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力強+李鑫鋒
一、準確把握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本質要求
(一)江蘇處在國家“一帶一路”交匯點上,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交匯點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視察江蘇時指出:“江蘇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上,要按照統一規劃和部署,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
江蘇是“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之一。江蘇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位作用不可替代。從區位上看,江蘇地處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區域,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部,是國家“長三角經濟圈”的核心成員,江蘇南連長江經濟帶,北接國家“一帶一路”六大陸地經濟走廊之一的新亞歐大陸橋,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為我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的沿海、長江、隴海三條重要軸線(“∏”型布局)的交匯點和結合部,區位優勢十分獨特。從改革開放看,上世紀80年代的“蘇南模式”、90年代的“開放經濟”、“外向型經濟”、直到目前的“創新性經濟”,勇于“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的江蘇人始終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六年全國第一,我省的綜合改革開放優勢毋庸置疑。從經濟發展看,2014年,江蘇96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企業,約占總量五分之一;271家上市公司,數量名列全國第三;江蘇的經濟總量及人均水平一直處于全國前列。從科技水平看,江蘇的科技投入水平全國第一(除直轄市外),科技產出名列前茅,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江蘇高等教育發達。據非官方統計,江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從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看,“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指出:要“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江蘇東隴海區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連云港是國家認可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是新亞歐大陸橋重要的海陸交匯點。江蘇是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區域無可厚非。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的講話看,“江蘇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上”。這不僅是對江蘇是“一帶一路”交匯點的認定,更是對江蘇建設好“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囑托,同時也彰顯江蘇交匯點的戰略地位和戰略價值。此外,江蘇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總之,江蘇具備國家“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各項基本條件,是國家“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之一,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作用不可替代是基于江蘇實際作出的科學判斷。
江蘇“交匯點”有其特殊的戰略意義。交匯點可劃分為海運交匯點(如新加坡)、陸地交匯點(如巴黎)、海陸交匯點(如上海)、航空交匯點(如北京、倫敦)以及其它形式的交匯點。交匯點的最大特點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經貿往來于一體。縱觀世界發展,凡交匯點多成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從地理上看,江蘇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首先表現出海陸交匯點的特征(今后不排除成為海、陸、空、內河綜合交匯點的可能),是我國沿海中部連接“一帶一路”中線最便捷、最重要的交匯點(當然,不排除是其它“一帶一路”線路交匯點的可能,如已開通的“蘇滿歐”),也是我國“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交匯點;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看,江蘇“交匯點”又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長三角”經濟圈輻射帶動我國中西部發展,服務東北亞、中亞和歐洲的交匯點;從習總書記對江蘇“交匯點”的囑托看,江蘇“交匯點”是受到中央高度重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承載著實現“中國夢”的交匯點;從江蘇自身發展實際看,江蘇“交匯點”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統籌江蘇發展全新的思維方式,那就是要用江蘇“交匯點”思維統領江蘇全局發展,因此,江蘇“交匯點”又是推進江蘇全局工作的交匯點。
(二)從連云港“交匯點”到江蘇“交匯點”是認識上的一個巨大變化
一是交匯點的范圍擴大了,從原先7400平方公里的交匯點擴大到10萬平方公里的交匯點;二是交匯點服務功能更全面了,從一個港口城市交匯點擴大為一個具有沿海、沿江及沿“陸橋”特色的交匯點;三是交匯點的體量增加了,從一個經濟總量不到全國千分之三的交匯點變成經濟總量占全國十分之一的交匯點;四是交匯點的輻射戰略更聚焦了,在這個交匯點上,不僅有“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還有江蘇沿海開發戰略、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戰略,江蘇“交匯點”建設成為統籌江蘇發展戰略強有力的“抓手”。理清上述關系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江蘇是“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戰略意義和本質內涵,對下一步科學制定我省“交匯點”功能布局規劃、推進江蘇“交匯點”建設、實現江蘇更好發展十分重要。
(三)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有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如果把江蘇定位為“一帶一路”中線主要交匯點,那么江蘇服務“一帶一路”的戰略區域也就有了明確的指向。首先,江蘇是我國中西部、中亞、歐洲地區通往日韓、東南亞、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出海口;同時也是日韓、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地區國家通往中國中西部、中亞、歐洲的重要陸地登陸口,進出貨物流通地區都是江蘇“交匯點”的重要戰略區域。因此,要認真研究江蘇“交匯點”戰略區域的合作需求、物流特點,為其提供優質服務。其次,江蘇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圈服務“一帶一路”中線的交匯點。江蘇融入“長三角”、“長三角”融入“一帶一路”。要充分發揮“長三角”優勢,舉“長三角”之力放大江蘇“交匯點”功能和價值。因此,“長三角”服務“一帶一路”區域也都可納入江蘇“交匯點”的重點合作區域。三是充分發揮好自身優勢,在服務“一帶一路”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發展,借助“一帶一路”不斷開辟江蘇新的“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區域。此外,江蘇已在全球形成較為廣闊的經濟合作區域,這些傳統優勢市場既是江蘇“交匯點”重要戰略區域,也是江蘇拓展新的合作區域的有力“支點”。
二、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對接國家“一帶一路”交匯點要求的重大基礎功能配套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江蘇現有社會生產力布局對江蘇“交匯點”建設的支撐還不夠有力。比如,我省重大功能性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我省重大功能性產業結構和布局、我省城市的功能規劃布局等和江蘇“交匯點”建設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重點承載江蘇“交匯點”建設的蘇北地區差距尤為明顯。
(二)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戰略在江蘇的落地要求并主動加以應對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一是對江蘇“交匯點”建設的思想認識還不夠統一。認為江蘇“交匯點”是蘇北的事、是連云港的事。認識不到位,使得江蘇“交匯點”建設在蘇南、蘇中、甚至蘇北一些地區難以“落地”。二是對江蘇“交匯點”建設的要求把握不夠。總書記2014年指出江蘇為“一帶一路”交匯點,我們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戰略意圖、江蘇“交匯點”的本質要求、并據此謀劃江蘇“交匯點”建設思路還顯得不夠,使得我省一些地區不知江蘇“交匯點”建設如何“落地”。三是推進江蘇“交匯點”建設的體制機制對接不夠。“一帶一路”戰略出臺后,客觀上需要江蘇在國家新的戰略框架下對江蘇的發展做出新的調整。正如羅志軍書記指出的“‘一帶一路是全國性大戰略,要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戰略宏大構想,更加自覺地在中央對外工作大局下行動”。李學勇省長也明確要求,要“找準江蘇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的定位,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要真正做到“自覺地在中央對外工作大局下行動”、“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新的體制機制建立不可或缺,否則江蘇“交匯點”建設很難“落地”。
(三)支撐江蘇“交匯點”的“平臺”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江蘇“交匯點”要重點打造五大功能。從江蘇目前的實際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及輻射帶動沿線地區發展的重要開放門戶”,我們還缺少類似“自貿區”這一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志性“窗口平臺”;要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相關城市功能尚不具備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的重要“支撐平臺”;按照“‘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的要求,我省服務“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尚未建成、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的地位也不牢固;依照“‘一帶一路產業合作創新區”的要求,江蘇雖建有產業合作區(如國家東中西產業合作示范區、柬埔寨西港經濟特區等),但創新“一帶一路”產業合作示范性不強,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還缺少高水平的“產業合作創新平臺”;從“‘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區”的要求看,江蘇人文資源豐富,但從服務“一帶一路”的要求看,現有的人文資源尚需進一步優化整合,需搭建新的服務“‘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合作平臺”。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創新我省對外協調合作能力還顯不足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推動的重大戰略行動,需要全國上下密切配合。地方政府既要做好同國家層面的對接,以便準確把握國家戰略要求和動向,同時也要做好同“一帶一路”區域國家和地區對接,以便弄清他們的合作需求。這就需要我省在上述兩個層面不斷創新對外協調合作工作。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快速推進,地方政府管控經濟的手段、方式已經發生新的變化。政府既要用好政府“看得見”的手、也要善于學會用好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目前看,政府部門用好“兩只手”創新我省對外協調合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五)促進江蘇“交匯點”建設的對接政策還需進一步細化
國家為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已相繼出臺了許多積極配套政策,我省也將投入大量財力進行“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如何用足國家政策,做好我省配套政策,發揮出政策“杠桿”的最大效應,政府部門還有許多具體工作要做。
(六)建設江蘇“交匯點”的信心和決心還需進一步增強
“愿景與行動”發布客觀上對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產生不小的消極影響。一些人開始觀望、迷茫,甚至產生懷疑。建設江蘇“交匯點”的信心和決心有所動搖。
三、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對策建議
(一)圍繞“五通”、緊扣“交匯點”,優化我省重大功能基礎配套設施布局
要按照江蘇“交匯點”要求,圍繞“五通”重新優化我省重大功能基礎配套設施布局。要加快我省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服務“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建設布局。除了按國際標準構建好以新亞歐大陸橋為主軸的陸地物流大通道、經濟安全的海運通道、快速暢達的空中運輸網絡、江海一體化的現代港口體系等硬件條件外,還要在我省“信息絲綢之路”、通關一體化等軟件建設上實現國際接軌。當前,要盡快細化我省各地互聯互通服務江蘇“交匯點”的分工要求,按照各自功能分工合理配置好我省功能性基礎配套設施投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要謹慎布局“直通車”。為爭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先機,不少地區爭相開通經新疆、中亞到歐洲的直通班列(簡稱“直通車”)。目前已開通或近期規劃開通“直通車”的沿海省份有江蘇(連云港、蘇州)、浙江(義烏)、福建(廈門)、山東(青島、日照)、天津、遼寧(營口)等省市。我省也把增開“直通車”納入江蘇“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從經營的現狀看,已開通“直通車”大都處于虧損狀態,原因是大家都開“直通車”違背物流市場組織的基本原則。今后中線通道的發展將形成以西安為中心,北聯“環渤海”、中聯“長三角”、南聯“珠三角”的“扇形”通道格局。物流的市場組織形式是,大部分沿海地區先把貨物發至西安,再經西安編組發往中亞和歐洲地區,相反亦是。“直通車”不是“一帶一路”交匯點必要條件,“一帶一路”交匯點一定要有“直通車”是個偽命題。要加快我省功能性產業服務“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優化布局。所謂功能性產業是指支撐我省“交匯點”功能的產業。江蘇現有產業結構和布局是我省長期參與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產業結構特點)和合理性(蘇南、蘇中、蘇北布局)。但要把它放到服務“一帶一路”背景下、支撐江蘇“交匯點”功能的要求下看,不論是在產業結構上還是空間布局上都難以滿足江蘇“交匯點”建設新的要求。特別是蘇北地區,現有產業更是難以支撐作為江蘇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的要求。下一步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特別是那些重大功能性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一定要放在我省服務“一帶一路”背景下、放在江蘇“交匯點”功能的背景下進行。要加快我省與江蘇“交匯點”要求配套的城市功能布局。從目前江蘇“一帶一路”實施方案看,除連云港和徐州提出具體建設目標要求外,我省其它各市參與江蘇“交匯點”建設的目標任務并不具體。但從兩市自身發展現狀看,顯然不能完全承擔江蘇“交匯點”五大定位目標要求。因此,要盡快做好我省服務江蘇“交匯點”城市功能規劃,以便在規劃的指導下完善與我省“交匯點”要求相配套的城市功能建設布局。
(二)找準定位、做好對接,細化“交匯點”建設在江蘇的落地要求
建設“交匯點”,先要找準“發力點”,才能找到“交匯點”在江蘇的落腳點。首先在認識的對接上要落地。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江蘇沿海開發是江蘇沿海三市的事,長江經濟帶建設是沿江八市的事,“一帶一路”是連云港徐州的事。站在江蘇看的確是“三條線”,可站在國家層面看,江蘇就是一個“點”,這個點就是“一帶一路”交匯點。要用“交匯點”思維認識江蘇發展,江蘇人要樹立人人在“路”上、在“帶”上的理念。思想認識落了地,“交匯點”建設就能落地。其次在規劃的對接上要落地。從縱向看要做好國家、省、市不同層面圍繞“交匯點”建設的規劃對接;從橫向看要做好江蘇與相關戰略區域(如中西部國家地區、日韓等東北亞、東南亞國家)有關“一帶一路”建設的規劃對接;從自身發展的要求看要處理好當前江蘇“交匯點”建設與我省多個不同規劃目標任務的對接。要用江蘇“交匯點”統領我省“三帶一路”(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處理好與“兩個率先”的關系,特別在當前省“十三五”規劃制定中要做好與江蘇“交匯點”建設對接。既要知道干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干,規劃對接落了地,江蘇“交匯點”建設才能落地。三是在體制機制對接上要落地。要想干成事,體制機制保障是關鍵。當前江蘇面臨的工作開創性強、風險性大,對干部能力要求高。干部要有把握上級要求在本地的落地能力,同時,在江蘇“交匯點”建設推進中在體制機制上還要保障我們的干部能主動作為、敢于作為、科學作為、不亂作為。在體制機制上和江蘇“交匯點”建設要求對接落地,江蘇“交匯點”建設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做實中亞、緊盯日韓,搭好服務江蘇“交匯點”戰略區域的合作平臺
當前中亞和日韓仍不失為江蘇“交匯點”最為重要的戰略合作區域。做好中亞、日韓合作意義重大(目前開展與日本的合作困難較多,但擴大合作的長期趨勢不變)。以物流合作為先導,打造“一帶一路”中線重要物流合作平臺。在現有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的基礎上,力爭率先建成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把中亞與江蘇戰略合作關系做實;盯緊日韓、主動出擊,建設日韓、東南亞(連云港)陸海聯運試點口岸,吸引日韓以及東南亞地區國家在江蘇設立面向中西亞物流園;在江蘇重要節點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中心;加大西安、烏魯木齊、哈國等重要物流節點城市戰略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區域物流合作平臺;把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更名中國(江蘇)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力求辦成我省面向“一帶一路”區域物流合作品牌博覽會。以產業合作為重點,打造創新“一帶一路”中線產業合作新平臺。可依托江蘇現有各類國際經貿產業合作洽談會、博覽會等活動,圍繞江蘇“交匯點”戰略區域和江蘇產業合作重點領域精心打造我省產業合作針對性強、品牌影響度大、“一帶一路”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業合作宣傳推廣平臺;以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西哈努克園區等為基礎,積極探索建設江蘇面向“一帶一路”更加廣闊區域的國際產業合作園區平臺;創新產業合作方式、出臺積極產業合作政策,打造有利于江蘇戰略區域產業合作的政策支撐平臺;以我省雄厚科技成果轉化優勢整合“一帶一路”沿線優質創新要素,打造“一帶一路”政產學研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平臺;以民營企業為中堅,加大我省國際產業合作龍頭的培育扶持力度,打造我省“一帶一路”產業合作主體綜合服務平臺。以城市合作為依托,打造“一帶一路”中線人文交流合作平臺。江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有37對友好城市、47對友好交流城市。我省要根據“一帶一路”重點國家、重點地區選擇重點合作城市建立健全常態化人文交流機制,通過開展教育、文化、醫衛、體育、旅游等領域交流,促進我省與“一帶一路”戰略區域的全面合作。在我省重點城市增開通往中西部、中亞和日韓地區的空中航線;加大中亞、日韓留學生交流;充分發揮鄭和、徐福、張保皋等歷史名人效應加強與東南亞和日韓民間文化交往;在連云港開往韓國海上航線基礎上,增開我省其它沿海、沿江地區開往韓國的海上航線,爭取早日開通江蘇日本客貨班輪航線,構建我省與日韓便捷的海上通道;成立江蘇“一帶一路”國際旅游公司,推出我省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精品國際游輪航線和新絲綢之路旅游合作項目。此外,在現有國內陸橋沿線城市市長聯誼會的基礎上,可考慮吸收國外重點城市市長參加,打造“一帶一路”中線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和政策溝通的高層協商平臺。以申報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為契機,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平臺。江蘇服務“一帶一路”的金融支撐能力亟待加強,特別是江蘇“交匯點”核心區國際金融服務合作能力更為薄弱。江蘇可考慮申請國家“一帶一路”金融創新示范區(目前已引起國家和相關地區高度關注),利用特殊金融創新政策加快提升江蘇“交匯點”金融服務水平。
(四)緊跟中央、主動對接,創新我省對外協調溝通新局面
“一帶一路”是中央提出的國家戰略,高層推動特征明顯。今年7月18日中蒙俄三國簽署《關于編制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諒解備忘錄》;同年7月8日國家發改委與河北省政府建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部省協同機制;《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即將頒布等。這些新動向應引起我省高度關注。江蘇要主動對接國家重點部門(外交部、商貿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暢通我省與中央協調溝通渠道;要關注國家高層動態,積極爭取隨同國家領導人出訪,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簽署合作協議;要對已與我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意向的國家和地區主動加以對接,江蘇要跟進簽署經貿合作協議或戰略合作意向;要積極參加國家層面“一帶一路”的相關活動、主動承辦高水平“一帶一路”國際會議。隨著江蘇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可考慮成立我省專門對外協調公關機構,或建立我省重大對外事項的溝通協調應對機制,專門負責我省對外重大戰略事項的溝通與協調并及時采取統一行動加以應對。
(五)用好政策、精準發力,提升我省“交匯點”建設的配套政策效果
“愿景與行動”發布后,國家相關部委辦局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將陸續出臺各自配套支持政策。例如,國家“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意見)、國家海關總署《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開放門戶和跨境通道”、支持“‘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北部灣等地區推動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樞紐型口岸集群”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工作。可以預見,被選入國家樞紐型口岸群的港口將成為國家海關總署下一輪優惠開放政策布局的重點。江蘇要提前謀劃好我省樞紐型口岸港的布局、建設、申報工作。又如,亞投行和國家絲路基金即將正式開始運作,我省也將建立相應基金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和國家基金將首先投入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重點投入地區必將成為“一帶一路”下一步發展重點區域,也將是我省未來開展產業合作布局和配套扶持資金投入的重點地區。總之,江蘇要緊跟國家宏觀政策取向,圍繞江蘇“交匯點”建設要求,深入研究、主動對接,充分用足國家政策、設計好自身配套政策,最大限度提升我省“交匯點”建設的配套政策效果。
(六)加強宣傳、做實工作,用實實在在的業績增強江蘇“交匯點”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要加大我省“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宣傳力度。在江蘇衛視、省政府網站、新華日報等主要媒體(而不是個別地方媒體)加大江蘇“交匯點”建設宣傳力度;要善于利用國家媒體做好江蘇“交匯點”建設對外宣傳;要積極參加重大“一帶一路”相關互動,讓外界聽到江蘇“交匯點”建設聲音,要讓大家知道江蘇應對“一帶一路”都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營造江蘇“交匯點”建設良好輿論氛圍。要抓緊對外發布《江蘇“交匯點”建設實施方案》。目前,廣東、上海、寧夏、廣西、重慶、江西、江蘇、云南、甘肅、陜西、福建、新疆等地已經上報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方案和行動計劃。廣東省政府6月3號以新聞發布會形式率先對外通報《廣東省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我省也要盡早發布我們的實施方案,樹立江蘇在全國“一帶一路”建設中良好的先發形象。要圍繞江蘇“交匯點”五大功能定位,加快推進交匯點核心區、交匯點標志性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當前,要重點推進“聯結‘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物流中心、開放型高地、服務中西部的自由貿易港區”連云港市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孟力強系江蘇海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淮海工學院教授;李鑫鋒系淮海工學院商學院市場營銷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