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民
[摘要]“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構成了高職教改的中心思想,對此,不僅需要明確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還需要歸納出體育教學改革的模式定位。與此同時,聚焦西北地區這一具體空間場域,能否挖掘民間體育元素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則仍值得我們去思考。教改路徑包括:夯實改革前的院系調研工作、界定體育職業素質教學職能、動靜結合培養職業基本素養、綜合開展室內室外專項教學、以茶文化元素培養學生心性。
[關鍵詞]體育教改;高職;西北地區;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14- 0144-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14.063
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重視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素養上的功能。通過創新體育教學項目和挖掘體育教學資源,進而適應西北地區高職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為此,當前深化對體育教學改革模式的研究便顯得十分必要。“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構成了高職教改的中心思想,作為高職教改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改革,其改革模式應以怎樣的形式和內容呈現出來呢。對此,不僅需要明確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還需要歸納出體育教學改革的模式定位。與此同時,聚焦西北地區這一具體空間場域,能否挖掘民間體育元素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則仍值得我們去思考。但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其應自覺適應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和目的指向。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這里可以將改革目標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體育教學改革的人文化目標
由于高職體育教學作為公共課教學,其不僅承擔著體育專項教學的任務,還起到了增強學生體質和調適學生學習狀態的職能。目前,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較為重視深化和細化專項教學內容,而對后者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弱。從而,就使得體育教學與專業教學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裂痕。為了彌補這一短板,在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中應強化人文化目標,即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并主動融入到高職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中來。
(二)體育教學改革的素質化目標
這里的“素質”指向職業素質,那么高職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是什么呢。簡單而言,團隊合作意識、環境抗壓能力、崗位進取精神等都可以作為職業素質的構成要素。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方面,體育教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職能,且在教學中具有顯著的職能優勢。該目標的實現依賴于教學內容的創新與優化,也依賴于教學組織形式的調整。由此,這就構成了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技術問題,并也需要與西北地區的民族體育項目相聯系。
(三)體育教學改革的主體化目標
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需要重視“客體主體化”的邏輯過程,即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中自覺開展相應的體育活動,進而來強健身體和調節情緒。可見,傳統體育專項教學盡管可以起到上述功能,但諸多體育項目需要團隊配合,這并不適應學生個體的臨時之需。由此,該問題應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得到解決。
二、植根于西北地區的體育教學改革模式定位
具體而言,植根于西北地區體育教學的改革模式可定位于以下四個環節:
(一)定位于對體育教學職能的調整
調整高職體育教學職能,將對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起到總領性的作用。在調整體育教學職能時,不能脫離公共體育教學的傳統職能,但又需要將職業教育元素納入其中。在補足教學短板的要求下,應重點對如何有效納入職業教育元素進行論證和思考。筆者建議,可以沿著“傳統教學職能——針對職業素質要求——開展針對性的體育教學項目”為邏輯結構,進而增強體育教學改革與高職教改之間的聯系。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應對本校學生職業素質要求進行探析。
(二)定位于對體育人文元素的解構
前面已經指出,重視體育人文元素的目的在于滿足職業教育素養培養的要求。在教學職能調整中已經提到,需要在校本要求下來探析職業素養的構成要件,在此基礎上轉換為體育人文元素,最終落地于體育教學之中。通過對本校教學院系、學工部、招生就業部門的走訪,本校學生需要加強的職業素質包括:自我情緒管控的素養、良好的團隊溝通素養,以及面臨困境的自我激勵素養等。不難發現,上述素養的缺失與西北地區的人文環境不無聯系。
(三)定位于對體育專項教學的創新
在深化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應遵循這樣的原則,即謹慎對待教學組織管理領域的改革事項,在不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情形下應保持教學組織管理的相對穩定。遵循該原則不僅有利于與教務管理部門的接洽,也有助于教師能夠很快適應教學改革后的教學工作。為此,這里仍保留體育專項教學的組織管理形式,而對專項的開設內容和場地設置做出一定的創新。筆者認為,西北地區民間體育項目關于團隊合作的項目,可以通過內容改造引入到創新中來。
(四)定位于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拓展
在體育教學中突出人文元素,則需要在多元途徑下來實現。傳統專項教學內容都以競技體育的內容為載體,所以其中更多地體現為進取精神、團隊合作的文化元素。而對于培養學生情緒的自我管控方面,則需要將茶文化元素納入其中。上文已經指出,專項教學的組織管理形式保持相對穩定,但其中的內容需要創新,那么將品茗、茶道納入到教學專項中進行教學,則符合上文所提出的觀點。
三、定位驅動下的體育教學改革路徑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路徑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構建:
(一)夯實改革前的院系調研工作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所在部門與各專業院系之間缺乏溝通,這不僅歸因于部門職能化管理所帶來的弊端,也歸因于體育教學日益處于邊緣化的一種寫照。為了使體育教學改革精準發力,前期需要與各個院系開展聯合調研工作。為了降低調研工作的復雜度和強度,可以以專業群作為調研單元,并以其中核心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要求為重點。通過對調研數據進行歸納與梳理,最終在求交集的基礎上制訂體育教學改革方案。
(二)界定體育職業素質教學職能
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作用,需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勢來認識和界定。前面已經對本校學生職業素養養成中的短板進行了歸納,所以這也就為界定體育職業素養教學職能提供了指向。筆者認為,高職體育職業素質教學的職能需要通過:健全學生人格——借助專項教學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完成各項職業素質訓練——形成自我啟示的邏輯軌道來展開。可見,體育教學職能的發揮首先仍需從其傳統職能中人手。
(三)動靜結合培養職業基本素養
打破傳統視域下的體育教學改革短板,這里需要在動靜結合的教學內容構建下來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動態體育專項教學的內容選擇較為寬泛,并不構成教學改革的難點,而靜態體育專項教學的內容選擇則較為狹窄,所以應成為課程開發的重點。從體育教學常規來看,棋牌類專項固然能夠起到靜態教學的作用,但這并不一定能激發起所有學生的興趣,再者其參與人數也受到嚴格限制。為此,在靜態專項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上應更加大眾化。
(四)綜合開展室內室外專項教學
高職體育教學在改革中應重視室內教學形式,并將靜態專項教學主要放置在室內進行。那么,如何挖掘室內教學資源呢。筆者建議,體育教學部門在與各院系進行聯合調研中,應就整合實訓室資源達成共識,進而將各院系的實訓室資源作為室內教學的重要場地。在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體育教學中,可以將室內教學項目與專業實訓項目進行融合,作為專項實訓項目內的一項訓練任務來對待。這樣,便能加強體育教學與高職教改之間的融合。
(五)以茶文化元素培養學生心性
西北地區的蓋碗茶成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茶文化顯性要件,在室內專項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這種品茗傳統,使班級學生能夠在圍坐品茗過程中進行情感交流,教師也能在此氛圍下進行體育理論知識講授。但這一形式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品茗過程中學會放松資金的身心,并在情感互動中調整自己的心緒,最后逐步形成一種品茗習慣。該場地資源可由專業院系提供。
四、小結
本文認為,高職體育教改不僅需要明確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還需要歸納出體育教學改革的模式定位。與此同時,聚焦西北地區這一具體空間場域。通過主題討論,高職體育教改路徑可圍繞著:夯實改革前的院系調研工作、界定體育職業素質教學職能、動靜結合培養職業基本素養、綜合開展室內室外專項教學、以茶文化元素培養學生心性等五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王學文,高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渡形成終身體育[J].教育,2016 (18):138.
[2]劉清梅,體育游戲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2):122 - 123.
[3]胡蝶,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茶葉,2016(7):203 - 204.
[4]于善,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學模式探析——以桂東南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為例[J].福建茶葉,2016(5):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