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凱
內容摘要:跨境電商是商貿流通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構建了2008-2017年間跨境電商規模與商貿流通業間的VAR模型,以探索兩者的長期關系及內在關聯性。研究結果表明:2008-2017年間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之間存在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跨境電商規模每增加1%,就會引起商貿流通業0.302%的增長;并且,跨境電商是商貿流通業的格蘭杰因,同時也受到商貿流通業波動變化的沖擊。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跨境電商的法律法規,逐漸提升商貿流通的服務效率,才能促進我國商貿流通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VAR模型 跨境電商 商貿流通業
引言
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規模已經達到了7.6萬億元,并且有望在2018年突破9萬億元大關??缇畴娚桃幠J俏覈藤Q流通業發展的重要體征,也是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內部動力。跨境電商規模的提升通常會促進地方商貿流通業的大發展,而隨著地方社會消費和需求的增加,又會刺激跨境電商規模的不斷擴展。任玲在以往的文獻中系統分析了跨境電商的交易屬性和交易類型,從居民收入、消費觀念以及產品質量等方面指出了社會消費和商貿流通業的協同關系。韋斐瓊(2017)以“一帶一路”為背景分析了跨境電商和商貿流通業的內在關聯,認為兩者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絲路沿線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從基礎設施、消費市場等方面為跨境電商提供了發展空間,跨境電商也成為了地方市場完善的外部推力;同時,區域間在物流效率等方面的差異制約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規模,跨境電商也表現出區域選擇行為。劉禹(2017)從新時期供給側改革的視角指出,跨境電商的發展對于國內倉儲、物流以及其他社會服務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能夠明顯減少傳統貿易中的流通成本,對國內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效應。張寧較為全面地闡述了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發展現狀和困境,從技術創新和行業創新角度提出電子商務對商貿流通業的重要性,以電商行業的動態優勢、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促進商貿流通方式的創新。胡秋華(2017)等人深刻剖析了我國中長期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瓶頸和趨勢,電子商務的井噴式發展極大改變著商貿流通業的傳統面貌,從技術水平、勞動力素質等方面引導著商貿流通業的高端化發展,但是,同樣也為商貿流通業帶來了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等負面影響。薛曉芳(2017)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推動商貿流通業變革的重要力量,電子商務的沖擊對餐飲、物流等傳統行業表現的最為明顯,不斷推動著新型行業模式的誕生。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商貿流通業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兩者存在著相互促進與制衡的關系。當前研究主要從理論層面推出兩者間的內在邏輯,兩者是否存在長期的動態關系仍然需要實證檢驗,本文擬通過建立VAR模型探索兩者的動態關系,呈現兩者的內在協同機制。
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一)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圖1反映的是2008-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規模總量及其變化趨勢??缇畴娚桃幠3尸F出直線增長趨勢,在2008年規??偭坎坏?萬億元,2017年已經達到了7.6萬億,十年間總量增長了近7倍??缇畴娚桃幠5脑鏊俦憩F出波動變化趨勢,2010年較2009年有大幅增長,但是2011年又出現了大幅回落,隨后逐漸呈小幅度增長趨勢,2017年增速又跌至0.12左右??傮w來講,2008-2017年間我國跨境電商規??偭恳恢痹诔掷m增長,但是增長幅度變化不平穩,這與國內的對外程度和海外市場的準入制度存在著密切關系。
(二)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圖2以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及其增長率反映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情況。2008-2017年間,我國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持續增長,2017年總額已經超過了36萬億元,較2008年增長了兩倍多,占國內生產總值(2017年GDP為83萬多億元)的比重超過43%。從增長率的變化來看,2010年較2009年有大幅增長,之后在2010又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一直到2015年都保持著逐漸下降趨勢,2015年后逐漸穩定在0.1左右。這一結果說明,商貿流通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愈加明顯,經濟基礎地位趨于穩定。
(三)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的協同變化
從圖3可以看出,2008-2017年間我國跨境電商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呈平穩增長趨勢,2008年占比僅為7%左右,2016年已經超過20%,說明跨境電商在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的促進作用在逐漸增強。但是,對比兩者總量的增長率,2009-2011年兩者變化較為一致,但是2011-2016年間,跨境電商規??偭康淖兓食噬仙厔?,而同期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長率在緩慢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力度相對較小。
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關系的VAR模型構建
(一)VAR模型構建及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構建VAR模型分析2008-2017年間我國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的關系,VAR模型的數學表達式為:
其中,yt是N×1階內生變量向量,ε是N×1階常數項列向量,yt-i(i=1,2,…,p)是滯后內生變量向量;Ap是待估參數的N×N維矩陣,p為內生滯后階數;εt為隨機擾動項,它的元素相互間可同期相關,但不能與自身滯后項以及表達式右邊的變量相關。
跨境電商和商貿流通業兩變量分別采用跨境電商規模(億元)和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進行衡量??缇畴娚桃幠7从沉艘欢〞r期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總體情況,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08-2017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是用于衡量商貿流通業整體情況的重要指標,能夠從整體上反映商貿流通業的規模大小,數據來源于《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8-2017年),將兩變量取對數后,分別記為x和y。
(二)單位根檢驗
通過單位根檢驗判斷數據的平穩性,本文采用ADF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中x和y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跨境電商規模和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統計量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示兩變量平穩,記為零階單整I(0)。
(三)協整關系檢驗
研究采用Johansen法分析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間的協整關系,結果如表2所示,分析兩變量的長期均衡性。
由表2可知,Johanse協整檢驗在1%水平上拒絕了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假設,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之間顯著存在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標準化后的協整向量為(1.000,-0.302),故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的協整方程為:elt=y-0.302x,協整向量可以記為:β=(1,-0.302)。從該協整方程可以看出,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彈性系數為0.302,標準差為0.01,即由長期關系來看,跨境電商每增長1%,就能引起商貿流通業增長0.302%。
(四)VAR模型的確定
跨境電商和商貿流通業在滯后2期下的VAR模型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可以將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之間的關系表達為式(1)和式(2),以式(1)為例,式(1)為商貿流通業的VAR模型,反映的是在滯后2期下的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對商貿流通業自身的影響。
y=-2.014-0.334x(-1)+0.76x(-2)+0.793y(-1)-0.077y(-2) (1)
x=4.186+0.173x(-1)+0.406x(-2)+0.317y(-1)-0.205y(-2) (2)
從VAR模型式(1)可以看出,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的關系在不同滯后期存在差異。短期來看,滯后1期時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存在著抑制作用,但是隨著跨境電商水平的提升,對商貿流通業的促進作用也在逐漸凸顯(見滯后2期系數)。從VAR模型式(2)可以看出,商貿流通業對跨境電商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在滯后1期時,商貿流通業與跨境電商呈反向變動關系,但是在滯后2期時,商貿流通業與跨境電商呈同向變動。兩模型表明在處理商貿流通業與跨境電商的關系時要從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謹慎地調整跨境電商規模。在商貿流通業發展初期要有條件的發展跨境電商,避免電商規模的過度膨脹,從而擠壓國內電商業務發展。隨著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地方在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建設已經趨于完善,市場供給能力對跨境電商的需求也呈現出上升趨勢,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積極作用也開始逐漸顯現。
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的格蘭杰因果分析
(一)格蘭杰因果檢驗
通過對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確定兩者間的因果關系,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在滯后2期時,原假設“xy”的概率值為0.037,在5%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跨境電商是商貿流通業的格蘭杰原因;原假設“yx”的概率值為0.713,在5%水平上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商貿流通業不是跨境電商的格蘭杰原因。由此可知,僅存在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即僅存在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影響的單向因果,也表明跨境電商是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脈沖響應分析
圖4是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圖,用來反映跨境電商和商貿流通業對彼此波動的反應程度,藍色實線為脈沖響應函數。由圖4可知,商貿流通業對跨境電商的擾動并未立即做出響應,第1期的響應接近于0,第2期響應逐漸上升,第三期后逐漸趨于平緩,不過總體上處于較低水平。說明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較為穩定,但是影響作用較小。而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擾動在第1期就做出了立即響應,響應超過了0.06,不過在第1期后響應表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第10期響應已經降到了0.025左右。
(三)方差分解分析
表5為跨境電商和商貿流通業的方差分解情況,反映的是兩變量方差變化的影響來源,以及各變量對彼此變化的貢獻力度。
由表5可知,在y的方差分解中,第1期時,商貿流通業預測方差全部由商貿流通業自身沖擊引起,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沖擊在第2期才表現出來,預測方差超過了23%,盡管在第2期后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預測方差在逐漸降低,但是一直保持在20%以上,說明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具有長期促進作用。此外,在x的方差分解中,第1期開始,跨境電商的預測方差就主要受到商貿流通業的影響,并且在逐漸增長,一直持續到第10期,商貿流通業對跨境電商的影響都在70%以上??梢?,商貿流通業對跨境電商在短期、長期內均有正向沖擊作用。
結論建議
(一)研究結論
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從協整檢驗結果可知跨境電商每增長1%,就能引起商貿流通業增長0.302%。這一結果說明跨境電商的發展對商貿流通業具有顯著帶動作用,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跨境電商的高效化、動態化、高質量對于商貿流通業的內部結構調整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持續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是促進商貿流通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跨境電商是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格蘭杰原因,但是商貿流通業不是跨境電商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這一結果有兩層含義,一是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具有促進作用,二是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地方在物流、交通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對跨境電商具有極大吸引力,而跨境電商也會根據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區域選擇。因此,仍然需要進一步推動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水平,提升行業的發展質量,為跨境電商規模的擴展提供社會基礎。
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促進作用具有延時性。從脈沖響應結果來看,跨境電商短期內對商貿流通業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但從長期來看,跨境電商對商貿流通業的促進作用逐漸顯現并且穩定??缇畴娚痰陌l展要根據地區實際逐步推進,過快過急都會導致市場的供需失衡。
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之間相互影響。由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結果可以看出,跨境電商與商貿流通業之間具有雙向持續影響作用。但是跨境電商波動對商貿流通業的干擾所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商貿流通業波動對跨境電商的影響非常明顯。這一結論與跨境電商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實際相符合,目前我國電子商務行業仍然以國內貿易為主,跨境電商所占份額相對較小,但是對于一些具有進出口貿易的地區仍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能夠帶動當地在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其他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水平,只有在商貿流通業發展到較高水平時,跨境電商的規模才會隨之擴大,其積極作用也會逐漸凸顯。
(二)對策建議
完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穩定發展??缇畴娚虒ι藤Q流通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有賴于地方基礎設施的完善。一是要推動各地區在交通、物流、網絡信息平臺等方面的建設,營造現代化的物流交通鏈條,改善區域內部的市場流通環境,吸引外部投資和電商入駐。二是要注重區域間大型貿易中轉城市的建設,尤其是建設一批承載能力雄厚的大型港口城市,聯通國內外市場,發揮城市增長極的輻射帶動作用。
政企聯手打破貿易壁壘,提升商貿流通服務效率。貿易壁壘是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尤其是我國海外仍然缺乏規模以上的跨境倉儲物流中心,嚴重加劇了商品流通的額外成本。一方面,國內政府和電商企業要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加強與國外大型電商、物流等企業的合作,建造多個規模以上的倉儲物流基地,為跨境電商產品的海外流通提供中轉平臺,降低交易成本,實現海外訂單當地發貨、即時送貨,加速物流的配送效率,逐漸提高國內電商企業的海外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積極構建第三方社會服務體系,加強與電商服務相關的企業、行業合作,提升對跨境電商企業的服務水平,降低跨境電商在商品流通方面的社會成本,減輕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逐漸提升商貿流通服務效率。
健全跨境電商法律法規,加快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保障跨境電商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規范行業準則的前提。我國關于跨境電商方面的專門法規仍不健全,《電子商務法》仍然在制定過程中,立法的缺失導致跨境電商在很多領域出現違規行為,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要積極推動跨境電商專門立法進程,對電商主體、電商行為、市場監管以及交易秩序等方面進行明確法律規定,保障跨境電商的發展有法可依。同時,行業內部也要不斷完善統一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國際跨境電商行業標準為依據,適時調整國內電商企業的標準規范,實現國際接軌,鼓勵電商企業走出國門。
參考文獻:
1.劉浩.顛覆性商業時代下跨境電商與貿易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20)
2.韋斐瓊.“一帶一路”戰略紅利下跨境電商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7(3)
3.劉禹.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新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7(7)
4.胡秋華.跨境電商發展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傳統國際貿易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7(20)
5.薛曉芳,李雪,張敏翠,張成鑫.跨境電商物流服務能力對顧客價值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6)