遇,推動陸海空交通運輸體系無縫對接,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完成從珠江口西岸的交通末梢向交通樞紐轉變。
1.完善公路及鐵路基礎設施
公路方面,在確保港珠澳大橋如期建成通車的同時,建設金琴快速路主動對接深中通道,使高新區成為未來聯系深圳的橋頭堡,屆時珠海將南有拱北與港澳相連,北有唐家與廣州、深圳相通,交通樞紐地位初步形成;西區則繼續推進金海大橋、香海大橋、洪鶴大橋等重點工程,破除珠海大道的交通瓶頸,實現東西兩翼協調發展。鐵路方面,加快建設廣珠城軌延長線、廣佛江珠城際軌道,探索論證深珠城際軌道,開通更多跨省客運列車,提升人員往來便利性。
2.加強港口建設
推動高欄港疏港鐵路專用線二期工程建設,提升高欄港集疏運能力,構建物流信息平臺,力爭把高欄港建設成為第四代國際港口,繼續推動“西江戰略”,輻射經濟腹地,進而實現江海聯運、海鐵聯運,將高欄港打造成珠江口西岸海運樞紐。同時,繼續完善九洲港、唐家灣港等客運碼頭的水上交通通勤功能,強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3.推進珠海機場升級改造
近年來,珠海機場發展迅猛,2016年旅客吞吐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612萬人次、同比增長30%,增速在中南地區所有機場中排名第一,2020年有望進入千萬級機場行列。在這種情況下,珠海機場迫切需要升級改造,未來需繼續深化同香港機場的合作關系,推動珠海機場的改擴建工程,探索論證第二跑道的可行性,爭取將珠海機場建設成國際干線機場和貨運樞紐機場。同時,珠海還應謀劃開發低空航線,開展通航業務,加快建設珠海通用機場,促進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二)以創新驅動優勢產業,全面提升區域經濟合作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質上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產業升級、轉換增長方式的具體表現,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必須從傳統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為服務這一大政方針,珠海必須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推動產業高端化,強化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
1.構建高效自主創新體系
繼續加大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深化同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院校之間的合作關系,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對珠海的創新支撐作用,未來還應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機構,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同時,還應營造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對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給予相應的財稅及金融扶持;對科研人才,考慮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激勵政策,改革現行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改過程控制為結果考核,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方面也適當地向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傾斜,調動科研工作者創新積極性。
2.謀劃優勢產業發展
目前,珠海共有10所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僅次于廣州,居全省第2位,創新人才集聚效應開始顯現,這是珠海推動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資源。珠海應繼續實施“三高一特”的產業政策,以自主創新驅動產業高端化不斷發展,以魅族、金山軟件、麗珠制藥等企業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中航通飛、格力電器、三一海洋重工等企業帶動高端制造業發展;以長隆集團、珠海航展公司、港口物流公司等企業帶動高端服務業發展;以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斗門生態農業園為載體實現特色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發展。
3.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在上述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上,積極貫徹“一帶一路”戰略的開放精神,探索同國內外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合作,實現珠海經濟進一步發展。第一,以港珠澳大橋為契機,深化珠港澳合作。近年來,珠海和澳門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有力帶動了珠海經濟發展,港珠澳大橋建成后,珠海需進一步探索三地融合的新機制,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港澳優勢。第二,深入西江經濟腹地,推進珠中江陽區域合作。隨著珠海交通樞紐的完善、經濟輻射能力的增強,需加強與江門、中山、陽江三市高層次的溝通協調,科學規劃各自的產業發展定位,實現錯位互補發展,合力共建珠江——西江經濟帶。第三,珠海需借助澳門與葡語系國家的文化聯系,推動與葡語系國家的經濟合作。與葡語系國家合作是珠海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舉措,珠海應借助中拉部長級會議論壇、中葡論壇等國家級平臺,盡快成立“中葡學院”,夯實民間交流基礎,開展多層次溝通渠道,進而拉動珠海與葡語系國家間的經貿往來。
(三)加強重大項目、平臺建設力度,發揮引領帶動效應
近年來,珠海城市經濟的發展一日千里,多個重大項目及平臺落戶珠海,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過程中,珠海應發揮這些項目及平臺的先行帶動作用。
1.以港珠澳大橋為契機,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橋頭堡
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后,珠海將連接香港大嶼山,其作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輻射力和吸引力將顯著增強,發展空間得到極大拓展,為珠海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奠定基礎,進而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橋頭堡。一方面,珠海可利用港珠澳大橋互聯互通的優勢,推進珠港澳物流行業的合作,將香港的輻射力延伸至珠江口西岸,同時繼續推進香港與珠海之間機場、港口的合作關系,實現珠江口西岸地區與香港之間物流通道的無縫對接,使珠海成為三位一體的國際化物流樞紐,提升珠海城市的戰略地位。另一方面,港珠澳大橋建成后,珠港澳之間的人員往來將更加密切,珠海的過境旅游人數預計會顯著增多,珠海可在此基礎上順勢推動珠港澳旅游產業一體化。旅游一直是珠海的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珠海旅游產業的軟、硬件水平均快速提升,尤其是珠海長隆旅游度假區的運營,使珠海成為珠三角西岸旅游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具有極好的旅游業發展前景,加上澳門獨特的休閑旅游地位以及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三者合作將有望建成集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珠港澳特色旅游帶。
2.以橫琴自貿區為先導,探索實現珠海新發展
橫琴自貿區落戶珠海,奠定了珠海進一步開放的新格局,也是珠海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優勢,將會在多個方面助力珠海發展。首先,珠海需充分利用橫琴自貿區的開放政策,率先建設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目前橫琴已經成為珠澳合作的示范區,未來可在此基礎上深入推進珠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在離岸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航運、汽車平行進口等方面積極探索,使珠港澳之間經濟要素的流動更加順暢。進而發揮橫琴自貿區要素集聚、制度創新的積極作用,帶動珠海形成嶄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其次,橫琴自貿區的優勢不僅體現在貿易自由化方面,還體現在體制改革方面,珠海應在橫琴自貿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政府職能、投資管理、行政審批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建立同國際接軌的市場規則體系,實施寬進嚴出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構建市場化、法制化的經營軟環境。最后,橫琴自貿區的建設還需同珠海產業發展相結合。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刺激裝備制造業的市場需求,珠海目前在智能電網、海洋工程裝備、智能交通裝備、環保家電等方面具有較好基礎,未來可在橫琴自貿區搭建此類產品的商貿交流平臺,為珠海先進裝備制造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3.發揮海港、空港的輻射作用,構建“一帶一路”新節點
港口是海上貿易的基礎,珠海高欄港作為華南地區的深水大港,近年來貨物吞吐量逐年攀升,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珠海需繼續推進“西江戰略”,通過江海聯運加大與廣西等地的水路運輸合作。從長遠看,應以珠海港為重要節點,推動建設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在國內將港口功能向北延伸至四川、貴州、甘肅,甚至新疆東部,從而將海上絲綢之路與陸地絲綢之路有機聯系起來;在國外則沿著東南亞地區進入泰國、斯里蘭卡、印度,直至巴基斯坦和非洲地區。以上戰略如能順利實施,珠海將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承擔起關鍵的橋梁作用,極大的提升珠海的城市定位。空港方面,珠海機場近年來客貨運規模不斷上升,發展前景非常樂觀,尤其是通用航空發展極為迅猛,目前已開通首條“珠海—陽江—羅定”低空航線,未來珠海應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同時加快推進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打造通用航空運營體系。另外,自1996年開始,每兩年一屆的中國航展在珠海舉辦,這已經成為珠海的城市品牌之一,隨著珠海航展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相關人員往來必將更加頻繁,珠海應利用好珠海航展的獨特優勢,構建航空產品的交易平臺及人才、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促進珠海空港及航空產業的建設及發展。
(四)繼續優化生態人文環境, 開創可持續發展新境界
珠海城市的發展,除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應繼續發揮宜居城市的優勢,著力優化生態人文環境,開創可持續發展的新境界。
1.繼續堅持以生態文明促發展的基本理念
國內外的發展經驗表明,經濟發展不能以損害環境為代價,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城市的最大財富,珠海需繼續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全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力求建成全國首批生態文明示范市。珠海水系豐富、河流眾多,應強化水污染治理,營造縱橫交錯、水清岸綠的綠色生態水系,加快規劃中的國家濕地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建設,提升濕地保護率。同時,堅持保護與修復同步進行,應制定嚴格的工業排放標準,加大對大氣、土壤、水污染的綜合防治力度,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對遭受污染的環境資源應集中治理和修復。另外,還應堅持低碳發展,實施清潔生產,提升資源的集約利用水平。應鼓勵企業進行生態科技創新,積極開發循環經濟新模式,重點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和低碳服務產業,通過產業結構高端化、生態化的方式實現珠海的可持續發展。
2.著力提升珠海的文化發展軟實力
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文化的發展,珠海應重視自身文化軟實力的挖掘,保護和傳承海洋文化、嶺南文化和特區文化,未來還應著力弘揚絲路文化,打造文化導向型城市是珠海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首先,應尊重和保護傳統的文化遺產,珠海的歷史、民俗、飲食等均是珠海極為寶貴的文化財富,是珠海這座城市的特色體現。其次,應營造文化氛圍,提升城市品位。珠海高校眾多,高層次人才聚集效應非常明顯,應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文化的氛圍,通過社科普及、文化論壇、學者講座等方式讓文化發展深入人心。第三,應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鼓勵文化、創意與科技融合,重點扶持高端、高質、高效的文化產業發展,如文化產品制造、文化旅游、影視娛樂、動漫和創意設計等方面。最后,應加強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珠海應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推動珠港澳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區域協調發展,并以此為契機,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珠海在國際上的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
3.加大對人才智力的支持力度
城市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持,為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珠海應加大對人才智力的支持力度,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的建設,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方面,應加快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制定和落實中長期人才引進計劃,優先引進“三高一特”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團隊。在引進人才的同時,還應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大力培養各類人才。應充分發揮珠海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優勢,堅持高校教育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與國際交流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運用一切資源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還應制定實施人才發展新機制,在人才引進、培養的基礎上,更應重視如何把人才留住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應積極爭取國家各級部門對“一帶一路”建設人才的支持政策,同時完善珠海市對于國內外一流人才的激勵方案,允許通過股權激勵、住房保障、創業基金扶持、稅收優惠等方式激勵核心人才,激發創新活力。
(作者系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工商系副主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