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摘要]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觀與專業倫理的重要性不亞于實務技巧、專業理論,是內化于社會工作者內心的職業規范。本文以澳洲社會工作倫理中的雙重關系為例,具體地說明倫理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生涯、服務提供等方面的影響來論述專業倫理是社會工作者的生命。以此希望引起專業社會工作者對價值觀和倫理的認同,提高重視程度。
[關鍵詞]專業倫理;社會工作者;澳洲社會工作;雙重關系
[中圖分類號] 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14- 0088-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14. 039
筆者著重分析澳洲社會工作倫理中的雙重關系來論述社會工作的價值觀與倫理對社會工作者的影響。澳洲社會工作發展較為完善、倫理守則具體可行且鮮有學者介紹澳洲的社會工作,而我國學界對此研究較少而且大陸的社會工作倫理比較抽象,可參考的價值不大。
一、研究背景
本文著重講述2010年由澳洲社會工作者協會制定的倫理守則中社會工作者的雙重關系,在大陸地區提及最多的就是美國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對于澳洲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對澳洲社會工作倫理的介紹是必要而且可行的,不僅可以了解澳洲社會工作倫理而且利于反思我國目前的社會工作倫理。
1929年,專業社會工作在澳洲正式起步,而第一批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方向主要是醫務社會工作。雖然在此之前澳洲已經有了萌芽的產生,但是澳洲自身發展的不健全及社會思想的多元化,使得當時的澳洲社會工作沒有進行專業化的步伐,從20世紀50年代起澳洲的社會工作以快速的步伐發展著。
澳洲的社會工作教育從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開始起步,至今已有90年左右的歷史了。在職業認可方面,澳洲是比較嚴格的,規定必須接受完專業的本科教育或者完成2/3的社會科學學位之后再接受兩年社會工作教育,才被認可為專業社會工作者。澳洲強調個人主義及隱私的重要性,所以個案工作在澳洲是主要的。澳洲國家的實際情況決定了社會工作發展的特殊性和發展重點,澳洲社會工作的發展初期深受英國的影響,但是國情、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澳洲的社會工作形成了“本土化”的模式。
澳洲社會工作的發展離不開三樣東西。一是組織,也就是協會。二是標準。三是刊物。澳洲社會工作協會雖然是股份公司的形式,但是在凝聚社會工作者力量、加強專業社會工作者之間的交流、促進澳洲社會工作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標準,這個標準既包括倫理守則的標準也包括準人行業的標準。在我國大陸目前存在著從事社會工作職業門檻低、專業社會工作者知識背景多樣的現象,雖然說較高的門檻可以使職業內部更加的精英化、專業化。但是依照我國大陸的現實情況,門檻的提高會大大縮減機構內工作人員的數量。
二、澳洲的社會工作倫理
澳洲的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總共分為六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一般的道德責任、對案主的責任、社會工作者對同事的倫理、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職責、社會工作者在特定情況下的責任及社會工作者對專業的責任。其中,第一部分為7個方面(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文化上有能力,安全,敏感的實踐、對社會公正和人權的承諾、社會工作服務和禮節、對實踐能力的承諾、職業界限和雙重關系、利益沖突)共66點;第二部分是6個方面(優先考慮案主的利益、案主自決、知情同意、信息的保密、做記錄、中斷的服務)、共42點;第三部共10點;第四部分為2方面(服務提供、管理社會工作者承擔的倫理責任)共15點;第五部分是四方面(教育,培訓,監督,評價、研究、自雇、遠程服務傳送)共52點;第六部分共6點。由此看出,澳洲的社會工作倫理在內容上極其豐富、且各部分側重不同。
因此,澳洲社會工作倫理的特點可歸結如下:
(一)覆蓋面廣泛。除了對待案主、對待同事、對待專業這些基本的方面之外,還涉及管理社會工作者、自雇社會工作者、進行社會工作研究、遠程服務傳送、做記錄、社會工作教育等等方面的倫理要求。例如:從事研究工作的社會工作者,從研究的開始階段至研究成果發布都要征求參與調查者的知情權,資料及隱私的保護。我國大陸的倫理要求在此方面可以積極地借鑒,雖然在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也會把參與其中的機構、姓名換為用字母代替,但是這似乎在每個專業都是一種不成文的規定。社會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注重案主隱私的專業,更應該以文本的形式規定下來,作為倫理守則的一方面。澳洲的社會工作倫理中還提到,社會工作者對環境保護的責任。這在我國大陸中是不存在的。
(二)可操作、可量化。即社會工作者可以明確的踐行到實務中。例如:利益沖突。澳洲社會工作倫理守不僅承認與現有案主存在利益沖突,與非自愿案主、在多案主的情況下也會有沖突的存在,里面提及到在任何時候都要維護案主的利益。
(三)解決方案明確。澳洲社會工作倫理不僅規定了社會工作者的倫理責任,同時也明確指出了在面臨倫理難題時的方法。在面臨利益沖突時,社會工作者可以如果沒有督導或者向專業的同事咨詢,成員可以聯系澳洲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咨詢服務。若案主認為社會工作者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時,社會工作者將為案主提供投訴的權利,適當的途徑以及在投訴中遵循的程序。澳洲社會工作倫理為案主和專業社會工作者都提供了雙向的保護,案主可以投訴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也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四)體現本土化。澳洲社會工作倫理中反復提到對澳洲的本土居民及托雷斯海峽島民的關注,尊重他們的文化、保護他們的權利。澳洲有兩種土著民族:本土居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土著人傳統上以打獵和采集為生。從1787年起,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澳洲的土著居民開始被逐漸被邊緣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土著居民也逐漸地引起澳洲政府的關注。在此方面,澳洲與我國存在共同之處。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比較大且風俗習慣不同。在一些地區,民族問題是首要的問題,如果不能正確的處理就會影響國家安定。社會工作者接觸的人群是廣泛的,在面對多元民族時,其民族信仰和風俗習慣是首先應該關注的。
三、雙重關系的含義
雙重關系首次被作為一個倫理問題提出,是在美國心理學會制定的倫理守則中。相關議題被學者論述的文章不多,且大都是關于心理學領域。李揚、錢銘怡對國外心理咨詢中的雙重關系進行了綜述,指出心理學中的雙重關系是指咨詢師/治療師在心理咨詢或治療過程中與來訪者除了專業關系之外,還存在其他社會關系。
在社會工作領域中對雙重關系的規定,可追溯到1980年的美國社會工作的界定中。但只是簡單地規定,社會工作者不得利用與案主的專業關系來為自己謀利。直到1996年修訂的倫理守則中才正式提出,“社會工作者不得與案主建立雙重或多重關系”。
雙重關系包括多種內容,了解雙重關系的分類可以防止社會工作者陷入倫理困境之中,保護案主及社會工作者的利益。雙重關系包括幾個重要的主體:親密關系、追求個人利益、情感和依靠的需要、利他性的表示、未曾預料的境遇。在很多情況下,雙重關系的建立都是為了建立專業關系而存在。就我國而言面對“人情社會”的現實,純粹的專業關系是很難維持的,“差序格局”讓社會工作者難免會讓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發生除專業關系之外的其他關系。假如一名10歲左右的兒童是社會工作者的案主,他多次向社會工作者提出索要禮物。
四、澳洲社會工作倫理守則中的雙重關系
澳洲社會工作倫理中的雙重關系共包括10點內容,面向的對象主要包括:案主、前案主、案主的親戚及重要他人。內容中涉及的雙重關系主要包括性關系、利益關系;而違背倫理原則的形式除了面對面的接觸,還有書面交流、電話和網絡通信(包括社交網絡、電子郵件、博客和即時消息)。除此之外,社會工作者只有在非常肯定案主會受益時,才能使用自我表露,澳洲社會工作協會認為自我表露會使案主認為和社會工作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之處,從而對社會工作者產生情感上的依賴,這也會逾越職業界限、產生雙重關系。
由此看出,澳洲社會工作倫理對社會工作者的雙重關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從可能與社會工作者發生雙重關系的對象、雙重關系的主方面、雙重關系可能發生的形式及兩個特殊情況。對雙重關系倫理守則如此詳細的規定,可以反映出這個方面對社會工作者專業性的影響。
(一)雙重關系是社會工作者職業生涯的保障
澳洲社會工作協會明確規定了,若事實真實違反社會工作倫理守則要接受相應的處罰。雖然我國大陸地區的社會工作倫理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但是對于情節嚴重的違反社會工作倫理的社會工作者也會進行嚴格的處理。
“郭社工”事件是近幾個月來在社會工作領域影響比較大的事件,郭社工與案主王女士的女兒李某發生戀愛關系,當兩人確定戀愛關系之后,郭社工沒有告知所在的機構。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分手,隨后王女士便投訴了郭社工。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進行調查之后,決定做出注銷“郭社工”注冊資格的處罰。
這個處罰結果引起了社會工作界的爭議,紛紛認為此項處罰過于嚴重。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的,而李某也不是郭社工的案主等等。此類爭議不斷,不管處理的結果是否恰當,但是根據大陸的社會工作倫理守則講,郭社工的行為確實違反了雙重關系的規定。
人都是富有感情的且不可自控,倫理守則的存在就是為了在職業身份在面對各種關系時社會工作者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規定。存在的既是合理的,對于雙重關系的規定不僅在我國大陸幾乎每個國家的倫理守則中對此都明確指出,這項內容不僅可以維護案主的利益也可以維護社會工作者的權益,使雙方只存在專業關系,劃清范圍。
(二)雙重關系是社會工作者維護專業性的基礎
社會工作者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維護案主的利益、以案主的利益最大化為主。這不僅包括要為案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也包括為案主著想,不允許出現任何損害案主利益的行為。
社會工作者的案主都存在某些需求,自己無法解決當時的困境,需要得到社會工作者的幫助。案主對于社會工作者都是充滿著信任的,他們認為社會工作者可以為自己提供專業的服務,不摻雜任何非專業關系。如果社會工作者違反了雙重關系的規定,不僅僅是利用了案主對社會工作者的信任,還讓案主懷疑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性。信任的成分不存在,專業關系被突破,由此可能就會使案主受到影響。
(三)雙重關系是維護社會工作者利益的條件
社會工作者在為案主服務的過程中,不僅僅案主的利益應該得到應有的維護,從某些方面說社會工作者也是弱勢群體,也有被保護的需求。
社會工作者也是平凡人,在為案主服務的過程中,困惑、迷茫等情緒的出現是正常的。在雙重關系中社會工作者也是受害者,例如與案主的利益關系,社會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告訴自己,我應該拒絕案主給予自己的任何利益好處,可是作為一個平凡人他既是需要的又是渴望的。面對此情此景,社會工作者的內心是矛盾的,他的內心也可能是內疚與自責的,從而使他對自己產生厭惡,影響社會工作者的人生軌跡。倫理守則中雙重關系的界定不僅為社會工作者提供行動中的指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社會工作者的內心困擾。所以,雙重關系是維護社會工作者利益的條件。
社會工作倫理中的雙重關系無論是從對社會工作者職業發展的方向看、還是從維護專業性的角度分析甚至是對社會工作者的利益而言,總的來說,都是為了社會工作這個專業的發展而出發的。專業理論支持、被社會大眾認可和專業價值觀是一個專業存在的條件。在此情況下,無論是雙重關系還是其他的專業倫理的遵守和規定都是必要且合理的。
對社會工作專業而言,社會工作倫理和價值觀提供專業內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和從業標準,規范社會工作發展的方向、明確社會工作發展的路徑,為社會工作的更好發展提供指引和實踐上可操作的環節;對社會工作者而言,社會工作倫理和價值觀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正確的實踐標準,不僅為案主提供優質的服務,承擔專業責任甚至是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對案主而言,社會工作倫理和價值觀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標桿。
五、結語
澳洲社會工作倫理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都對社會工作者的行為做出了詳
細、明確的規定,這也使社會工作者有了真正的可依據性。相對而言,我國大陸的社會工作倫理存在“大而空”的問題,以“郭社工”事件而言,倫理守則中也沒有明確指出,社會工作者不能與案主的家人發生雙重關系。社會工作倫理的發展是與本地社會工作的發展歷程和發展時間決定的,實務的積累為專業倫理和價值觀提供了依據。因此,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決定了專業倫理的發展程度。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專業價值觀和倫理是社工的生命。
參考文獻:
[1]趙玉峰,澳洲社會工作(上)[J].中國社會工作,2017(7).
[2]李揚,錢銘怡,國外心理咨詢與治療中雙重關系及其利弊綜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12):858 - 861.
[3]沈黎,劉斌志,雙重關系——社會工作中專業關系的倫理困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